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請問現在新冠肺炎到底可不可怕?

luther0911 wrote:
死亡率極高的新病毒即將出現!與100%死亡率的人造病毒有可能再度洩漏!


蔡凱宙醫師直播中 有提到資料 X病毒在2019年以前 就有中國實驗室負責人(女) 發表可能來到

這麼剛好 就爆發了

疫情期間不斷爆料 不只是中國 連烏克蘭等等地方都有美國投資的實驗室.............

用此地無銀三百兩 是否貼切

至於這麼厲害的病毒

竟然被中醫裡的傷寒雜病論的醫理破解

西醫的伊維菌素舊藥等破解

乞丐中的霸主 還是乞丐

新冠再怎麼變 還是新冠
究竟可不可怕?
其實應該說, 針對少數人, 還是可怕的.
多數人染上了了不起發燒休息個2~3天, 吃點症狀藥像流感一樣就沒事了.
但是極少數的人, 本身就虛弱, 新冠變成壓垮身體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也是為什麼歐、美 還有我們鄰近的新加坡,
早早就打2~3劑疫苗, 之後就幾乎解封,
疫情嚴重時要大家居家上班幾天, 疫情降低馬上恢復正常上班.

因為知道就跟流感一樣, 弄太認真只會拖垮醫療資源
像是我們一堆人為了請領防疫險, 在PCR站大排長龍.

還有我們當初在排口罩, 排快篩, 排疫苗,
人家新加坡每戶配發口罩/快篩,
半年過去 口罩與快篩在藥房無限制可以購買, 堆滿了沒人買,
我們還在那裏拿健保卡排隊限購.

如果再來一次,
我會希望政府在大外宣/大內宣之餘,
能夠加緊腳步, 讓足夠的口罩,疫苗, 快篩, 藥品...
能夠讓多數輕症者放心, 自己在家休養幾天就好,
把醫院留給重症, 慢性病患.

至於現在... 為什麼多數國家已經不再報數,
不再強制要求疫苗紀錄,
就是因為已經流感化了.

有些人覺得打疫苗會破壞身體的抵抗力,
甚至多年後會造成身體其他副作用是現在不知道的.
但我認為疫苗是"必要之惡"
就像我們小時候打 小兒麻痺, 麻疹等...疫苗,
打了, 可以減少感染力, 降低如果感染後的後勁,
就拿流感疫苗來說,
家裡有小孩就會知道, 當班上一個人感染了,
幾乎全家會跟著感染, 兩個孩子需要雙親照顧,
都得請假, 然後雙親可能自己也染上了既不舒服又會傳給同事或其他人...
如果多數人有打疫苗, 傳播不會那麼快,
也不需要拖累到全班停課或是雙親都得請假來照顧.
更不用擠滿診所.

新冠疫苗也是, 傳播速率最快的2019~到2020年初,
如果多數人早早打滿三劑疫苗,
是不是我們的醫院就不會人滿為患那麼久?
我們的餐廳就不會禁止內用那麼久?
我們的邊境就不用封閉那麼久?
商業受到影響降低, 親友不用只能靠著視訊聯絡...
體弱慢性病者能正常就醫...

我自己打了六劑
2021/8/3 Astra Zeneca
2021/11/08 Astra Zeneca
2022/02/10 Moderna
2022/05/23 PCR確診
2022/10/12 Moderna Spikevax O/O Ba.1 雙價
2023/05/18 Moderna Ba 4/5 雙價
2023/10/11 Moderna XBB 1.5

每年流感疫苗照打.

單純因為家裡有重病臥床長輩,
出門上班什麼的, 如果染上了/重症 很麻煩.
但我並不認為多數人有必要打到6劑.
也不會認為打了6劑就是所謂金剛不壞之身.
其實基本的2+1就夠了.
早早解封, 搭配多數人感染過的群體防疫力, 就夠了.

只是當初台灣疫苗到貨太慢, 國民打滿2+1拖太久,
導致不敢解封, 虛耗了很多經濟力.

自台灣宣布室內不用戴口罩,
我也已經沒戴口罩到現在.
不是不怕會再感染或是染上其他流感之類的.
單純認為 應該回歸自然, 如果染上了就休息幾天.
比起整天口罩包得很緊, 到處小心翼翼,
生活還是要逐漸恢復正常.
我一劑都沒打,前一陣子確診。
沒有喉嚨痛,沒有發燒,但眼睛紅紅的,以為是結膜炎,沒想到快篩的結果是確診。

個人認為疫苗是場鬧劇,哪有疫苗需要不停地打,還要打到第六劑,簡直就是荒唐。
幾年來的疫情顯示,人體的正常免疫力就足夠對抗新冠病毒,天生有免疫缺陷的極少數人,打多少疫苗都沒用。這是自然天擇的過程。
疫情之所以結束,是因為病毒變種弱化,但並未完全消失,而是與我們共存。打愈多劑的人愈相信是疫苗保護自己,卻無視更多沒打的人即使確診也沒事
對0針的我來說,當初巴不得感染,測試一下自己的免疫力是否正常,就算掛掉也認了,感染過就等於打了天然疫苗。好了之後就更放心的不戴口罩趴趴走。
大家都學過教科書必教的天擇,
但是仍然很難接受被流感、新冠病毒感染而死亡是天擇。
次世代新冠疫苗接種率不到7% 羅一鈞示警「疫情升溫時機點」
2024-02-06 22:09 聯合報/ 記者 鄒尚謙/台北即時報導
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衛福部採購了46.2萬劑Novavax XBB.1.5疫苗,共分3批抵台,其中一批因為冷鏈出問題,退運並由原廠負責換貨,因此最後一批16.5萬劑上周才抵台、完成封緘檢驗並配發全台開打。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全台目前施打率離目標仍有一段距離,要預防春節後、開學後的疫情,希望長者施打率可從15.92%提升至25%。
Novavax XBB.1.5疫苗分別於去年12月29日至12月30日抵達台灣,當時食藥署配合疫苗到貨時間,派員赴現場查核、抽樣,並配合疾管署預定時程完成檢驗封緘,放行46萬2200劑疫苗供國人接種,其餘600劑為食藥署留樣,過程中發現共33萬劑出現冷鏈紀錄異常。
食藥署調查後確認共有16.5萬劑因已超出原廠冷鏈規定,即低於0.7度,將依生物藥品檢驗封緘作業辦法規辦理退運或銷毀,並由業者負責換貨。羅一鈞說,目前換貨的16.5萬劑上周抵台,並由食藥署封緘檢驗完成,2月2日已配發到全台各地開始施打。
隨著新冠疫情持續上升,衛福部疾管署預估春節過後,加上開學過後將有再起一波高峰,但疾管署統計,全國接種率僅6.96%,65歲以上長者接種率則只有15.92%。
羅一鈞表示,新冠肺炎目前的致死率仍高於流感,目前春節將至,打氣預計會下降,因此春節過後、開學後新冠疫情將上升,希望將全國疫苗施打率提高到10%,而65歲以上長者接種率則希望拉高到25%,才能更有保護力。
許多人表示Novavax疫苗屬於次蛋白疫苗,副作用較低,基層診所也曾出現不夠打的狀況。羅一鈞表示,根據臨床醫師回報的狀況,並沒有任何觀察顯示Novavax的副作用較莫德納輕微,呼籲民眾不要有品牌迷思。
羅一鈞表示,目前Novavax XBB疫苗剩餘量仍有30萬劑,莫德納則有455萬劑;目前沒有增購Novavax的計畫,而Novavax的產能也都被訂滿。Novavax估計庫存量可以打到3月,而衛福部與莫德納仍有2000萬劑的合約尚未叫貨,未來因應上仍有餘裕。

這是2/6的新聞,疫苗乏人問津,難怪本COVID-19專區版在本月又開始出現一些帶疫苗風向的留言,原來是在衝疫苗業績。
現在都不敢公佈有多少疫苗已報廢,沒鳥效又沒人要打的疫苗,未來還要買兩千萬劑陸續來報廢,浪費公帑。已經多久了,到現在連疫苗要買多少都搞不定,然後要大家去信他們鬼扯的疫苗保護力?
過年前感冒, 第一次用快篩, 陰性反應. (過年有小朋友會來 ...)

家裡有人上班工作, 說很多人都得流感.

所以家裡上班的,都有流感症狀,有自行快篩, 也是陰性.

很多鄰居或朋友, 都問我,為什麼不去領 1000 元 ?

(這張是去年的.)
mark0826

哈,不少長輩很難抵擋這個啊,100耶,而且政府內宣幾乎可以說是把疫苗當成營養針功能在推

2024-03-22 9:37
各國都開始質疫苗有問題,連對岸官方也承認有副作用,只有台灣這個世外桃源,還在鼓勵大家戴口罩打疫苗。
真的是「不到台灣,不知道疫情還在搞」
中國發表疫苗副作用問題

先前拒打疫苗,正因為比起病毒,我更怕未知的疫苗副作用。當時和家人警告疫苗副作用若不是當下發生,也會在一段時間後浮現,幾年內會走掉很多人,但擁針者不信。
這半年來,聽到身邊生病感冒的人變多了,他們也自覺身體變差,生病的狀況不同以往,不例外,都打過新冠疫苗。今天早上得知家中一位長輩昨晚過世,這已是半年來家族親戚第四位過世了,最年輕的只有40多歲,全打過四針以上新冠疫苗。因為有慢性病,所以不會有人認為死因和疫苗有關,但集中在這時段內過世,也未免太巧了點。
zjahsdh154 wrote:
請問現在新冠肺炎到底可不可怕?

新聞也沒再報,也不統計人數了,口罩也解除,但是病毒應該不會消失吧? 現在到底是怎麼回事? 是真的當感冒處理了嗎? 那為什麼一開始這麼恐怖啊? 還是說另有玄機?


因為這個病毒 就不是 傳統病毒 ,並非得過一次就 "免疫" immune
雖然這個病毒是有交叉免疫保護 , 即注射 原始病毒株製備的"疫苗" , 不只保護源自原始武漢-滬-1號(Wuhan-hu-1) 病毒株的攻擊 ,也能擴及對之後的alpha ,beta , delta ,omicron等變種病毒有交叉免疫保護。
但這個保護是免於重症及死亡,不是免於感染。
原因是因爲病毒能「逃脫抗體」

所謂 交叉免疫保護是存在"免疫記憶" ,這種記憶是 記住了 其中一種 , 能舉一反三, 當其它相似病毒侵入時, 也會被認出來而加以補追

發現存在其它冠狀病毒的交叉免疫保護
(1)過去得過其它親戚人類舊冠狀病毒 OC43, NL63的人, 能免於新冠重症
和疫苗一樣, 接觸"舊冠"同樣是預先記憶了"抗原" , 能以"舊冠"辨識出新冠病毒
血清陽性率研究表明,最常見的人類舊冠是 OC43,其次是 NL63、HKU1,最後是 229E。
許多未感染過新冠病毒, 也沒打過疫苗的人,體內卻早已存在對抗新冠病毒SARS-CoV-2的交叉反應抗體
美國曾經收集2019大流行前的血液樣本, 發現在這個病大流行前的血清, 已經找到對 SARS-CoV-2 有交叉反應的抗體。
而且由醫院輕症和重症病房的統計得知 , 有 OC43/ NL63 抗體的病人, 大多是輕症 , 重症病人大多沒有親戚冠狀病毒的抗體。
推測這是之前感染類似普通感冒OC43,NL63、HKU1等輕微症狀冠狀病毒親戚 ,如同牛痘對人痘(天花)有交叉免疫保護 , 先前其它種類的冠狀病毒感染對 SARS-CoV-2這個親戚也產生了交叉免疫反應。

(2)18年前高雄長庚一名得了SARS倖存醫護, 抗體效價比沒有SARS感染的員工,接種1劑抗體效價提高了68倍, 7名 SARS康復者抗體比一般人高出8.5倍, 代表SARS康復者有持久性長達18年的交叉「免疫記憶」

因此得知
(1)有交叉免疫保護
(2)長達10多年持久性免疫記憶 ,
那就不需要擔心了嗎 ?

不是 , 因為 這個病毒就不是傳統病毒 , 科學期刊報告都一再顯示 ,這是蝙蝠的冠毒 RaTG13 為骨幹 , 再加上穿山甲冠毒MP789的棘蛋白, 組起來的嵌合病毒。
除此,SARS-CoV-2的 棘蛋白第681-684位點,被插入(PRRA-R) 獨特的 4 個胺基酸,此多出的弗林蛋白酶基序 (RXXR)能引入Furin去切開S1與S2, 更利於感染。且該S蛋白還帶有正電荷, 能靜電吸附黏上去感染。

所以 ,問題是 傳統病毒能以抗體阻絕病毒 , 這個病毒是能 『逃脫』抗體

無法靠抗體將病毒阻絕體外 !
為什麼 ?
這個病毒有雙重感染模式 !
正常演化的自然界病毒, 人體的"中和抗體"將病毒擋住 ! 病毒的S蛋白RBD區 就無法嵌入人體的ACE2受體
一旦打疫苗後產生了中和抗體, 固定了病毒, 病毒就被免疫細胞吞噬了

在這一篇 報告說明, 此SARS-2病毒能繞過ACE2受體,黏上HSPGs而感染
ChemBioChem combining chemistry and biology 12 January 2022
https://chemistry-europe.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cbic.202100681
Charge Matters: Mutations in Omicron Variant Favor Binding to Cells
電荷問題:Omicron 變種中的突變有利於與細胞結合

"抗體"是液遞出去了,也綑綁了病毒 , 但魔高一丈, 被綁住了的病毒照樣『靜電吸附』黏上來感染。就算得過一次有了抗體,仍然會被再度感染 ! 此與傳統自然界病毒不同 。

但是免疫系統不是只有"液遞" , 還有細胞免疫
主要的保護力轉移為細胞免疫, 而非液遞免疫的抗體, 必須等病毒入侵後 , 活化T細胞免疫去清除病毒 。
無法擋在外面了 , 一定要經歷感染發燒的這段過程, 進來後才殺掉
當然確診 , 因為進來後才會被T細胞殺掉, 99%感染者呈現輕症或無症。
(這個無症根本不是傳統認知的 latent infection潛伏性感染)

雖然無法擋住病毒侵入, Omicron和之前的Alpha,Delta病毒一樣"突破性感染",能被驗到PCR陽性, 疫苗 仍然事先讓T細胞產生了免疫, 做感染後的病毒清除 。

免疫系統需要被活化啟動,不是放在那裏天生就有什麼保護力。

這個病影響死亡最大因素是「年齡」,
65歲以上佔死亡人數的9成以上 , 年輕人佔不到一成 ,有無「免疫記憶」才是原因 ,老化記不住或無法啟動,那就只好再補強多打疫苗

其次的危險因素是 三高族群 和免疫低下者
為什麼 ?
這個病毒是去嵌入人體細胞的hACE2受體 ,當感染成立時 , 是只有新冠肺炎的單一肺部有症狀嗎 ?
並不是只有肺部有ACE2受體
當SARS-2病毒的S蛋白是嵌入ACE2 , 會發生什麼事 ?
我們看到更多 心血管問題的患者出現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ACE2)已經被證實,為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RAS)負向調控的關鍵酶。
其作用機轉在於,RAAS系統包括正向的ACE-血管張力素Ⅱ-血管張力素受體1(ACE-AngⅡ-AT1)和負向ACE2-Ang1~7-Mas,兩者相互調節維持RAAS正常功能。
生理狀況下ACE促進AngⅡ產生,讓血管收縮、升血壓等作用,而ACE2能夠水解AngⅡ生成Ang1~7,發揮舒張血管、改善重建、抗發炎、抗纖維化等作用 。
當病毒嵌上ACE2受體, 造成游離的ACE2下降了,AngⅡ水準相對升高,過度活化肺部AT1a受體,導致肺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肺水腫,同時加重發炎反應,加速肺損傷。
又由於ACE2主要表達於腎臟、心血管、腸胃道及肺泡上皮細胞,當高血壓族群感染SARS-CoV-2後,其可能面臨更嚴重的肺損傷及多臟器受損情況 。
疫情早期研究發現 , COVID-19死亡病例合併高血壓的比例最高達60.9%。 感染COVID時對高血壓的管控尤為重要。
感染COVID會有 『合併高血壓』的狀況

2020年9月19日 — 藝人小鬼黃鴻升年僅36歲突然逝世, 死後解剖為主動脈剝離去世
2021年2月2日 — 晶圓代工廠「世界先進」行政副總劉啟光1日突然身體不適,經緊急送醫搶救,仍不幸於晚間7時不治,享年62歲。 有報導指,劉啟光因主動脈瘤破裂驚傳過世。主脈瘤破裂引發主動脈剝離的機率大。
2021年03月16日凱渥男模張誌軒(16)日驚傳猝逝消息,妹妹在IG上痛揭哥哥於(15)深夜運動突感心臟不適暈倒,送院搶救不治過世
2022年3月3日 南台灣建商龍頭,京城建設總經理陳添進2日傍晚在辦公室在開會中突然感覺不適,雖救護車緊急送醫,仍然不治,檢查顯示為主動脈剝離,享壽68歲。
2022年10月28日中央銀行業務局前局長、現任政治大學國際金融學院首屆院長李勝彥今(28)日凌晨在家突然倒地,送醫後因主動脈剝離離世,享壽78歲。
2023年10月23日 — 72歲的日本資深男星,歌手與作曲家蒙田義德因主動脈剝離過世。

高血壓患者是主動脈剝離最主要危險族群,年輕人則大多是遺傳疾病「馬凡氏症候群」

有三篇相關報告
Am J Trop Med Hyg. 2022 Mar; 106(3): 874–876.
Published online 2022 Jan 24. doi: 10.4269/ajtmh.21-0999
PMCID: PMC8922493
PMID: 35073508
Case Report: COVID-19 Infection and Cervical Artery Dissection

一名 45 歲女性在 COVID-19 感染症狀緩解 3 天後就診,出現左椎動脈剝離,先前沒有已知的創傷或潛在的處置。在初次就診 15 小時後,她隨後遭遇左側髓質中風。頸動脈剝離(CeAD)可以在沒有外傷的情況下發生,在某些情況下,感染可能是促成因素。COVID-19 感染可引起內皮疾病和發炎反應,這可能導致內膜血管破裂。討論了 COVID-19 感染是否會導致 CeAD 和隨後的中風,以及有關 CeAD 發病機制的其他考慮因素。

腦中風雜誌。2020 年 10 月;29(10):105047。
2020 年 6 月 13 日線上發布 。 doi: 10.1016/j.jStrokecerebrovasdis.2020.105047
PMCID:PMC7293449
“COVID-19 和頸動脈剝離——因果關係嗎?”

COVID-19 是一種流行性疾病,主要影響呼吸系統,但也會導致部分患者出現多重器官功能障礙。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它會增加年輕患者中風的可能性。除了產生血栓前狀態外,動脈剝離可能是其眾多表現之一,會增加中風的風險。在此,我們報告第一例 COVID-19 患者自發性雙側椎動脈剝離。39 歲女性,因自發性雙側椎動脈剝離就診,沒有任何誘發創傷事件,也沒有結締組織疾病史。該患者的椎動脈剝離是否是由過度的發炎反應或繼發於 COVID-19 的動脈病變引發的,目前仍存在推測。儘管如此,動脈剝離可能是其併發症之一。當我們管理這些沒有既往病史的患者時,醫生必須了解 COVID-19 的不同臨床表現,以提供足夠的照護。



報告了一例在嚴重的 COVID-19治療下由椎動脈(VA)剝離動脈瘤(DA)破裂引起的蛛網膜下腔出血(SAH) 的罕見病例,並討論了潛在的關係。
案例展示
一名患有 COVID-19 的 58 歲女性在 發病後10天(第 10 天)出現嚴重肺炎,需要機械通氣。除 COVID-19 感染外,患者沒有 DA 或中風的危險因子。第17天撤機通氣管理時,收縮壓短暫升高,此後意識未恢復。第 21 天的電腦斷層掃描(CT) 顯示 SAH 為改良 Fisher 4 級,CT 血管攝影顯示右側 VA 位於右 小腦後下動脈(PICA) 遠端。緊急對DA進行血管內彈簧圈內陷處理,同時保留右側PICA。術後過程順利,第 45 天獲得 2 次 SARS-CoV-2 PCR 結果陰性。

65歲以上是高危險群
其次三高族群也必需注意自身血壓
以往沒有高血壓的年輕人 , 兒童 , 在COVID感染期間需注意,可能發生合併高血壓
https://edition.cnn.com/2024/03/01/health/cdc-covid-isolation-recommendations/index.html?fbclid=IwAR1bLxq-iboc9mXzxFFziAljINy7zqUKTsuS1be7C07gSbBCfnNF6YgMo0Q
CNN報導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週五發布的新指南,Covid-19 檢測呈陽性的人不再需要定期遠離他人至少五天。這項變化結束了疫情早期的一項策略,專家表示該策略對於控制感染的傳播非常重要。

該機構表示,正在更新針對 Covid-19 的建議,使其與其他類型呼吸道感染(包括流感和 RSV)的建議保持一致。該機構專家在周五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提供一套統一的指導將使人們更有可能遵循它。

CDC認定
就是感冒了

當心針後的 免疫衰退 血栓 心肌炎 ....等

後疫苗時代不簡單!不簡單!
d2jtang

還有打完疫苗,會不會造成 新變種 新冠產生?打越多,變種越多,當時各地要證明(少移動),戴口罩,還能多個變種(人體不同) 產生,跳區感染(打完,自生變種?),才是重要的,醫學研究(免疫生變化?)!

2024-03-04 8:00
luther0911

疫苗帶來的後果超越多數人的理解!新北市一月火葬統計創新高.....傳統媒體不可信賴

2024-03-07 21:51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