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日本人質疑口罩和疫苗

herblee wrote:
自己看

你知道美國醫院是如何定義確診死亡?如果各國都沒有統一標準,這些數字參考就好。
在台灣確診死亡的案例中,848和849最近的這兩例都確診治療過,也早已康復出院,在康復後3個月以上因為別原因死亡,卻也把他們列進新冠死亡!!這樣合理嗎?

「在流行病中,人們會認為每一例死亡都與新冠病毒有關。但事實並非如此。總的來說,當人們回顧病例說明並確定因果關係時,他們意識到他們會高估與疾病相關的病例死亡率。」

原來「死亡率」分2種!各國死亡率為何差很大?6個重點搞懂致死率、感染死亡率
herblee

這又是一個錯誤誤導,以爲死亡都不必由醫生開具死亡證書?然後以爲醫生都是笨蛋?只會看實驗室PCR陰性還是陽性?都不會看病?不會鑑別診斷?不看臨床症狀整體是否符合?以爲醫生和記者或路人甲沒差別?

2022-11-01 0:14
高小杰 wrote:
病毒似乎對貧窮的非洲沒有興趣,非洲人不打疫苗、不戴口罩、不隔離...
病毒也不去攻擊非洲人!! 難道病毒會挑人,有選擇性?! 見鬼了!!
竟然沒有專家學者和主流媒體去討論這個神奇現象!!
這不需要專家來討論
我這個外行人就可以回答你
新冠死亡率跟年齡有很大的關係

非洲的平均年齡19歲
印度的平均年齡29歲
美國的平均年齡38歲
高小杰
高小杰 樓主

對,依照你的論點,以色列的平均年齡一定是88歲,呵呵呵

2022-10-31 21:41
han172189

高小杰 你真可憐!

2022-10-31 22:01
han172189 wrote:
新冠死亡率跟年齡有很大的關係
非洲的平均年齡19歲

所以非洲在少疫苗的情況下,在一波又一波的疫情下,仍然維持平均年齡19歲?
如果是這樣,提高疫苗施打率不能達到群體免疫的事實下,要青壯年一針接著一針打目的何在?會這樣問是基於:

新冠疫苗接種後死亡通報逾1500人 公共利益下的犧牲者|超過兩萬件不良通報 因果難證!疫苗救濟審核塞車|疫苗 恐懼與希望之戰|陳雅琳獨家專訪|華視新聞 20220904

依據FB公開社團所提供實例及主流新聞報導的事實來論定新冠疫苗對人有害,換句話說,疫苗對青壯年無益而且有害這個條件就成立。
nikon_user wrote:
所以非洲在少疫苗的情況下,在一波又一波的疫情下,仍然維持平均年齡19歲?
不知所云?
han172189

nikon_user 然後呢? 你有較詳細的數據? 19.6歲下降到19.5歲,也是平均年齡下降!

2022-11-01 13:37
nikon_user

就是沒有才用疑問句,因為個人不擅拿國外事件來論。如果有年齡下降,那就要看打疫苗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2022-11-01 13:40
nikon_user wrote:
所以非洲在少疫苗的情...(恕刪)


可以肯定的說,新冠病毒株,演化至今,感染力更強,但重症及死亡率減低了,就多方證據都顯示,現在流行的的新冠病毒,更像是一般病毒性流感,是疫苗接種一開始就是無效?還是因病毒變異,致疫苗功能減弱、甚至無效,各方意見分岐!

但回顧新冠疫情接近三年,在2020、2021年上半年,那時疫苗尚缺,且各國對新冠染疫及治療,確實比較陌生,所以那段期間,較早染疫的人,重症及死亡率確實是很高的,美國死了一百萬人,大部份是在這期間死的。
其實印度也死了很多人,不過世衛認為印度申報不實,僅申報十分之一而已!

去Google世界各國死亡人數,會發現傳統上認為是醫藥先進的歐美國家死亡率反而普遍都是蠻高的,例如: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反而是貧窮、醫藥缺乏、幾無公衛體系的第三世界國家,死亡率反而不高,甚至死亡數字幾乎早已經停頓不動,這原因是因其人民天賦異稟,百毒不侵,還是根本早就無力通報、統計?

在我看來,僅拿世衛公告的各國死亡率等等資料,來衡量各國防疫成效,那是太過天真了!
MICHAELCUB81 wrote:
可以肯定的說,新冠病毒株,演化至今,感染力更強,但重症及死亡率減低了,就多方證據都顯示,現在流行的的新冠病毒,更像是一般病毒性流感,是疫苗接種一開始就是無效?還是因病毒變異,致疫苗功能減弱、甚至無效,各方意見分岐!

所以疫情早晚會結束,2020年,我基於中華民國海軍敦睦遠航訓練支隊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群聚感染事件,在船上一起生活,但只有不到1/5染疫,沒人重症死亡,打了疫苗搞不好還沒有這樣的表現,所以,直至現在,找不到打新冠疫苗的動機。
當疫情結束後,預期將轉向檢討疫苗毒害的問題,光看台灣目前的疫苗直接或間接造成受害事實,令人擔憂的是這種毒害,究竟是一時還是一世?如果最終真的像那些具有醫學背景,反疫苗醫師所說的狀況,那該怎麼辦?身體遭打進去的疫苗破壞,無法回復成未打疫苗前的身體。
個人重點始終在於:新冠疫苗對人體是有害的,尤其是還要持續打下去。
繼拜登之後,CDC主任打五劑也確診,用了抗病毒口服藥後,10天又陰轉陽。看來疫苗要打到死才能擺脫病毒了。


病毒好像怕窮國以及戰爭中的國家,兩種地方都是鬼見愁區域,生人勿進,難道連病毒也懂得欺善怕惡,越不甩病毒或沒有時間理會的國家好像都沒有疫情。
sabinehua

疫苗打得越少,醫療落後的國家越沒事

2022-11-01 19:04
nikon_user wrote:
所以非洲在少疫苗的情況下,在一波又一波的疫情下,仍然維持平均年齡19歲?
如果是這樣,提高疫苗施打率不能達到群體免疫的事實下,要青壯年一針接著一針打目的何在?會這樣問是基於:
...(恕刪)

不是的, 是因為非洲的平均壽命僅52歲 , 壽命最短的是非洲的莫三比克人,平均僅34歲
非洲的年齡層偏低,以年輕人口佔多數
這個病的輕重症程度,年齡佔重要因素, 60歲以上是高危險群

再加上重症基因遺傳自尼安德塔人
現代人自東非裂谷離開後,是在中亞及歐洲才碰上"尼安德塔人",亞歐美洲人才遺傳到
造成 武漢新冠肺炎 的 重症基因 , rs35044562 風險等位基因的單倍型來自 Vindija 33.19尼安德塔人
《Nature》 The major genetic risk factor for severe COVID-19 is inherited from Neanderthals
是的,年齡跟宿疾(三高)也會影響是否重症化,但以遺傳因素來說,這個基因的影響最大。
南亞約 50% 的人和歐洲約 16% 的人攜帶此種重症基因。
再參考Nature這一篇《Mapping the human genetic architecture of COVID-19》 ,檢測到中度至重度住院 的9個全基因組顯著位點

現代人是出非洲之後才遇上 尼安德塔人
尼安德塔人衍生的單倍型在非洲幾乎完全不存在, 非洲人沒有遺傳到 尼安德塔人 的重症基因
留在非洲的人並沒有遺傳到重症基因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1170530/coronavirus-deaths-in-africa/
2021年8月時
非洲有 12億85,692,503人口,但是總死亡數14萬0040 卻比人口 6千7百萬的英國 15萬 4165 低?
英國已有83,473,689(給予的總疫苗注射劑量), 有46,519,998 (88.0%)的成年人至少接種一劑疫苗,加上已經有超過570萬人感染過
但是非洲只有 1800 萬人接種了全面疫苗,佔非洲大陸人口的 1.5%
但是非洲無論是 感染人數 及 死亡人數 , 都遠遠 排在 歐亞洲國家之後
為什麼 ???
在非洲登記的 COVID-19 死亡人數中有一半發生在南非。
南非 有荷蘭人和英國人殖民 , 特別高
次高的 北非埃及 ,突尼西亞 , 摩洛哥 都和 歐洲人有數千年的交流

儘管非洲地區抗體研究, 表明社區中的感染水平很高,但顯然有某種因素阻止了與 COVID 相關的死亡。

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約翰·恩肯加松Nkengasong 告訴記者。“我們非洲大陸上有多少人被感染和無症狀?我們不知道。”
在莫三比克進行的調查發現,楠普拉市 5% 的家庭和奔巴市的 2.5% 的家庭中存在針對該病毒的抗體。那時莫三比克只有 2,481 例確診的病毒病例。

國家衛生研究所所長 Ilesh Jani 賈尼告訴記者,莫三比克抗體調查在楠普拉和奔巴的所有社區都檢測到了這種病毒。
接觸病毒最多的群體是市場供應商,佔 10%,其次是衛生專業人員,佔 5.5% 到 7%,警察佔 3.7% 到 6%,商店和其他企業員工佔 5% 到 5.5%。

我們不知道為什麼沒有更多人住院,” Ilesh Jani賈尼說。“在楠普拉,我們認為我們會看到更多的死亡率”,死亡人數沒有增加

國家衛生研究所 (INS) 在該市進行的流行病學調查
衛生部長阿明多·蒂亞戈 (Armindo Tiago) 在周三的楠普拉行動緊急委員會會議上宣布了 INS 調查的初步結果。
楠普拉(莫三比克),2020年7 月 2 日 — 莫三比克北部楠普拉市約 5% 的人口血液中含有針對導致 Covid-19 呼吸道疾病的冠狀病毒的抗體。

樣本從 楠普拉 各個地點 6,272 人中抽樣。該調查是使用了血液檢測 IgG,該檢測不直接檢測冠狀病毒,而是檢測抗體,這代表該人已與病毒接觸過。

調查發現該病毒存在於該市的所有社區,尤其是在 Natikiri 和 Namutequeliua,流行率分別為 12% 和 11%。

在職業群體方面,調查發現在商業場所(如商店、麵包店和餐館)工作的人中有 5% 的人血液中含有抗體,而警察中的流行率為 6%,公交車和小巴司機只有3%。

接觸病毒最多的群體是市場供應商——10% 的受訪者血液中含有抗體。

非洲2020年8月報告了其第 100 萬例官方 COVID-19 病例,但迄今為止,比起亞洲,歐洲,美洲,非洲相對較好地度過了大流行,每千人中確診病例不到一例,當時為止只有 23,000 人死亡。然而,多項抗體調查表明,感染冠狀病毒的非洲人要多得多 。
這一差異令非洲大陸的科學家感到困惑。“我們沒有答案,”肯亞醫學研究所-威康信託研究項目的免疫學家 Sophie Uyoga 說。

在對 3000 多名捐血者進行了測試後,Uyoga 及其同事在2020年7月的預印本中估計 ,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7.27.20162693v1.full.pdf
Seroprevalence of anti-SARS-CoV-2 IgG antibodies in Kenyan blood donors
每 20 人當中就有1名 , 15 至 64 歲的肯尼亞人(即 160 萬人)具有 SARS-CoV-2 抗體,這是過去感染的結果。原本肯亞在5 月中旬與西班牙相提並論, 當時該國正從其冠狀病毒高峰期下降,官方預期會有 27,000 例 COVID-19 死亡病例。研究結束時,肯亞的官方死亡人數為 100。肯亞的醫院沒有報告有大量 COVID-19 症狀的人

非洲的其他抗體研究也得出了同樣令人驚訝的發現。根據 對馬拉威布蘭太爾 500 名無症狀醫護人員的 調查,馬拉威-利物浦惠康信託臨床研究項目的免疫學家 Kondwani Jambo 及其同事得出結論,其中多達 12.3% 的人曾接觸過冠狀病毒。
根據這些發現和其他地方 COVID-19 的死亡率來計算,布蘭太爾當時報告的這死亡人數為 17 人,是比他們估計預期的死亡率低了8倍

那麼如何解釋了一方面抗體數據與官方病例和死亡人數之間的巨大差距?
是非洲比世界其他地區漏診的病例多得多嗎? 因為它的檢測能力要低得多。肯亞每天對大約每 10,000 名居民中的 1 人進行主動的 SARS-CoV-2 感染檢測,是西班牙或加拿大的十分之一。尼日是非洲大陸人口最多的國家,每天每 50,000 人中就有一個接受檢測。即使是許多死於 COVID-19 的人也可能無法得到正確的診斷。
但是 , 非洲 的整體死亡率根本沒有增加送到醫院表現出 COVID-19 呼吸冏迫症狀的病人也沒有增加

內羅畢大學的病理學家安妮·巴拉薩(Anne Barasa)說,但在這種情況下,你應該會預計死亡率會總體上升,而肯亞從未見過這種死亡率上升的情況。
(相比之下,在南非,5 月 6 日至 7 月 28 日期間報告的超額自然死亡人數超過其官方 COVID-19 死亡人數的1/4。)

領導西班牙抗體調查的馬德里卡洛斯三世健康研究所的瑪麗娜·波蘭 (Marina Pollán) 表示,非洲人的年輕化可能會保護它。西班牙的平均年齡為 45 歲;在肯亞和馬拉威,分別是 20歲 和 18歲。世界各地的年輕人患重病或死於該病毒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內羅畢大學的流行病學家 Thumbi Mwangi 說,肯亞城市中的人口比該國整體更年輕。他說,當疾病轉移到我們人口老齡化的農村地區時,嚴重和致命病例的數量“可能會更高”。

Jambo 正在探索這樣一種假設,即非洲人更多地暴露於其他種類的冠狀病毒,這些冠狀病毒只會導致人類感冒,這可能會為抵禦 COVID-19 提供一些"交叉免疫"防禦 (如同感染過牛痘能 對抗人痘(天花))。
Boum 補充說,另一種可能性是,經常接觸瘧疾或其他傳染病可以使免疫系統準備好對抗新的病原體,包括 SARS-CoV-2。
另一方面,Barasa 懷疑遺傳因素保護肯尼亞人口免受嚴重疾病的侵害。(沒有遺傳自尼安德塔人的重症基因)
另外 , 非洲也大量使用了寄生蟲藥物 Ivermectin 依維菌素 , 正好能對抗 Covid-19 。

更多的抗體調查可能有助於拼圖出現況。一項由法國資助的研究將在幾內亞、塞內加爾、貝寧、加納、喀麥隆和剛果民主共和國測試數千人的抗體;預計十月份會有結果。法國發展研究所的讓-弗朗索瓦·埃塔爾 (Jean-François Etard) 與當地科學家共同領導了幾內亞的這項研究,他說,這些研究將確保在不同人群中具有良好的代表性。11 個非洲國家的 13 個實驗室正在參與由世界衛生組織協調的全球 SARS-CoV-2 抗體調查。

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這個名詞 , 最早來自獸醫對於農場動物的管理
當大多數的農場動物都打了疫苗有了抗體,例如80% , 病毒在此80%的族群被擋住了,就不會在這80%打了疫苗的動物身上存活 , 病毒只能轉往剩下20%的族群去繁殖, 病毒被局限在這20%,病毒就會越來越難存活

但是這個病毒不一樣! 被改造帶正電荷能靜電吸附,就算抗體綑綁了S蛋白,防止嵌合上受體ACE2,病毒照樣能以靜電吸附黏上帶負電的HSPGs。

這個病毒因為能靜電吸附造成 "突破性感染" , 感染後還會再次感染
病毒能逃避抗體 , 超出人體免疫系統當中,液遞免疫原本的功能

病毒仍然能侵入此80%打過疫苗或自然感染過的族群 , 在T細胞清除之前,也會再度放出病毒!
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 當然不存在 !

液遞免疫, 釋放到細胞外液的『抗體』會被逃脫 , 當然病毒能一次又一次侵入到細胞內 ,所以病毒一定會突破人體阻絕境外的抗體, 一定會跑進來 , 造成感染數目一定會很高

但是感染之後會如何 ?
數字顯示被感染後,99.56%人都沒事 , 無症狀或輕症
我們的免疫系統有二大部份 , 液遞出去的抗體能中和病毒←這是阻絕境外 , 現在病毒逃過抗體跑進來, 這些漏網之魚有第二道防線"T細胞免疫"在感染後清除病毒
所以99.56%人才會是 無症狀或輕症

雖然這個病毒 能逃脫抗體綑綁, 有抗體照樣帶電黏上來, 當然就會侵入人體, 造成高感染數
然而, T細胞對於病毒的辨識不同於抗體; 抗體是嵌合S蛋白,捆綁住整個S蛋白防止和ACE2受體接合(嵌合)。但T細胞則是將S蛋白分解為一個一個小單位來辨認。

這些病毒蛋白質(抗原) , 是經由抗原呈遞細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包括 巨噬細胞、B細胞及樹突狀細胞,是將病毒蛋白分解成蛋白片段較小的肽(胜肽)。
胞吞 → 分解(蛋白片段較小的肽)→添加MHC2組成複合體 →抗原呈遞
T細胞不是認整個S棘蛋白, 而是拆解為較小的"胜肽"認出病毒
打比方如同認人不是認 整個臉 , 而是拆開成 眉毛 眼睛 鼻子 耳朵來認 , 例如蠟筆小新以"一字眉"被認出來, 人臉是以鳳眼, 朝天鼻 ,招風耳 的形式被認來是"那個人"
MHC II(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 II)是免疫細胞添加上去的記號, 代表這個Ag抗原曾經被APC細胞吞噬過(如同罪犯被逮補過), 這個『蛋白』屬於是侵入的病原所有, 加上記號是記憶分類其為"致病病源", 避免誤判類似的蛋白。
反之,這個蛋白若未被APC吞過(沒打過疫苗或之前沒感染過舊冠),沒有添加MHC II這個記號, 會被視為"良民",不是只有抗體逃脫, 帶有這個蛋白的病毒也不會被辨識出來,是連T細胞都不會啟動,病毒就長驅直入了 。

雖然病毒變種了,但是所蛋白片段較小的"胜肽"並沒有改變 , 仍然會被T細胞認出來

雖然無法擋住病毒侵入, Omicron和之前的Alpha,Delta病毒一樣"突破性感染",能被驗到PCR陽性,但是免疫系統不是只有"液遞" , 還有細胞免疫 , 疫苗 仍然事先讓T細胞產生了免疫, 做感染後的病毒清除 。

發現存在其它冠狀病毒的交叉免疫保護
(1)過去得過其它親戚人類舊冠狀病毒 OC43, NL63的人, 能免於新冠重症
和疫苗一樣, 接觸"舊冠"同樣是預先記憶了"抗原" , 能以"舊冠"辨識出新冠病毒
血清陽性率研究表明,最常見的人類舊冠是 OC43,其次是 NL63、HKU1,最後是 229E。
許多未感染過新冠病毒, 也沒打過疫苗的人,體內卻早已存在對抗新冠病毒SARS-CoV-2的交叉反應抗體
美國曾經收集2019大流行前的血液樣本, 發現在這個病大流行前的血清, 已經找到對 SARS-CoV-2 有交叉反應的抗體。
而且由醫院輕症和重症病房的統計得知 , 有 OC43/ NL63 抗體的病人, 大多是輕症 , 重症病人大多沒有親戚冠狀病毒的抗體。
推測這是之前感染類似普通感冒OC43,NL63、HKU1等輕微症狀冠狀病毒親戚 ,如同牛痘對人痘(天花)有交叉免疫保護 , 先前其它種類的冠狀病毒感染對 SARS-CoV-2這個親戚也產生了交叉免疫反應。

(2)18年前高雄長庚一名得了SARS倖存醫護, 抗體效價比沒有SARS感染的員工,接種1劑抗體效價提高了68倍, 7名 SARS康復者抗體比一般人高出8.5倍, 代表SARS康復者有持久性「免疫記憶」

基於(1)有交叉免疫保護 (2)長達10多年持久性免疫記憶 ,並不需要一針接著一針打下去

nikon_user wrote:
依據FB公開社團所提供實例及主流新聞報導的事實來論定新冠疫苗對人有害,換句話說,疫苗對青壯年無益而且有害這個條件就成立。...(恕刪)

換句話說? 不! 科學是數字多少就是多少!
科學事實的確立是證據 ! 而不是口才多會講 , 可以換句話說?
不是拿幾個打疫苗副作用個案 "以管窺天" , 以蠡測海 ? 推衍 所有人 都會這樣
無視 台灣打疫苗的 "母數" 是6000萬人次 , 疑似接種COVID-19疫苗接種後的不良反應事件中,
111年 審議數1042,相關件數42,無法確定121,無關件數885
110年 審議數158,相關件數7,無法確定11,無關件數140
"母數" 是6000萬人次打了疫苗沒事 , 分子是多少? 疑似不良反應事件 1042
6000萬人 VS 1042 (相關件數42) ?

打疫苗和不打疫苗? 針對這個病是看『相對風險』! 不打疫苗死亡的風險 , 台灣的數字是高於打疫苗者的6.7倍 , 美國的數字是20倍!

FB公開社團?很會講? 但這是事實嗎? 它有詳列了理賠的42件嗎 ? 有說明其實對照的"母數" 是6000萬人次打了疫苗沒事嗎? 這屬於邏輯誤謬當中的Weasel words(黃鼠狼的話)或稱匿名權威, 說的不過是一個"偏差樣本"或不具代表性的樣本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