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2022.06.12 更新★Omicron不會產生群體免疫。請做好自我保護。

饅頭 wrote:
其實這筆錢重點是"紓...(恕刪)


+ 1

有人說台灣人吃米不知米價,確實。

去回想2020、2021年,台灣政府用嚴格的邊境防疫及嚴密的疫調追蹤,台灣感染人數雖遠低於全球各國,但仍難免有一、兩波感染高峰(沒今年的嚴重)。

如何壓下來呢?

防疫升級至二級、三級,例如八大不能營業、餐飲不能內用,婚晏不能舉辦,電影院不能營業,演唱會取消,旅遊業、觀光業幾乎斷糧,所以這兩年,政府每年得編列數千億特別預算,主要用來救濟及紓困。

現在的Omicron病毒傳播力更勝先前的病毒株,要做到完全的清零是很難很難的,比前兩年都要更難,所以想想看,是仍要仿照去年、前年防疫再升級,今年再編幾千億,明年再編幾千億,今後每年都編幾千億.....,(不過,此次Omicrom可不是這麼容易阻絕的)

總得來說個人認為,台灣的防疫政策,算是十分聰明的!
(不過無論怎麼做,一定都得挨罵,包括我的看法,也是會挨罵的)
Justice Sun

罵的是沒準備就把人民推出去死,就好像明知天氣不穩定,還不準備雨傘,要等到狂風暴雨時,來罵老天,來罵人民,還不准買隔壁家的雨傘

2022-05-16 11:52
ccs911

邊境防疫哪裡嚴格了?

2022-06-12 17:12
爬山的阿光 wrote:
世界各國有頭有臉的公衛專家從來沒說,Omicron會產生群體免疫,台灣除外


會產生群體免疫這種說法, 是完全搞錯了這個病毒 ,張冠李戴 ,拿其外流感的特性來描述這一個帶電的冠毒 ?
在這一篇 報告
ChemBioChem combining chemistry and biology 12 January 2022
https://chemistry-europe.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cbic.202100681
Charge Matters: Mutations in Omicron Variant Favor Binding to Cells
電荷問題:Omicron 變體中的突變有利於與細胞結合

SARS-CoV-2 有增強的正電荷群 , 能和 帶負電荷的 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醣HSPGs結合,獨立於結合Spike棘蛋白ACE2受體的模式 ,利於 SARS-CoV-2 黏上人類細胞 , 以雙重結合模式去感染人類細胞。

"液遞"免疫系統的抗體,原本能滲到組織細胞外去中和病毒 ,現在病毒帶電會黏,能"靜電吸附" , 就算抗體綑綁了病毒, 擋住 S蛋白嵌入人類ACE2受體 , 也擋不住病毒以 靜電吸附黏上目標細胞ACE2旁的HSPGs硫酸類肝素

這個病毒感染不是循傳統的 ﹝S蛋白 →嵌入ACE2受體 ﹞模式 , 過去傳統病毒一旦打疫苗後產生了抗體之後,
產生﹝S蛋白←抗體綑綁 ╳無法嵌入ACE2受體 ﹞防制病毒的模式

一旦打疫苗後產生了中和抗體, 固定了病毒, 病毒就被免疫細胞吞噬了

這樣病毒被抗體綑綁, 再被免疫細胞吞噬掉了 , 是不可能在體內被什麼快篩或PCR驗到

但是,這個病毒根本就不是循傳統病毒模式 , 打了三劑仍然突破性傳染?
而且就算自然感染,以為自己有天然免疫(其實是得過其它親戚冠狀病毒)?之後還是會突破性傳染?

目前的現況是 ,這個病毒無法被擋在細胞外! 為什麼 ?
因為 , 這個病毒帶正電還有 『靜電吸附』的能力 , 不必符合受體也能感染, 抗體擋不住
這一群帶正電氨基酸 K444 R509 R346 , R355 K356 R357 R466 , 在Omicron不但沒有改變,還增加到9個位點帶正電, 和之前的Alpha,Delta一樣,完全能 "靜電吸附", 能以"氣溶膠"黏上來 , 而不需要"受體"嵌合。

主要的保護力轉移為細胞免疫, 而非液遞免疫的抗體, 必須等病毒入侵後 , 活化T細胞免疫去清除病毒
雖然無法擋住病毒侵入, Omicron和之前的Alpha,Delta病毒一樣"突破性感染",能被驗到PCR陽性,但是免疫系統不是只有"液遞" , 還有細胞免疫 , 疫苗 仍然事先讓T細胞產生了免疫, 做感染後的病毒清除 。
疫苗能減少重症及死亡 。

左邊"抗體"逃脫 , 但是右邊的T細胞能清除病毒
無法依賴抗體中和病毒 , 只能於侵入後再由 T細胞免疫清除掉病毒

由於抗體綑綁失效,不存在"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 但並非防線完全失守
打疫苗後 T細胞會記憶住這個病毒 ,將來病毒進來後, 會活化殺手細胞展開毒殺。 最終清除掉病毒。疫苗能減少重症及死亡 。
這個 "保護力"是來自入侵後清除 !本來就無法保護病毒入侵 和病毒繁殖

舉例如同 金門戰役(古寧頭大捷), 解放軍第三野戰軍(三野)第十兵團第28軍第82師第244團,第84師第251團,第85師第253團 有沒有登陸, 有 , 並不是 被岸置鐵絲,刺網 和地雷 檔住(當時也沒有)
而是上岸之後, 被國軍戰車第3團第一營第一排3輛M5A1戰車擋住 , 海上的後路機帆船, 又被 海軍中榮號戰車登陸艦等,太平艦 砲擊 , 加上空中18架自臺灣起飛支援的P-51戰鬥機轟炸 , 以三軍多兵種聯合作戰的口袋戰術進行了反包圍戰 。 是登陸入侵了?但最後全軍覆沒 。

解放軍有沒有登陸金門? 有 ,登陸了是不是還有殺傷力?是, 但已經被包圍了
這個病毒能『靜電吸附』, 擋住ACE2受體,病毒仍然會進入人體被驗到PCR陽性, 並無法依賴抗體去中和病毒 , 只能於被侵入後再由 T細胞免疫清除掉病毒
抗體的高低已經無所謂了 , 打第三劑是為了補強T細胞免疫 ? 抗體再高 , 同樣會被靜電吸附黏上來
但是 , 沒打疫苗的, 或是有免疫疾病的,三高, 60歲以上就算打過疫苗 ,4歲以下小孩, T細胞也未必能活化,當然是高危險

面對病毒接戰, 病毒靜電吸附,潛伏進來感染會如何?
由2022.1.1 - 5.6 的統計
輕症/無症狀人數241667人,佔99.75% , 完全不必進醫院就好了,甚至不知不覺自己感染
中症人數504人,佔0.21%
重症人數85人(含死亡54人),佔0.04%

依據美國CDC發病率和死亡率周報MMWR發布的兩份報告,COVID-19 疫苗接種繼續幫助保護成年人免受 COVID-19 的嚴重疾病,包括住院和死亡。
https://www.cdc.gov/mmwr/index.html
在 Omicron 期間,所有成年人與 COVID-19 相關的住院率均有所增加,無論其疫苗接種狀態如何,但未接種疫苗的成年人的住院率是接受加強劑或額外劑量的成年人的 12 倍。在 Omicron 高峰期,非西班牙裔黑人成年人的住院率也最高,黑人成年人的住院率是白人成年人的近 4 倍。
此外,mRNA 疫苗在預防 COVID-19 相關呼吸困難血氧下降或死亡方面仍然非常有效,包括在 Omicron 時期。接種第三劑疫苗的成年人的保護最高,在 Omicron 期間將 COVID-19 相關接上呼吸器或死亡的風險降低了 94%。

這個病毒 已經進來了 ,已經在社區內傳播了, 前一陣子許多人(例如柯市長)不是高喊要與病毒共存要自由?開放邊境 ?
"與病毒共存"就要被病毒感染啊 ! 不能怕被感染 ,要經歷感染的病程 , 和病毒正面對決

政策就並不是完全"共存"啊! 目前仍然有"居家隔離"isolation 去閃躲病毒 。篩檢後找出陽性患者和健康的人隔開, 離得遠遠的, 讓病毒沒有感染"健康人"的機會
這個政策以仍然在執行當中 !
並不是完全"與病毒共存"主張完全開放被病毒感染上? 也因為病毒能靜電吸附,逃脫抗體, 難以閃躲必然會被感染 , 現在感染人數這麼高 , 碰上機率如此高 , 又能逃到那裏? 當然只能面對

況且抗體無效! 能憑借倚仗的是 打過疫苗後產生的 T 細胞免疫 能在感染後 清除病毒

一方面"與病毒共存"要被病毒感染後清除病毒 , 一方面又搶快篩?要"隔離"閃躲病毒 , 兩者不是矛盾嗎 ?
沒辦法,現在仍然匡列隔離, 是希望不要傳得這麼快, 當感染人數上升, 重症人數同樣上升 ,這是為了要讓感染曲線平緩,降低重症人數同時發病,避免擠爆醫院

防疫措施 "勤洗手,消毒,戴口罩,保持安全距離,避免群聚 , 打疫苗 都要做, 無可偏廢

重點是找出 可能的 "重症者" ← 找出不足三劑疫苗者, 三高慢性疾病 , 60歲以上 , 4歲以下小孩
在建立T細胞免疫之前,這些人必須"閃躲"病毒

疫苗不能阻絕境外 ,最後還是能清除病毒 , 過程必然要T細胞去巷戰肉膊 ,這需要幾天的時間
滲出去的抗體無法阻擋病毒感染 ,因此不存在"群體免疫"herd immunidy , 但是,單打獨鬥的個體免疫 仍然存在
現在台灣境內已經大規模流行了,只能減災, 防止重症導致死亡
以目前99.7%輕症 及 二劑疫苗80%以上接種, 面對一個能靜電吸附逃脫抗體的病毒, 一個只能以T細胞清除的病毒,正面迎戰的"與病毒共存"是現階段不得不的選擇

不再以"隔離"閃躲病毒 , 高掛免戰牌不予病毒接戰的階段已經過去了,共存不是放任病毒散佈, 是因為T細胞能清除病毒, 所以必先有感染, 病毒才會和T細胞正面遭遇 。這個"共存"是正面和病毒近身肉膊
MICHAELCUB81 wrote:
聰明

聰明?看不出來,自已回想一下,這波的病毒是怎麼擴散的?再者擴散後有無考慮用什麼手段減少傳播速度?如果無法控制擴散時醫療所需的量能夠嗎?
從這些的種種,完全看不出政府有對疫情做出什麼布局,僅只是控制不住了,就放生了~,我不反對共存,但是醫療真的準備好了嗎?台灣人民準備好了嗎?
疫情已經持續兩年多,國外慢慢走向共存,台灣走得比較慢,但基於國外對於醫療的準備都有前車之鑑,然而政府就是完完全全狀況外,連人家拿答案給你抄都不想做,如今呢~第一線人員操死;排不到床的人病死,政府依舊只會口號治國,真心祝福這些賺國難財的人...........不會有好下場
品茗 wrote:
聰明?看不出來,自已(恕刪)


恐有很大的誤解
防疫 策略CDC在兩年前就已經公告了

策略滾動調整

什麼階段做什麼事, 重點不同。
如同火災初期才是找起火點滅火, 火勢已漫延不必搶救房子了,要改變重心為救人,最後當人都救出,要做檢傷分類, 決定那些人要先送醫救命。不是房子都燒大半了還在找起火點(做篩檢清零?)
救火 →救人 →救命 都要做
並不是 現在正在救命 就說成放棄 救火 ?

現在早就不是"決戰境外"的 清零
清零必需要所有人的配合
滿街都已經都不戴口罩到處晃還脫口罩抽煙 ? 還打傷超商櫃員 ? 居家檢疫者到處跑酒吧餐廳,脫罩吃東西 ? 警察翹班小吃店小姐坐檯喝酒?
都不配合防疫? 這樣還能擋得住嗎 ?
已經無法以"隔離"來閃躲病毒 , 隔開病毒和健康者

況且這個病毒 帶正電荷 , 能靜電吸附
這個病毒感染不是循傳統的 ﹝S蛋白 →嵌入ACE2受體 ﹞模式 , 過去傳統病毒一旦打疫苗後產生了抗體之後,
產生﹝S蛋白←抗體綑綁 ╳無法嵌入ACE2受體 ﹞防制病毒的模式
而是靜電吸附繞過 被抗體綑綁的ACE2 , 去帶負電的 HSPGs硫酸類肝素
剩下的保護力只有T細胞在感染後清除病毒

所以分成兩部份
有免疫力, 有打三劑疫苗有T細胞能清除病毒的人 , 能正面接戰病毒 , 感染後清除, 這是那99.7%
剩下的0.3% , 打過疫苗也無法產生T細胞免疫者, 4歲以下,60歲以上,三高,癌症或免疫疾病, 必須閃躲病毒,事先準備好抗病毒藥物
herblee wrote:
恐有很大的誤解 防(恕刪)

如果兩年前講的事,那麼現況準備不足是什麼情況?計畫趕不上變化嗎?
品茗

共存的重點本來就不在於快篩,但對於家庭只是保護家人手段之一,企業亦也是這種方式來保護產線,這就是大家搶的原因,我說過不反對共存,但是何謂重症何謂輕,人民並不知道,所以才會全擠醫院造成人員操勞

2022-05-13 12:08
品茗

目前的快篩在我看來只是讓醫療分流的手段,不然共存是不需要再隔離,因為大家都有毒的情況下,每天陰陰陽陽的就把人關起來就好了阿

2022-05-13 12:09
品茗 wrote:
聰明?看不出來,自已(恕刪)


大概是台灣過去兩年防疫做得太成功了,民眾把台灣的防疫團隊當成神了,既然是神,應該有能力保祐台灣,免於新冠病毒的威脅!

這可把他們太過神話了!

在東方國家,也許是民族性,也許是教育,也許是為政權統治穩定,回想一下,中國神化了毛澤東、鄧小平,以及現在的習主席,北韓神話了他們歷屆金大統領,台灣神話了.....

回規正題,簡單來說,台灣防疫團隊再怎麼神,也無法讓台灣民眾永遠免於新冠病毒威脅,即便是已接種三劑疫苗,也是有極大的染疫機率,所以直白的說,就是 :你遲早要染疫的,
何不.....,但指揮中心能這樣明說嗎?
明說,民眾能接受嗎?

由於台灣過去感染人數不多,如果現在每日染疫人數仍然不多,那何時能讓染疫人數達到一個高峰後,疫情往下走呢?(光這樣說,又要挨罵了)

如果要我指出此次防疫指揮中心,最大的錯誤或缺失,那就是:他們不夠了解台灣人的習性:
台灣人很沒安全感,台灣人很愛存錢。台灣人很愛屯積「重要物資」,例如:

賣場看不到衛生紙,導致的衛生紙之亂。
口罩買不到,導致的口罩之亂,疫苗不足的疫苗之亂。
年初賣場看不到生雞蛋的雞蛋之亂。
以及這次的快篩之亂。

如果台灣相關單位能夠供應更多的、充足的,最好是無限多、免費的快篩,一定能讓台灣免於許多不必要的恐慌。
MICHAELCUB81 wrote:
總得來說個人認為,台灣的防疫政策,算是十分聰明的!...(恕刪)

認同~
不管是口罩之亂、PCR之亂、快篩之亂還是將來的啥之亂
宏觀來說並不影響疫情的管控
總得來說我們已經避開最初的致死高峰
目前就總死亡率而已
已經是各國數一數二的低
國內商業也沒過於重傷
再撐下去~遲早能雨過天晴
其實劇本早已公佈
端看導演導的好不好、片場行政支援度高不高
讓演員們演的舒不舒適罷了
結局應該是不會變多少的

MICHAELCUB81 wrote:
成功

不是成功,是怕死,還有怕隔離,這兩周裡,因確診人數一直上升,造成餐飲及觀光區人數急速減少,人上哪去了?沒有宣布三級阿~為啥,因為人躲起來了
這波恐慌完全都是政府製造出來的,我同意走向開放,但每次碰到狀況就是缺缺缺,從疫情開始缺口罩 中期缺疫苗 現在缺快篩,人民怎能不怕阿
爬山的阿光 wrote:
Paxlovid可以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達九成,但衛福部卻嚴格「惜用」,已有廿八萬人確診,卻僅開出不到兩千份藥。

Paxlovid缺不缺有多少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自己不是第二類的賤民
也知道Paxlovid這種只有高級第二類才有得用
賤民要自立自強自主應變
凱倫wu wrote:
Paxlovid缺不缺有多少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自己不是第二類的賤民
也知道Paxlovid這種只有高級第二類才有得用
賤民要自立自強自主應變

台灣人果然愛囤藥
Paxlovid是複劑 ,其實有兩種藥,包括Nirmatrelvir是對抗新冠病毒的M蛋白酶,能抑制病毒的複製;Ritonavir則是對抗人體內CYP3A4這種酶。

CYP3A4是一種酶,主要存在於肝臟和小腸。它可以氧化外源有機小分子,如毒素或藥物,促使其排出體外。
怎麼會去吃一種藥來阻止氧化外源有機分子 ? 不讓毒素排出體外?
是為了掩護 外來的藥物 Nirmatrelvir

Nirmatrelvir在體外(細胞培養)能有效抑制新冠病毒,但是在體內,由於CYP3A4的作用,它會很快就被代謝掉,所以也就不能有效抑制新冠病毒。
因此必需有Ritonavir 去抑制CYP3A4這種酶,防止其破壞Nirmatrelvir 。
有Ritonavir 掩護Nirmatrelvir, 才使得合起來的Paxlovid成為有高效力的抗新冠特效藥。根據輝瑞的官方數據,Paxlovid能降低非住院 COVID-19 高危成人的住院或死亡風險達 89%。

可是,由於Ritonavir 會抑制CYP3A4,所以它當然也會影響非常多藥物在體內的代謝。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有發表Ritonavir-Boosted Nirmatrelvir (Paxlovid),其中就列舉了104種會受到影響的藥,而這些藥都是很多人平常都在服用的(例如他汀類,在臨床上調節血脂,預防心血管疾病風險的藥物)。
https://www.covid19treatmentguidelines.nih.gov/therapies/antiviral-therapy/ritonavir-boosted-nirmatrelvir--paxlovid-/
這個網頁有一個給醫生和藥劑師的指南,它說:「在開具Paxlovid處方之前,臨床醫生應仔細審查患者的伴隨用藥,包括非處方藥、草藥補充劑和消遣性藥物。臨床醫生應考慮諮詢專家(如藥劑師、HIV 專家和/或患者的專科醫生,如果適用),尤其是對於正在接受高度專業化治療(如抗腫瘤藥、神經精神藥物和某些免疫抑製劑)的患者。」

99.7%的人都會自癒 , 根本不需要藥物 , 卻去搶一個會抑制這種原本會促毒素或藥物排出之酶(CYP3A4)的藥物Ritonavir ?不讓毒素排出體外?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