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很清楚的新冠政策

今天死11人了 別在帶風向了


南韓2.6萬人「重覆染疫」 還有人確診3次!單日再增21萬例
南韓防疫當局調查了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19日的確診案例後發現,有2萬6239人是在感染新冠肺炎並痊癒後,又再度染疫,其中更有37例是3次染疫。專家呼籲,絕對不可以大意,為了防止2度染疫,民眾還是必須佩戴口罩並遵守防疫原則。另一方面,南韓12日新增21萬755例,累計確診達1563萬5274例。

根據《韓聯社》報導,南韓中央防疫對策本部統計,在全體確診病例中,有0.284%的患者是多次染疫,共2萬6239例。而自從新變異株Omicron開始流行後,痊癒後再度確診的新冠患者便急速增加,因此當局也呼籲,民眾就算是曾經染疫,痊癒後務必要接種疫苗。

中央防疫對策本部針對2020年1月起至2022年3月19日的全體確診患者進行調查,發現在924萬2907名患者中,有2萬6239人是在痊癒後又再度確診的病例,其中甚至有37例是3度染疫。

防疫當局的判斷標準為2大項,分別是首次確診的90天後再度檢驗出病毒、首次確診的45天至89天內再度驗出病毒且曾與其他確診者接觸。

截至2021年12月,重複感染的病例僅0.0098%,但是今年1月起突然增至0.296%,其中重症14例、死亡15例。當局呼籲,痊癒後仍有可能再次染疫,因此民眾務必佩戴口罩,並遵守防疫規定,同時按時接種疫苗。

在再度感染的案例中,0至17歲的年輕人占最多,共7241人,其次則為18至29歲,共5968人,其後依序為30至39歲3981人、40至49歲3502人、50至59歲2286人、60至74歲2313人以及75歲以上948人。其中未接種疫苗的共8403人。
台灣
台灣單日確診數「亞洲第一」 網嘆:國外收尾、我們準備高峰
昨(6)日國內新增3萬6123例本土確診個案,連續9天單日破萬,近一週染疫人數已超過10萬人。有網友查看美國實時統計數據網站《Worldometer》,發現台灣的確診人數高出韓國,登上亞洲第一,忍不住苦笑自嘲:「終於贏韓國了」
網友在PTT以確診數排名前四位的亞洲國家為例,昨日韓國新增26714例、48死;日本21368例、18死;泰國7705例、62死;台灣以3612例位居第一位,但仍然維持超低的死亡率。
雖然亞洲其他國家死亡率較高,但網友指出他們已逐漸解封,韓國戶外免戴口罩,泰國全面開放觀光,入境不用隔離,就連單日有8447人確診、死亡數達227例的英國,也是正常生活,球場邊的球迷更是無人戴口罩。網友紛紛留言大酸政府的防疫表現,「世界真的跟不上呆丸」、「超前部署=缺口罩、酒精、疫苗、衛生紙、雞蛋」、「台灣難波萬」、「世界看見台灣,Taiwan can help」。

不過也有人解釋,韓國、日本跟香港等地的高峰已過,才陸續有脫口罩的政策,台灣正要經歷這段高峰期,所以確診數字相對比其他鄰近國家高一些,「其他都在收尾了,台灣準備高峰而已」、「高原期過後也會跟國外一樣下降,該感染的都感染完了」。



本來就會有疫情高峰,目前還沒達到最高峰,這是新聞嗎?
bmw_m3 wrote:
本來就會有疫情高峰,目前還沒達到最高峰,這是新聞嗎?

「她哥是陳時中學弟」 網爆這醫材商是綠友友 他轟檢調裝瞎
周志豪
2022年5月6日 週五 下午2:15
民進黨政府採購快篩試劑特權疑雲連環爆,繼台灣羅氏、福又達與高登後,昨天在有網友於PTT爆料,表示衛福部採購廠商中的「新富偉」生技公司也與綠營關係匪淺。國民黨立委江啟臣今質疑,司法檢調難道對可能的貪污圖利視而不見?

根據網友調查,新富偉公司負責人簡美琴曾違反政府採購法規定,但包含她本人與董事簡承盈、簡君全卻都是民進黨支持者,捐過政治獻金。簡美琴哥哥簡承盈,還是衛福部長陳時中的學弟,怪不得從疫苗到快篩,政府標案接的順風順水。

該網友舉例,簡美琴名下有6間公司,有4家接了170餘項政府標案,其中保吉生化學公司接100項,保佳生技接30項政府標案,捷騰實業接44項政府標案,鵬遠公司接4項政府標案,賺夠可以放人民一條生路嗎?

江啟臣表示,承攬政府快篩劑採購案涉弊的高登公司過去有詐欺、違反藥事法用中國黑心口罩混充國家隊口罩紀錄;高登背後金主昶虹公司,前身億麗科技曾爆發董監聯手假交易爭議,這就是衛福部長陳時中所說的「殷實商人」?

江啟臣認為,防疫不顧防弊,政府甚至還幫忙掛保證,這不只是單純的浪費公帑,恐怕更有包庇犯罪之嫌。

江啟臣批評,政府沒有超前部署就要國人與病毒共存,快篩不夠、藥物不足,物資整備急就章,已讓國人身陷險境,現在又接二連三爆出採購弊端,政府不先進行內部調查,還能轉身指責在野黨?

江啟臣說,疫情爆發國難當前,揭發弊端、防制貪污圖利不該分藍綠,若今天沒有嚴格監督事前把關,讓不肖業者得標,導致未來防疫物資品質有問題,甚至交不了貨,受傷的都是人民的健康與生命。
還蠻想知道帶什麼風向耶?本文可以帶動風向,這麼偉大!
好像有些人存在誤會,雖然正常生活,口罩當然要戴,
且要戴好,入境一樣是要做控管,所有的管制仍很確
實的在做,當然天數上有改變,理論上確診應該不會
飆高,卻還是飆高,表示omicron感染力強,但中重症
並不高,所以正常生活,但有宿疾與體弱者,仍須自我
隔離較佳.
持續封鎖則疫情會持續,永遠不讓高峰期來臨,也永
遠無法解封.
目前我們選擇共存,也有國家選擇清零,大家可以看
看哪種方式比較正確,不過有一個但書,有操作空間
,中重症治療設備與藥物有沒有準備,沒準備的話看
起來就會像共存是錯誤的,以上資訊網路與電視都
有,不是朋友說的.
朋友提到,如果還是無視已知的藥物,設備也不足,沒
辦法共存,猜測還是會回到封城,為避免走到那一步
,也許中央可以出手幫助一下幾個疫情比較嚴峻的
縣市.
明明就嚴管邊境 , 就可以連共存清零二種選項都不用選

把會缺的會少的 , 都備齊再來選才對

弄到現在大家什麼都要搶 , 樣樣都沒有 , 什麼都不夠

無能至此...............
bmw_m3
bmw_m3 樓主

有道理,如果確診爆增至醫療量能不足,要先做的或許是邊境封鎖.

2022-05-09 21:06
四大重點只提到輕重症分流,當然也許治療的部分
屬於醫學專業不屬於大方向,不過如果可稍微留意
一下藥物的部分會比較完整一些.
防疫三大原則:
1. 結合大型及基層醫護系統
2. 簡化確診看診時程
3. 持續增購藥物及快篩試劑
很多朋友都覺得非常清楚簡明且完整,相信可渡過本次嚴重的疫情.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