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疫苗接種覆蓋率 改採劑次人口比 全世界沒人這樣算

如果只是數字 美化 ,那還無所謂👌
但這似乎是要拿來做為「防疫降級」的參考數據?

「降級」是人命關天的決定,結果這政府為了達成某個「行政
績效」,而來調整公式以設法符合「目的」? 用這樣的心態來
做一個人命關天的決策?

不曉得,我是覺得這樣子有點 離譜 ,有點 惡質
反正改天如果又 爆 了,隨便抓個其他理由就好了,是這樣嗎?
怎麼感覺去年的「賭」性好像又回來了...
eheart

他們就一直在賭啊! 賭台灣817記憶力不好,賭窮記者不敢挺身揭發真相。

2021-07-16 9:19
有種一點
直接將預購的疫苗數當分子
然後全國人民當分母
相信施打率一下就升高了
祕雕 wrote:
如果只是數字 美化 (恕刪)

數字美化不是一直在做的事嗎?

比如綠營對普篩一向很消極啊,從中央到現在的桃園.

因為不普篩就不會確診啊!有沒有好棒棒!

大家以後也不用浪費錢去做健檢了,因為不健檢就不會生病喔!
疫苗施打率:施打人數/總人口*100%,劑次人口比:劑數/總人口數,兩者概念並不相同。

疫苗施打率計算的是施打的人占總人口的比例,通常我們會用百分比(%)來表達,這是數學上比例的概念。例如如果台灣有2000萬人口,共有500萬人施打了疫苗,則施打率為500/2000*100%=25%,代表台灣“每100人有25人施打了疫苗“。

劑次人口比則不同,是在算平均一個人施打了幾劑的疫苗,數學上為平均值的概念。例如如果台灣有2000萬人口,共施打了500萬劑(包含施打一劑或二劑),則劑次比為500萬(劑)/2000萬(人)=0.25(劑/人),這個數值是有單位的,代表平均一個人打了0.25劑的疫苗,因為這個數值不代表“佔比”的概念,我們不會將這樣的數值改為25%,這是不好的表達方式。國外通常會用does per 100 persons,來呈現,如上例就會用25(劑/100人),代表“平均每100人施打了25劑的疫苗“,或是“平均每一人施打了0.25劑的疫苗“。要注意的是大部分疫苗需要施打兩劑,因此劑次人口比的目標數值是2(劑/人),或是每100人施打200劑。

基本上,劑次人口比是不同單位的兩個量相除,不應用百分比來呈現,就像我們的車速,其單位為公里/小時,我們不會將車速60(km/小時),改為車速60000%,這是無意義的。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