缺口罩時的因應方式

這幾天口罩荒,所以也跟很多人一樣在想自製或重複使用的可能性,也對幾種方式思考它的利弊與解決方式。目前能想到方便又不失效果的方式是使用兩個口罩,外層是醫用口罩,內層可以是任何不影響呼吸又能大致固定的口罩,無論是布口罩或醫療口罩都可以,只要將它們水洗晾乾或吹風機吹乾即可重複使用,當然內層你也可以採用紗布或不織布,只要遵行可更換、可固定、可吸水與不影響呼吸的透氣性為原則。

如果內層你使用的是布口罩,因為布口罩較厚,會使得外層的醫療口罩的橡皮圈拉緊而無法掛住耳朵,那麼就選擇掛住外層的醫療口罩即可,內層的布口罩不用掛耳朵是可以被固定住的。如果內層你使用的是醫用口罩,那麼它在水洗後只能單純使用在內層,好處是單薄又能牢固掛住。如果是長時間使用,擔心不夠透氣,那麼紗布或可吸水不織布均可,要注意面積不要過小,能大致固定。

內層可換洗,那麼外層的口罩該如何重複及延長使用呢?醫療口罩有三層,有顏色的朝外,是要擋住外來飛沫的,所以每天脫下時注意盡量不要用手接觸到口罩,而是拉橡皮圈方式摘下。中間層是靜電濾網層,是用來鎖住可能的病毒的,病毒畏懼高溫與酒精,但是靜電濾網層可能會在過於高溫與潮溼下改變結構,影響捕集效率,所以要重複使用就是要兼顧可消毒、防潮與中高溫的原則,每天進行殺病毒與滅菌後,口罩即能重複使用。

實務上如何滅菌滅病毒呢?

勞e網曾針對N95與P2等級口罩進行滅菌再使用的研究,可以參考。

拋棄式防塵口罩滅菌再使用之可行性探討

乾熱與紫外線是該研究推薦的方式,個人則認為視每個人現有資源做最好的方式。我基本上應會使用烘箱乾熱法,因為我個人曾在家使用過乾燥機烘乾食材,它可調整溫度,包括送風、低溫、中溫與高溫,所以能調整到適合的溫度。紫外線燈或許有用,但是病毒若被鎖在中間的靜電濾網層,要考慮是否能完全照射到,或許靜置久一點有輔助效果,操作紫外線燈也要注意對人體可能的傷害。如果沒有可調適溫的烘乾設備,或紫外線燈,個人以為電鍋中的保溫功能也能起到乾蒸滅菌功能的,為了能夠將溫度控制在60-70度以上但又要減少水氣,可以先加少許水空鍋煮沸(裏頭先放不銹鋼架),跳到保溫後掀開鍋蓋(水氣將大量蒸散),然後將口罩置入鋼架上,再蓋上鍋蓋保溫15分鐘以上,這個方式或許可行。另外一個酒精消毒法,雖然研究報告中提到可能是因為異丙醇與不純物影響帶電量的衰減,但個人覺得一定距離(如15公分以上)輕微噴灑外,加上其他輔助方式(如先以吹吹風機吹過、噴酒精後增加靜置時間等),仍具有一定可行性。

以上是個人的想法,提供大家在缺口罩下的因應方式,參考。

把口罩留給真正需要的醫療院所醫護與出入人員,讓醫護人員都有充足的口罩可用。
2020-02-06 15:12 發佈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