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好奇中國大陸騰訊新聞裡面的台灣確診數字是怎樣統計出來的?

neochen_01 wrote:
對岸清零政策一天不修正(不與病毒共存)~除非中國要鎖國一輩子
北韓鎖成這樣還是爆發~病毒無所不在~流感就是一種

我相信 ~物競天擇 . 適者生存~ 不是沒道理的
台灣雖然沒有網路長城
但很多人對大陸的認知有偏差
這次上海封鎖,在大陸就被罵翻了,所以期間做了不少修正!
例如將封控分成三個等級,低風險區適度放鬆

另外
針對Omicron,已有多支疫苗正在進行人體試驗
也許不久後可以證明暫時犧牲經濟可以換回上百萬人命
不是一定要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neochen_01 wrote:
沒失真啊~大致數據往上跑是正常的(本來就不可能會有100%精確的數據)
台灣公布的是真實統計過的數據(黑數當然沒辦法統計)
而對岸的是哪來的數據資料?(還可以統計到位數真神奇)
其實對岸要幫台灣多加幾倍數據我也沒意見~他爽就好
已經強調過
只是騰訊的一個統計
該統計連大陸各省分的數據都有問題
所以不用無限上綱!

至於台灣,因為PCR量能問題,統計數據已失真
林氏璧今早在臉書發文,指出台灣檯面確診數,已不能反應真實流行現狀...
確診人數將失真!陳時中認了「PCR量能飽和」 柯文哲拋4建議
chiashin wrote:
不是一定要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疫苗也是~有人打了三劑照樣掛~沒打的人也有活跳跳的
疫苗非萬能

光是各種癌症就是一種物競天擇(DNA缺陷).流感也會死人....
人類並不完美~人不是神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適用在所有物種
不是只有人類而已
neochen_01

所以你覺得台灣封城好?~還是病毒共存好?廣義來說這就二分法

2022-05-16 5:41
chiashin

1.大陸不可能永遠封城,遲早會改變! 2.疫苗等於降低病毒的傳染力和毒性

2022-05-16 6:00
neochen_01 wrote:
對岸清零政策一天不修正(不與病毒共存)~除非中國要鎖國一輩子
北韓鎖成這樣還是爆發~病毒無所不在~流感就是一種

我相信 ~物競天擇 . 適者生存~ 不是沒道理的

美國共存新日常!感染激增「仍不強制戴口罩」 醫曝1數據是關鍵
美國華府、馬里蘭州及維吉尼亞州再度感染激增,與3月底相比,本周每日新增病例至少翻漲4倍,但當局不再實施防疫新規,而是堅持「建議」戴口罩與接種疫苗,成為病毒共存新日常。馬里蘭州大學公衛學院院長盧許尼克(Boris Lushniak)認為,除非住院率急遽增加,否則新干預措施並非必要,「現在正在過渡期,我們做的事情是正確的。」


--------------------------------------------------
防疫學美國?


大陸有14億人口
美國有3.3億人口
防疫學美國?

看看美國那精美的死亡人數
大陸防疫學美國躺平的話要死多少人?
14億/3.3億=4.2倍
大陸人口是美國的4.2倍
100萬人X4.2倍=420萬人
加上大陸醫療資源比美國差
一二線城市人口密度比美國高
不會死個700萬-800萬人嗎?

封城就黑成這樣了
如果死個700萬-800萬人會怎麼黑???(慘絕人寰 種族滅絕)
今天換做是你你會怎麼防疫?

美國可是死了100萬人
100萬/3.3億=死亡3% (死亡登記人數/年中人口數)*1,000
台灣有2350萬人死個3%是要死多少人??(70萬)
現在台灣的醫療病床已經快滿載了
70萬這數字就算是去尾少個0
7萬那也是很恐怖的

美國防疫政策經濟有比較好嗎?港口不也是塞港,暴民不是也搶劫運貨火車,俄烏戰爭前就早已經通膨了
AG-72

不是說Omicron不可怕,都要與病毒共存了,所以死忠的跟死忠的家人出門就不要戴口罩了,請用行動幫忙台灣早日群體免疫[台灣No.1][台灣No.1][台灣No.1]

2022-05-16 7:06
Lucky John

AG-72 人家就小朋友講話講到發抖句句在自我強化,知道的也不過從臉書看來的。

2022-05-16 21:45
我猜啦,全部數字都是錯的,我用猜的啦
Chi Chi 愛喝京都念慈庵 wrote:
騰訊新聞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實時追蹤
國內疫情 統計截至2022/5/15 15:55:35
全國疫情數據
台灣 新增確診132673

納悶,怎麼會與我們的衞福部記者會公告數字差那麼多呢?



對岸這類新聞數據都是機器人自動生成,數字取自網路統計,參考主要來源是目前幾個比較有名的全球疫情網站,如World in data. Worldmeter...然而這些網站的資料也是自動抓取多項來源分析的。由於各國CDC更新時間差,有的網站會出現2天資料合併為一天,故會發生前一天0確診,第二天跳成近2倍大量。

一但生成數字,這些統計網站多半不會"回歸校正",就留在那邊,所以看比較數字的話,7日移動平均比較準。

給你參考。
lls613 wrote:
自己看比較快...

https://news.qq.com/zt2020/page/feiyan.htm#/



猜你在回文之前沒看懂我寫啥。看得快不表示你看得懂,更何況你也沒有很快。因為這種數據更新問題並不是今天才發生的,代表你以前根本不知道這一類狀況,在那邊大驚小怪。

上圖的資料來源是 Coronavirus (COVID-19) Cases -- our world in data 台灣要自己選。有沒有發現台灣的統計數據很怪?其實這種狀況並不是台灣獨有,很多國家都有類似情形。

Our world in data 網站為例,台灣的數據最近發生了好幾次數據合併的問題(單點數據分布錯誤,但合併正確)。因為網路上這一類的大數據整合都是機器人做的,因此各地更新時間落差可能會造成一些邏輯上的漏洞。單一天的數據落差可能對你來說是件大事,但是沒有人工校正,結果就是這樣了,引用這個數據的就一路錯下去,這可以用來推論(其實就是確認了)對岸這一類新聞平台的運作邏輯。---這不就是原PO的提問嗎? --- 網路新聞自動化的程度其實遠超過大多數人想像。

這一類疫情統計數字,其實長期趨勢訊息比較有用,數據網站多半不會做"校正回歸",建議去看看移動平均,受到的影響並不大。

給你作參考。
yuxian wrote:
況且,現在防止醫療崩潰就是避免輕症就醫,
醫療留給重症的患者⋯
發燒未達41度、沒有胸痛跟呼吸喘以及血氧低等急症,就不要去擠急診讓重症可以順利醫治才是目前最好的態度。


有點想罵髒話 ...

你認真的嘛 ?

就算小孩體溫高, 41度也不得了了 , 成年人 41度 !?

新冠病程發展到胸痛跟喘、低血氧,那很大機率得住院,中重症死亡率還是很高的你知道嗎 ?

正經的篩檢分離、即時給藥不做,

講甚麼 "最好的態度" 竟然是把小病拖成大病去把醫療資源佔更久 ?


你是裝懂還是黨說啥你信啥 ?
yuxian wrote:
台灣光排個半小時的隊買快篩就唉唉叫了⋯


你這講法很有問題
台北市景美這邊兩週前我成功兩次排隊買到都是提前1個半小時,上上星期五,我第二次排到是拿58號
有幾次提前一小時去都已經超過78。
不過上週4開始已經不太需要排隊了因為第二輪還沒開始。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