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種mRNA疫苗不單會增加血栓等副作用風險,還可能削弱接種者對Covid的免疫力。CDC已承認數據顯示大多數Covid死亡個案都已接種疫苗,在幾個月前他們擅長用一塊遮醜布,說由於超過八成公眾已打疫苗,所以他們在Covid死亡中佔較大比例「亦很合理」。
後來,他們換了一個藉口,理由是疫苗效力會隨時間減弱,導致他們比零針者更容易感染發病——所以接種者更需要打加強劑續力(而零針者的免疫數據顯示他們已沒有「加強」的需要)。
當新數據發現,隨着加強劑的針數增加,接種者的免疫力以及對Covid的抵抗力下降時,他們又會搬出什麼辯解呢?
美國醫療集團克利夫蘭診所(Cleveland Clinic)研究發現,未接種者感染Covid風險遠低於那些先前接種過大量mRNA疫苗的人,更甚者是,對中過招的接種者來說,他們的感染風險不單會隨時間增加,而且會隨着他們的針數增加。
愈多針愈大感染風險,即是連加強劑也無法彌補疫苗對自然免疫力的損害,整個全民接種推廣還剩什麼基礎可言?
數據源自克利夫蘭診所51,011名員工,41%(20689人)曾有感染紀錄,83%(42064人)至少接種兩劑mRNA疫苗,21%(10804人)有打二價疫苗。在美國的公營醫療機構,這樣的研究是不可能的,因為拜登的聯邦強制令導致零針者都失去工作,消滅了對照實驗。
自2022年9月12日起,調查持續13星期,期間一共有5%(2452人)醫護受到感染(包括再度感染),按其接種劑量劃分,呈現愈多針愈高感染風險趨勢。整個醫護群組數據推算,二價疫苗有效率只有30%。
研究人員說,二價疫苗有效率比預期弱,原因是大部分人口先前接觸過Omicron,他們已經得到其自然免疫保護,得益於二價疫苗的加增效果可能甚微。接種針數愈高,感染風險愈大,這樣的結果違背了他們的實驗預期。儘管他們嘗試提供一個合理解釋(例如會去打第五針的人表明他覺得自己較大機會會中),但總結一句:We still have a lot to learn。
樣本全來自成年的專業醫護,今次沒有藉口賴一老一幼本身免疫力低導致數據誤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