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

新冠病毒的重點在有效的疫苗

lgh1968 wrote:
從外國疫情來看,現在是疫苗施打率越高,確診率越高!看新聞台灣突破性感染是92趴,這應該是[ADE抗體依賴增強]效應發酵了,所以沒打疫苗的可能更安全,好在Omicron 重症率不高。


最近因為Omicron的疫情,傷透腦筋的收集資料
看到最新的數據,似乎與您說的內容差不多
感謝您的資訊!
各位大神,小弟個人依序打AZ-Moderna-Medigen(高端),第二劑撐到開放混打莫,第三劑打高端是避開不良副作用反應,我45歲,沒慢性病史,下午打完第三劑覺得還行,以上提供參考!
almostsky1763 wrote:
我是在這收集到資訊的,大家參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kq_svfetfo&t=1504s(恕刪)


26:39 提到的這篇
Neurological Sciences volume 43, pages3–40 (2022)
Spectrum of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COVID-19 vaccination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0072-021-05662-9
然而, 由這一篇的摘要Abstract 來看 ,是站在正面的角度探討, 問題確實有, 該文也一一條列有那些神經症狀,那些副作用, 並提出可能的治療方法, 並不是該 youtuber 所說的內容 ?
中文的google翻譯如下
COVID-19 疫苗給我們帶來了一線希望,可以有效對抗致命的 COVID-19 大流行,並希望挽救生命。許多疫苗已獲得許多國家的緊急使用授權。授權後,在接種 COVID-19 疫苗後,不斷有廣泛的神經系統並發症被報導。接種疫苗後的神經系統不良事件通常是輕微和短暫的,如發燒和發冷、頭痛、疲勞、肌痛和關節痛,或局部注射部位反應,如腫脹、發紅或疼痛。疫苗接種後最具破壞性的神經系統並發症是腦靜脈竇血栓形成。育齡女性經常報告腦靜脈竇,通常在基於腺病毒載體疫苗接種後。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主要神經系統並發症是貝爾麻痺,據報導主要是在 mRNA 疫苗接種後。急性橫貫性脊髓炎、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和急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是由於分子模擬現象而發生的其他意想不到的神經系統不良事件。還記錄了許多人在接種 mRNA 疫苗後帶狀皰疹的再激活。考慮到近期接種 COVID-19 疫苗的人數眾多,嚴重的神經系統事件的數量微乎其微。需要大型協作前瞻性研究來證明或反駁疫苗與疫苗接種發生的神經系統不良事件之間的因果關係。

該文只是如實描述了有那些"神經症狀" , 並非炫染它的嚴重性 ?
該文說
COVID-19 疫苗接種後嚴重不良事件的實例不斷湧入當前的科學文獻中,並且是許多人對疫苗猶豫不決的原因
該文說
功能性神經系統疾病仍經常被誤診
所有這些症狀在用皮質類固醇治療後迅速消失
疫苗引起的腦血管不良事件通常與嚴重的免疫介導的血栓性血小板減少症有關。
基於腺病毒載體的疫苗含有能夠編碼刺突糖蛋白的 SARS-COV-2 遺傳物質。可能,洩漏的遺傳物質與血小板因子 4 結合,隨後激活自身抗體的形成。這些自身抗體會破壞血小板
每 100,000 次疫苗接種 11 次不良事件和每 100,000 次疫苗接種 2.5 次額外腦靜脈血栓形成事件
對於這種情形,該文是在說明如何治療
最近公佈的美國國家健康與護理卓越研究所 (NICE) 指南建議,臨床診斷為疫苗引起的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和血栓形成的患者應靜脈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劑量為 1 g/kg。如果沒有反應或進一步惡化,應給予第二劑人免疫球蛋白。對於反應不足的患者,可以使用methylprednisolone 1 g 靜脈注射 3 天或dexamethasone 20 至 40 mg 連續 4 天 。

貝爾的麻痺
貝爾麻痺的情況最常與 mRNA 疫苗有關 。疫苗相關的貝爾麻痺通常對口服皮質類固醇反應良好。確切的發病機制仍然是推測性的。

這篇文章的結論
緊急授權後,在接種 COVID-19 疫苗後報告了廣泛的嚴重神經系統並發症。最具破壞性的神經系統並發症是腦靜脈竇血栓形成,據報導,育齡女性在接種腺載體疫苗後會出現這種情況。另一個值得關注的主要神經系統並發症是貝爾麻痺,據報導主要是在 mRNA 疫苗接種後。橫貫性脊髓炎、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和格林-巴利綜合徵是其他嚴重的疫苗接種後並發症,可能是Molecular mimicry分子相似(在免疫學上指的是當身體感染某些病原體時,病原體產生的抗原和身體某部分的抗原過於類似,導致自身產生的抗體攻擊自身抗原的自體免疫疾病)和隨後的神經元損傷的結果。大多數其他嚴重的神經系統併發症是以孤立病例報告或涉及小規模的接受類似注射之患者的一組或一系列形式病例報告這些不良事件的因果關係是有爭議的
lgh1968 wrote:
從外國疫情來看,現在是疫苗施打率越高,確診率越高!看新聞台灣突破性感染是92趴,這應該是[ADE抗體依賴增強]效應發酵了,所以沒打疫苗的可能更安全,好在Omicron 重症率不高。


所謂的 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 抗體依賴增強作用ADE?
主要出現於 登革熱
這是指一些次優的抗體(一般為可結合病毒的非中和抗體)與病毒結合後,不僅不能防止病毒侵入人體細胞,反而會增強病毒感染免疫細胞、促進病毒在體內的複製,惡化疾病的嚴重度或誘發更嚴重的額外徵候。
病毒因抗體對抗原的結合力不佳而未被中和分解,反而在免疫細胞中複製增殖 ?
另一種機制則為次優抗體和抗原結合後,與補體相互作用,接著促進發炎反應 ?

然而, 目前台灣批准注射的疫苗, 無論AZ,BNT,Moderna,高端都是是針對S蛋白 , 去產生"中和抗體", 而避免 全病毒的"滅活疫苗"去產生 "次優抗體"

應該不發生所謂 [ADE抗體依賴增強]

請參考
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Volume 222, Issue 12, 15 December 2020,
COVID-19 Vaccines: Should We Fear ADE?
https://doi.org/10.1093/infdis/jiaa518
COVID-19 疫苗能否使人類對抗體依賴性增強 (ADE) 突破性感染敏感?這不太可能,因為人類的冠狀病毒疾病缺乏以登革熱病毒 (DENV) 為代表的 ADE 疾病的臨床、流行病學、生物學或病理學屬性。

貓有一種冠狀病毒病,貓傳染性腹膜炎 (FIP),會導致典型的 ADE 。
FIPV 感染的主要體內目標是腹膜巨噬細胞。被動獲得的母體移行抗體將小貓的 FIPV 感染從輕度疾病轉變為具有致命結果的疾病。許多 FIP 疫苗結構使動物對突破性 ADE 感染敏感。
與 FIP 相比,人類的 SARS 和 MERS CoV 感染主要影響呼吸道和其他器官,但不影響網狀內皮系統。
這一篇
COVID-19-Impfstoffentwicklung: Schneller, aber sicher
Dtsch Arztebl 2020; 117(39): A-1810 / B-1546
在SARS-CoV-2 疫苗的開發過程中,將形成感染增強抗體作為理論風險進行了討論。在之前的調查過程中,沒有觀察到抗體相關感染增加的發生

從結果論來看
ADE在 二次感染造成出血性登格熱 及 貓的FIP 都是更為嚴重
反觀 SARS-CoV-2 疫苗 , 會造成 突破性感染是 抗體失效, 病毒走第二路徑結合HSPGs侵入, 不是ADE的吞嗜細胞死亡, 反而 T細胞清除了病毒,降低了重症
目前尚未發現有人體施打疫苗後出現此現象的案例,臨床試驗也未出現施打疫苗者重症率提高的結果
和ADE相反
hs5547

SARS1動物實驗就出現了ADE,SARS2一年光速上市的針劑就能避免ADE,是靠希望靠信仰比較有可能。PubMed上都找得到相關研究

2022-02-15 13:34
herblee wrote:
26:39 提到的這(恕刪)

再次感謝herblee大大的解釋!



根據最新消息顯示:
疫情正在飆升的丹麥
與一向嚴謹管制的德國
目前都宣布解封
尤其是丹麥這個國家,他們是宣布"疫情結束"

日前有位博士,說了下面這段話
Dr. Roger Hodkinson (Pathologist, CEO and Medical Director of MedMalDoctors):
There is an overwhelming consensus that nothing worked. Nothing could, did and will work. The two principal medical ethics have been trampled on by provincial and international medical institutions as well as this government: First DO NO HARM and INFORMED CONSENT. All doctors and surgeons in global medical institutions that do not tell the TRUTH and enforce mandatory COVID vaccines are co-conspirators with government in state-sanctioned murders. TRUTH MATTERS !

疫苗實際效用如何,我不知道,他的談話是否有數據,我也不知道,只是提供參考!

另外
下面這張圖表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也給大家參考


根據各國的統計數據都顯示:
目前疫苗似乎無法阻擋Omicron的感染率
也無法阻止染疫後的傳染率
上圖的以色列
應該是個很好的例子
不但全世界疫苗施打率最高(包含第四劑)
可是結果似乎也未如預期的好


感覺上
這波Omicron的疫情,相對於之前的其他兩種病毒,毒性來得比較輕微
在施打疫苗卻無法阻止被感染與感染後傳染給他人的情況之下
丹麥這國家,"似乎"要採取讓人民自然感染Omicron這病毒的措施
畢竟人體因感染而自然產生抗體的免疫力
"或許"會比單一針對某病毒株所研發出來的疫苗
效果來得更大

以下是CDC的發表:
1月28號在CDC發表的一項報告顯示:曾經自然感染,對於新冠病毒有很好的保護力。這似乎是CDC第一次發表對於自然感染效果後,持比較正面的結果報告。



至於我之前所關心的疫苗副作用與後遺症等問題
在家裡目前尚未施打疫苗的兩老
可能慢慢的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
bd_player

以色列疫苗接種率一直拉不高,以色列到目前完整接種率都還只有66%的水準,近半年來也只增加了6%左右。追加劑也只是補上之前一些接種者的抗體衰退,傳染病爆發沒有新的干預措施就是一傳十,十傳百呈指數成長。

2022-02-15 1:48
almostsky1763

瞭解!謝謝解惑!感激!

2022-02-15 2:08
bd_player wrote:
你忘記2020年國外(恕刪)


你聽過名人就醫 急診排12小時嗎?

之後會更糟糕!
個人觀點喜歡就拿去用!用就是你的了!
lgh1968 wrote:
從外國疫情來看,現在是疫苗施打率越高,確診率越高!看新聞台灣突破性感染是92趴,這應該是[ADE抗體依賴增強]效應發酵了,所以沒打疫苗的可能更安全,好在Omicron 重症率不高。


你指的應該是境外移入的確診案例有92%是突破性感染,但要判斷疫苗是否對防止感染有效與否,光只有這個數字卻是亳無意義。

目前主要境外移入確診者是來自歐美,沒打疫苗敢搭機回來的人本來就極少,假設如果是由歐美回來的人99%有打疫苗,結果確診案例只有92%是突破性感染,那就反而變成疫苗防感染是驚人的有效了。

疫苗的保護力各國都有統計研究,不去找人家嚴謹的統計分析結果,而找一個缺乏足夠資訊的片面數字亂解讀豈不是犯傻了。
lgh1968

原來假設竟然可以用來做舉例!佩服!佩服!

2022-02-17 21:22
bd_player

看來你應該是連數學都沒學過,數學推理用假設來舉例這麼平常都不知道,難不成你認為數學老師的舉例都是經過考證的真實事件,也難怪你數學會差到這種地步了。[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

2022-02-18 3:27
almostsky1763 wrote:
以下是CDC的發表:
1月28號在CDC發表的一項報告顯示:曾經自然感染,對於新冠病毒有很好的保護力。這似乎是CDC第一次發表對於自然感染效果後,持比較正面的結果報告。



至於我之前所關心的疫苗副作用與後遺症等問題
在家裡目前尚未施打疫苗的兩老
可能慢慢的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


歐美感染Omicron的,之前已感染過其他變種的比例很高,別忘了歐美實際感染人數可能是確診者的八倍十倍,在感染過其他變種已取得自然免疫力的情況下再感染Omicron自然較不嚴重,所以Omicron輕症比例高也許有很大一部份由重覆感染貢獻出來的。

未曾感染過又沒打疫苗的恐怕就不是這麼樂觀。
lgh1968

這位天才,抗體有效就不會確診,不會確診又哪來的減少重症的問題!

2022-02-17 21:28
bd_player

笑死,居然說抗體有效就不會確診,鬧笑話都不自知。[幫不了你]

2022-02-18 3:22
在此園地只要是提出對疫苗一些迷思或疑慮 很快就有人出來
如同管理員或上級指導員般 發文糾正你
也不知是業界代表 還是很努力去蒐集資料 總是能長篇大論 侃侃而談
實在不能說不佩服
wugoson

不知道您有沒開過班會 我們讀書時或當兵時 只要開會是有這類可笑的人物存在 現在恐怕是沒有了 小弟是四年六班的

2022-02-15 13:49
bd_player

樓上的意思是說自己年紀大,所以別人講的再有道理,證據再明確,但只要不合你的意就聽不進去嗎?而且不合意的,先扣上帽子再說。

2022-02-15 17:37
ADE(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 of virus infection)
全称:抗体依赖的病毒感染增强作用

机体针对病毒产生的一些抗体(可以是
中和抗体也可以是非中和抗体)在某些情况下
可增强病毒的感染及复制,加速病情的进展。因
其仅局限于抗体,故此为原始的、传统的定义。
随后发现不仅抗体而且抗体及补体的复合物,
甚至单纯补体同样有增强作用。故现在该定义
实质为一种泛指的、与补体及抗体相关的、增强
病毒感染的作用。为了统一,以下仍简称为ADE。

從上面的文章所言,無論是中和抗体還是非中和抗体,
都可產生ADE效應,也就能解釋為什麼現在是疫苗施打
率越高,確診率越高!尤其是60歲以上的更明顯!好在
Omicron 重症率不高。
lgh1968

講了那麼多,你說服不了我,我也說服不了你,再講下去也是浪費時間,就講重點,希望後面的變種病毒,不要像Omicron高傳染率,有Delta那種重症死亡率,否則在ADE效應下,打過疫苗的要自求多福了!

2022-02-19 23:43
lgh1968

如果你不相信有ADE效應,就不需要有任何擔心,就這樣!

2022-02-19 23:45
  • 5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