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aba wrote:
《路透》報導,美國政府目前向輝瑞和德國合作夥伴BioNTech的武肺疫苗採購價,約每劑30美元(約973元新台幣),合約到期後,價格將來到每劑110至130美元(約3570元至4220元新台幣)之間。
這個新聞可能很多人看得霧煞煞。
BNT跟默德納在取得EUA至今已經漲過2次價了,目前售價大約是最初價格的1.5倍。由於美國政府在疫情之初鼓勵藥商開發疫苗,由曲速計畫提供大量補助和採購承諾,以公費提供免費接種,大幅降低了藥商開發風險。採購價格並未以市場行銷考量,而是以成本導向計價。
由於最大的客戶美國政府已經決定不再公費採購,並且停發EUA,故明年第一季以後,疫苗銷售將回歸商業市場。商業市場的機制,採購者是保險公司,一般民眾自己仍然不需掏腰包(如果有商業投保或政府社會保險--老人和小孩)。這一類商業保險的疫苗單價,以流感為例大約60-100美金,故相去不遠。此外,BNT在回歸一般市場銷售後,將改包裝成單劑裝藥,跟目前多劑量瓶裝不同。
輝瑞並不是第一家宣告價格大幅調漲的藥廠,默德納CEO早前也非正式提出,價格預計調漲到4倍,但莫德納見輿論反應譁然後,拒絕透漏細節。反倒是已經取得正式藥證的NOVAVAX表示,在默德納被指責調漲後表示甚至可能反向調低價格,以獲取市占。
疫苗由於涉及FDA藥證核發,是個相對封閉市場,美國境內的需求規模,在商業競爭下的訂價策略將回歸商業競爭,華爾街一般的預估市價會漲為疫情價格的2倍左右,大多分析師對輝瑞大漲為4倍的說法感到意外。輝瑞的新價格將為其帶來的額外年營收增加,預估會達到新台幣1000億上下,豈有類股不大漲的道理。
以需求量和製造成本來看,最終新冠疫苗的價格估計會與流感疫苗類似。
國內新冠疫苗發展的策略可以說極為失敗,以穩健疫苗供應的角度,最好的方法是委託國光製藥已掌握的滅活技術生產疫苗,在新冠流感化後,可見未來甚至能生產流感/新冠多價疫苗。目前除了幾個先進製藥國家授權外,成功自研的如印度/巴西國產疫苗都是滅活疫苗。這種疫苗說難聽是技術落後,但卻是對產線要求最高,且成熟穩健的技術,國光製藥能量擺在那裡不用,令人費解。
如果站在政府投資新技術,提升國內製藥能力的立場,似乎也沒有成功。默德納和輝瑞的mRNA技術,在接下去幾年會看到應用的抗癌藥物投入市場,新冠疫苗開發,成功加速了mRNA新藥技術驗證。高端拿了政府的錢,不知道是研發出新技術驗證能力,建立了試驗室還是新工廠產線?似乎都沒有,說白最技術核心的棘蛋白結構是買來的,自己根本沒能力驗證,生產又外包。這樣掏納稅義務人腰包,產業提升是空話,只能說最起碼生產出一批可用疫苗,其他都別想了,但就臨床試驗的進度來看,高端卻始終拿不出科學數據證明它的疫苗效力是否達標,目前的數據只能證明"安全"。
退而求其次,我國曾有談判藉AZ生產授權疫苗搓合建立國家隊 CDMO(專業製藥代工)的機會,老實說這也不錯(有個台積電擺在那裏,專業代工也可以做得風生水起),但也被陳時中等人搞砸了。
在建立新冠疫苗能力這一個環節,政府的每一個策略面可以說都失敗了。今天被人回過頭來檢視甚至苛責政治決定,是政客自己要面對的問題。
當島內吵吵鬧鬧時,外面的世界已經在討論疫情後的商業策略和技術發展,而我國政客與外圍網軍打手卻還在後知後覺念念不忘早該丟進垃圾桶裡的高端疫苗,真是令人感慨。
給你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