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台灣價值滿滿?清冠一號的研究12人就夠了!

Wow_Senior wrote:
講白了清冠就是台灣版的蓮花清瘟而已

清冠就是抄蓮花清瘟的處方,但有做一些修改,只要能救人就是好的處方,大陸自古以來就是用中藥來治療瘟疫,現在一樣做的到。
連花清瘟:

連翹、金銀花、炙麻黃、炒苦杏仁、石膏、板藍根、棉馬貫眾、魚腥草、廣藿香、大黃、紅景天、薄荷腦、甘草

銀翹散:

連翹、金銀花 、荊芥穗、淡豆豉、桔梗 、薄荷、牛蒡子、竹葉、鮮葦根、甘草

-----------------------------------------------------------------

清冠一號:

荊芥、防風、黃芩、魚腥草、北板藍根、栝樓實、薄荷、桑葉、厚朴、炙甘草


荊防敗毒散:

荊芥 、防風、柴胡 、茯苓 、桔梗 、川芎、羌活、獨活、枳殼、生薑、甘草

-----------------------------------------------------------------

中藥抗疫藥方台灣清冠一號

為了可以外銷,放棄用麻黃、細辛和石膏。
Curtis_l

連翹我知道可用來治寄生蟲,水族界有人拿來殺渦蟲螺類軟體,對病毒也有效?

2022-05-25 12:34
lls613

可以參考https://yibian.hopto.org/db/?yno=50,最下方的現代藥理

2022-05-25 12:41
jianchan88 wrote:
維基百科的資料不是12人。隨便GOGGLE都能找到的資料,還是查一下比較好


下面文章的作者:
科學的養生保健/林慶順教授
加州大學舊金山醫學院教授(現已退休),擁有40年醫學研究經驗,發表過近200篇研究論文,擔任逾60本世界知名醫學期刊的評審委員。以醫學研究的角度,發表基於科學證據的文章,致力於破解流竄於網路的養生保健迷思,幫助讀者避免被未經證實的資訊誤導,進而維護個人健康。

清冠一
號究竟有沒有科學實證的療效


這位讀者共寄來三條資訊,其中兩條是清冠一號的研發單位聲稱清冠一號具有療效,另一條則是一篇論文。由於聲稱並非科學證據,所以我就不討論研發單位的那兩條資訊了。至於那篇論文,我在一年前發表的文章裡就已經討論過了。請看清冠一號:世界熱銷,唯獨台灣買不到,關鍵在於模糊隱晦。

儘管已經過了一年多,這篇論文目前還是有關清冠一號,唯一發表在PubMed的研究報告。也就是說,這一年多來,雖然清冠一號的外銷是宏圖大展,但有關它的研究卻絲毫沒有進展。不管如何,這篇論文的標題是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 NRICM101 to target COVID-19 through multiple pathways: A bedside-to-bench study(一個通過多種途徑靶向COVID-19的中藥配方NRICM101:一個從臨床到基礎的研究)。(註:醫學研究的順序通常是先從基礎下手再做臨床,但是這篇論文卻聲稱清冠一號的研究是先做臨床再做基礎)

這項研究最主要是做所謂的體外實驗,也就是在試管、培養皿,和儀器裡進行藥理實驗。但是,它也做了一點點小規模的人體試驗,也就是用清冠一號來治療12位病患,而治療的結果是「平均9天三採陰」。可是,由於這項實驗是觀察性的,而且沒有安慰劑對照組,所以這樣的結果根本就不可以被解讀為具有療效。畢竟,縱然沒有接受清冠一號治療的病患也有可能由陽轉陰。
kleiberwu wrote:
瘟疫 與 新冠肺炎 是不一樣的....


瘟疫是概念詞,指的是某種流行病,快速大量得感染並擴散到其他國家、大陸板塊,而且造成大量人口死亡,新冠是妥妥的瘟疫,這現像英文叫 plague, pandemic,東西方概念都一樣。
lls613

瘟疫是指流行性傳染病;時疫則是流行一時的,例如流感,好發於冬天。

2022-05-25 12:55
中醫是辨症論治,依你現在的症狀來開藥,
比如剛感染,病在表,和中後期病入臟腑,開的藥就不一樣,
而不是針對某種細菌或病毒。

一些以西醫思維做出來的中藥,想用一藥治一病,
可能要三思而後行。
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侮大鄰,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argo12 wrote:
中醫是辨症論治,依你(恕刪)


覺得清冠一號主要增加呼吸道防護、袪除痰液
也許如同吃B+D+C增加免疫力+NAC化痰 效果吧! 
應該還是要早吃才有效嚴重後應該就無效了
平時吃B+D+C增加免疫力,應該是不錯的!
https://www.nricm.edu.tw/p/406-1000-6497,r61.php?Lang=zh-tw

公告] : 臺灣清冠一號(NRICM101)處方依據、方解和基礎研究
字體大小調整 小 中 大
臺灣清冠一號(NRICM101)處方依據、方解和基礎研究:
作者 : 蘇奕彰所長

「臺灣清冠一號」10味藥材 : 荊芥、防風、薄荷、桑葉、黃芩、板藍根、魚腥草、瓜蔞、厚朴、甘草。

「臺灣清冠一號」係以明代張時徹所輯《攝生眾妙方》(明嘉靖29年/西元1550年刊刻)中之「荊防敗毒散」為處方基礎,原方說明如下:
【組成】「荊芥」、「防風」、「柴胡」、「茯苓」、「桔梗」、「川芎」、「羌活」、「獨活」、「枳殼」、「甘草」、「生薑」等量組成。
【功效】發汗解表、散風祛濕。
【主治】外感風寒濕邪、惡寒發熱、頭痛項強、肢體痠痛、腮腫、無汗、鼻塞、咳嗽有痰、苔薄白、脈浮或浮緊。
【方義】方中荊芥、防風為君、取辛溫散風解表之功;羌活、獨活、川芎、生薑發散風寒濕邪;柴胡、薄荷,升清透表,散肌熱;前胡、枳殼、桔梗下氣化痰,治咳嗽胸悶;茯苓、甘草益氣健脾。

(一)可用之方:

吳又可《瘟疫論》「時疫貴解其邪熱,而邪熱必有著落。方著落在肌表時,非汗則邪無出路,故汗法為治時疫之一大法也。但風寒汗不厭早,時疫汗不厭遲。風寒發汗,必兼辛溫、辛熱以宣陽;時疫發汗,必兼辛涼、辛寒以救陰。風寒發汗,治表不犯里;時疫發汗,治表必通里。辛涼發汗,則人參敗毒散、荊防敗毒散之類是。」
依照新冠肺炎(COVID-19)全球大流行之臨床表現符合瘟疫,人參不宜使用,故選用「荊防敗毒散」為基準方。
(二)考量瘟疫治療臨床需求,依照病邪入肺化熱為其主要表現,進行加減

患者病勢發展朝向瀰散性肺炎,屬中醫肺熱痰壅之證,故保留辛散解表之君藥「荊芥、防風」,以及使藥「甘草」。
為免增加化熱風險,減去發散風寒藥「羌活、獨活、生薑」。
增加清熱宣肺解毒之「薄荷、桑葉、黃芩、板藍根、魚腥草」。
增加寬胸祛痰藥「全瓜蔞」,及降氣平喘之「厚朴」。
(三)因製劑品質控管需求,進行方藥精緻化:原方11味,加減方10味藥。

減去辛散行氣藥「柴胡、 川芎」。
減去寬胸祛痰藥「茯苓、桔梗、枳殼」。
本所考量瘟疫治療之臨床需求,依照「病邪入肺化熱」為COVID-19患者臨床主要表現,進行組成調整與精緻化,重新組成十位藥材之新複方。原古方為散劑,雖便於製備攜帶服用,但原製劑乃由藥材粉碎過篩使用,臨床效力低,為求對抗疫情全球擴展之需求,務必達到「高效、便捷」,因此在本所成分及生物活性監控下,授權由GMP藥廠製成濃縮細顆粒劑,可直接以溫水沖服,個別患者依照病情需求,也可以由醫師加其他配方顆粒藥物調劑使用。

-------------------------------------------------

https://www.nricm.edu.tw/p/406-1000-6387,r61.php?Lang=zh-tw

二、什麼是「臺灣清冠一號;NRICM101」?

說明:

2020年4月3日三軍總醫院中醫部與感染科合作建立「COVID-19患者中西醫共治模式」,開始為加護病房危重症、重症病患進行診治,因治療成效顯著,隨即擴及輕症患者,隨後台中榮民總醫院、高雄長庚紀念醫院陸續加入中醫會診治療。患者在中藥標準方介入後,發燒症狀緩解,心跳、血壓及生理徵象明顯穩定,平均中位數9天即能獲得三採陰性檢驗結果,且無任何副作用或中西藥交互作用。
因為醫學中心中藥局調製之中藥水煎劑無法因應大量病患,為了能迅速、大量提供品質穩定之標準化治療藥物,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於2020年4月20日選擇《臨床指引》中以「抗病毒」與「免疫調節」藥物組成為主的「輕症方」作為治療患者之核心標準方劑(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命名為「臺灣清冠一號;NRICM101」),並著手探討這個中藥標準複方水煎劑的作用機轉及處方組成化合物,以便作為製劑品質控制之基礎。
經過一系列生物分子及細胞層次的研究,以及P3實驗室直接針對 SARS-CoV-2的細胞感染研究,證實複方臺灣清冠一號具有多靶點的作用機轉,包括:
A.抑制新冠病毒棘蛋白(Spike Protein)與宿主細胞膜上ACE2的結合,阻止病毒入侵細胞。
B.抑制3CL蛋白酶的活性,阻斷病毒在細胞內的複製。
C.抑制肺泡巨噬細胞分泌的細胞激素TNF-α、IL-6,來調控所產生的發炎風暴,減少肺部的破壞及降低肺纖維化的發展。

為了能夠對臺灣社會及國際疫情有所幫助,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已為「臺灣清冠一號」申請相關商標及專利,並採用「非專屬授權」來擴大組成「中醫藥國家隊」,目前已有八家GMP中藥廠取得授權(順天堂藥廠、莊松榮製藥廠、勸奉堂製藥、立康生物、天一藥廠、漢聖製藥、勝昌製藥及華陀扶元堂),其中四間藥廠製劑產品已經通過衛生福利部外銷專用藥品許可證審查,並進行量產與出口來協助疫情嚴峻之國家(包括歐、美、亞、非洲及澳洲)。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