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疫苗的效用到底如何

2021年12月24日 WHO譚德塞警告:加強針恐讓疫情延長 病毒有更多傳播、變異機會

國外明明都示範過的狀況,台灣總是慢好幾個月,還在照抄錯誤的答案,還是有大半數的國人深信疫苗打不夠,疫情才會爆發。究竟是台灣人都沒在看國際新聞,還是台灣的政府媒體管控比北韓更成功?
algerno2 wrote:
可憐的譚德塞....(恕刪)


我也有類似的想法.

如果,真的是這樣 ?

那中國的清零,就是一場遊戲.

只是,這場遊戲,代價很高,但背後的目的為何呢 ?


只是猜測,只能繼續觀察 .......
x365555

上海人為關一個月豈是遊戲???[囧][囧][囧][囧]

2022-05-21 9:51
luther0911 wrote:
我只知道年金改革!什麼疫苗不懂?


我突然意會到這句話,不是多餘的 !
樂觀樂觀 wrote:
台灣新冠疫苗完整接種覆蓋率已如此之高,但確診數仍暴增

這是當然
滿街都已經都不戴口罩到處晃還脫口罩抽煙 ? 勸阻還打傷超商櫃員 ? 居家檢疫者到處跑酒吧餐廳,脫罩吃東西 ? 警察翹班小吃店小姐坐檯喝酒?
都不配合防疫? 這樣還能擋得住嗎 ?
已經無法以"隔離"來閃躲病毒 , 隔開病毒和健康者

疫苗是什麼 ? 是送保護力進來嗎 ? 不是 , 疫苗送進來的是"抗原", 這個抗原是病毒身上部份或全部的"蛋白"
送"病毒的蛋白"進來認 ,辨識
打比方就是 , 是把小偷的指紋 或 臉部照片送到警察局建檔, 下一次小偷出現時, 警察就能抓起來
讓你的免疫系統知道"病毒長這樣"

台灣新冠疫苗完整接種覆蓋率已如此之高? 其實只有 80%幾不算高 , 下面會計算
並不是把(疫苗)小偷的指紋 或 臉部照片送到警察局建檔了, 小偷(病毒)就抓到了,沒小偷了 ?
執行的是 "抗體" 及 "T細胞免疫" , 不是疫苗

再舉例一下"高速公路佔用超車道" 如此普遍
是沒有法律條文嗎? 不是 , 高管規則8:其車道使用,應依設置之交通標誌(內側車道為超車道)
根本和但書"最高速限"這項遵守義務無關 (←但書禁止倒推解釋)
但是在錯誤解釋之下, 不依照規則做正面解釋, 反而將反面論述的罰則倒過來推論?倒果為因變成(最高速限行駛)不罰去牴觸現行法規?
此種逃脫法律成為虛文不是立法問題, 是未依法行政不執法造成"脫法行為"橫行 !

我們的免疫系統有二大部份 , 液遞出去的抗體能把病毒中和, 阻絕境外 , 漏網之魚有第二道防線"T細胞免疫"
這個病毒感染不是循傳統的 ﹝S蛋白 →嵌入ACE2受體 ﹞模式 ,
過去傳統病毒一旦打疫苗後產生了抗體之後, 產生﹝S蛋白←抗體綑綁 ╳無法嵌入ACE2受體 ﹞防制病毒的模式

一旦打疫苗後產生了中和抗體, 固定了病毒, 病毒就被免疫細胞吞噬了

這樣病毒被抗體綑綁, 再被免疫細胞吞噬掉了 , 是不可能在體內被什麼快篩或PCR驗到, 就沒有"確診數"

但是,這個病毒根本就不是循傳統病毒模式 , 打了三劑仍然突破性傳染?
而且就算自然感染,以為自己有天然免疫(其實是得過其它親戚冠狀病毒)?之後還是會突破性傳染?

目前的現況是 ,這個病毒無法被擋在細胞外! 為什麼 ?
因為 , 這個病毒帶正電還有 『靜電吸附』的能力 , 不必符合受體也能感染, 抗體擋不住
這一群帶正電氨基酸 K444 R509 R346 , R355 K356 R357 R466 , 在Omicron不但沒有改變,還增加到9個位點帶正電, 和之前的Alpha,Delta一樣,完全能 "靜電吸附", 能以"氣溶膠"黏上來 , 而不需要"受體"嵌合。

在這一篇 報告說明是繞過ACE2受體,黏上HSPGs而感染
ChemBioChem combining chemistry and biology 12 January 2022
https://chemistry-europe.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cbic.202100681
Charge Matters: Mutations in Omicron Variant Favor Binding to Cells
電荷問題Omicron 變種中的突變有利於與細胞結合

SARS-CoV-2 有增強的正電荷群 , 能和 帶負電荷的 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醣HSPGs結合,獨立於結合Spike棘蛋白ACE2受體的模式 ,利於 SARS-CoV-2 黏上人類細胞 , 以雙重結合模式去感染人類細胞。

"抗體"是液遞出去了,也綑綁了病毒 , 沒想到魔高一丈, 被綁住了的病毒照樣『靜電吸附上來感染
主要的保護力轉移為細胞免疫, 而非液遞免疫的抗體, 必須等病毒入侵後 , 活化T細胞免疫去清除病毒
當然確診數暴增
雖然無法擋住病毒侵入, Omicron和之前的Alpha,Delta病毒一樣"突破性感染",能被驗到PCR陽性,但是免疫系統不是只有"液遞" , 還有細胞免疫 , 疫苗 仍然事先讓T細胞產生了免疫, 做感染後的病毒清除 。
疫苗能減少重症及死亡 。

左邊"抗體"逃脫 , 但是右邊的T細胞能清除病毒
無法依賴抗體中和病毒 , 只能於侵入後再由 T細胞免疫清除掉病毒

由於抗體綑綁失效,不存在"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 但並非防線完全失守
打疫苗後 T細胞會記憶住這個病毒 ,將來病毒進來後, 會活化殺手細胞展開毒殺。 最終清除掉病毒。疫苗能減少重症及死亡 。
這個 "保護力"是來自入侵後清除 !本來就無法保護病毒入侵 和病毒繁殖

所以我們才會看到是感染了 ,但輕症/無症狀1041251人佔99.78%,中症1726佔0.17%, 重症535人(含死亡431人)佔0.05%

舉例如同 金門戰役(古寧頭大捷), 解放軍第三野戰軍(三野)第十兵團第28軍第82師第244團,第84師第251團,第85師第253團 有沒有登陸, 有 , 並不是 被岸置鐵絲,刺網 和地雷 檔住(如同抗體)
而是上岸之後, 被國軍戰車第3團第一營第一排3輛M5A1戰車擋住(如同T細胞) , 海上的後路機帆船, 又被 海軍中榮號戰車登陸艦等,太平艦 砲擊 , 加上空中18架自臺灣起飛支援的P-51戰鬥機轟炸 , 以三軍多兵種聯合作戰的口袋戰術進行了反包圍戰(如同隔離檢疫) 。
是登陸入侵了?但最後全軍覆沒 。

解放軍有沒有登陸金門? 有 ,但我方99.78%戰力完好, 登陸了是不是還有殺傷力?是, 殺傷了我方0.17%及重傷了0.05%, 但已經被包圍了

這個病毒能『靜電吸附』, 就算已經擋住ACE2受體,病毒仍然會黏上HSPGs而進入人體,被驗到PCR陽性, 並無法依賴抗體去中和病毒 , 只能於被侵入後再由 T細胞免疫清除掉病毒
抗體的高低已經無所謂了 , 打第三劑是為了補強T細胞免疫 ? 抗體再高 , 同樣會被靜電吸附黏上來
但是 , 沒打疫苗的, 或是有免疫疾病的,三高, 60歲以上就算打過疫苗 ,4歲以下小孩, T細胞也未必能活化,當然是高危險

面對病毒不再以隔離檢疫,高掛免戰牌閃躲病毒 , 而是正面接戰, 病毒靜電吸附,潛伏進來感染會如何?
由2022.1.1 - 5.20 的統計
輕症/無症狀1041251人佔99.78% , 完全不必進醫院就好了,甚至不知不覺自己感染
中症人數1726人,佔0.17%
重症人數535人(含死亡431人),佔0.05%

依據美國CDC發病率和死亡率周報MMWR發布的兩份報告,COVID-19 疫苗接種繼續幫助保護成年人免受 COVID-19 的嚴重疾病,包括住院和死亡。
https://www.cdc.gov/mmwr/index.html
在 Omicron 期間,所有成年人與 COVID-19 相關的住院率均有所增加,無論其疫苗接種狀態如何,但未接種疫苗的成年人的住院率是接受加強劑或額外劑量的成年人的 12 倍。在 Omicron 高峰期,非西班牙裔黑人成年人的住院率也最高,黑人成年人的住院率是白人成年人的近 4 倍。
此外,mRNA 疫苗在預防 COVID-19 相關呼吸困難血氧下降或死亡方面仍然非常有效,包括在 Omicron 時期。接種第三劑疫苗的成年人的保護最高,在 Omicron 期間將 COVID-19 相關接上呼吸器或死亡的風險降低了 94%。

這個病毒 已經進來了 ,已經在社區內傳播了, 前一陣子許多人(例如柯市長)不是高喊要與病毒共存要自由?開放邊境嗎 ?
"與病毒共存"就要被病毒感染啊 ! 不能怕被感染 ,要經歷感染的病程 , 和病毒正面對決

然而,政策就並不是完全"共存"啊! 目前仍然有"居家隔離"isolation 去閃躲病毒 。篩檢後找出陽性患者和健康的人隔開, 離得遠遠的, 讓病毒沒有感染"健康人"的機會
這個政策以仍然在執行當中 !

疫苗刺激產生的免疫,雖不能阻絕病毒於境外 ,最終還是能清除病毒 , 過程必然經歷感染,發燒,炎症反應, T細胞與病毒巷戰肉膊 ,這需要戰鬥幾天的時間
滲出去的抗體無法阻擋病毒感染 ,因此不存在"群體免疫"herd immunidy , 但是,單打獨鬥的個體免疫 仍然存在
現在台灣境內已經大規模流行了,只能減災, 防止重症導致死亡
以目前99.7%輕症 及 二劑疫苗86.61%及81.21%以上接種, 面對一個能靜電吸附逃脫抗體的病毒, 一個只能以T細胞清除的病毒,正面迎戰的"與病毒共存"是現階段不得不的選擇

不再以"隔離"閃躲病毒 , 高掛免戰牌不予病毒接戰的階段已經過去了,共存不是放任病毒散佈, 是因為T細胞能清除病毒, 所以必先有感染, 病毒才會和T細胞正面遭遇 。這個"共存"是正面和病毒近身肉膊
所以分成兩部份
有免疫力, 有打三劑疫苗有T細胞能清除病毒的人 , 能正面接戰病毒 , 感染後清除, 這是那99.7%
剩下的0.3% , 打過疫苗也無法產生T細胞免疫者, 4歲以下,60歲以上,三高,癌症或免疫疾病, 必須閃躲病毒檢疫隔離,篩檢找出陽性患者和健康的人隔開, 離得遠遠的, 並且事先準備好抗病毒藥物 。

樂觀樂觀 wrote:
剛開始開打時只打一劑仍確診會說「未完整接種」,打完兩劑還是確診會說「保護力還沒出來」或是「兩劑保護力仍不夠,需要第三劑加強」,到現在打到三劑了還是會確診,原本還以為是「少數突破性感染」,但隨著確診數暴增,開始不覺得是被「突破」了,感覺病毒根本連「突破」都不用去「突破」,直接就可以感染了

疫苗的初衷本來是防確診,後來講成防重症,再講成防死亡,但現在還是有打完疫苗後仍染疫死亡的案例,而所謂的防重症也難定義,看那些打過三劑的夜店咖年輕人,最近都在哀居跟風流行po確診限動,很多都說喉嚨痛像火在燒(但那些夜店咖確診還是愛抽菸),難道這就是年輕人打過三劑後的「防重症」效果嗎

有人說是病毒變種,有人說是病毒透過靜電吸附等等,這疫苗的防護效果到底是如何,可能可以寫進未來醫學生的教科書了

現在的教科書都有 "免疫學"Immunity ,每天新增的研究報告文獻成堆成塔看不完

剛開始開打時只打一劑仍確診 ? 那也是當然
疫苗的接種,有些須分幾期注射,如百日咳、白喉、破傷風三種混合疫苗即須分三期注射,第一期疫苗注射所形成的免疫稱為「基礎免疫」(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當然基礎免疫幾劑要看那種病及那種疫苗, 本來就不限於單一劑
破傷風病癒後並不會產生終身免疫,仍有可能二次感染,因此病癒後仍需進行補強booster預防注射。

所以都要做實驗 ,打幾劑 ? 需不需要補強 ? 不是自行想像 ? 是實驗數據
例如這一篇
Nature Med . 2021 Jul;27(7):1205-1211. doi: 10.1038/s41591-021-01377-8. Epub 2021 May 17.
Neutralizing antibody levels are highly predictive of immune protection from symptomatic SARS-CoV-2 infection
中和抗體水平高度預測對症狀性 SARS-CoV-2 感染的免疫保護
中和抗體力價titer多少 ←對抗→ 病毒的毒力
病毒的毒力一直在改變
打一劑刺激出來的抗體不夠? 當然就需要補強第二劑

或是這一篇 疫苗的測試報告 , 看到測 IgG 的 Titer 效價數據 ,以及 結果就能看到有相關T細胞的 INF-γ , 輔助T细胞Th1

並不是派一個警察出去, 一定能抓到一個小偷 的概念?
有的時候是 3 個警察出去,前後包抄才能抓到一個江洋大盜
不夠就要增援

看報告 , 這篇是 SCIENCE 15 Mar 2022 Vol 376 ,Issue 6593
DOI: 10.1126/science.abn4947
Increased risk of SARS-CoV-2 reinfection associated with emergence of Omicron in South Africa
在南非, 與Omicron出現相關的 SARS-CoV-2 再感染風險增加
Omicron 和再感染風險
到目前為止,我們對大流行性冠狀病毒的經驗是,直到出現大量社區傳播時才檢測到新變種的出現。2021 年 11 月上旬,南非科學家發現了與 Omicron 變體 (B.1.1.529) 出現時間一致的再感染。Pulliam等人在一個基本上沒有受到疫苗影響但被廣泛感染的人群中. 發現 Beta 或 Delta 變體很少引起再感染。然而,在 2021 年 10 月 31 日之後,發現了經歷過 3 次感染的個體(參見 Zelner 和 Eisenberg 的觀點)。罪魁禍首是迅速出現的 Omicron 變體,在 Spike 蛋白中有多個突變。這種變種的主要優勢是它能夠逃避自然感染獲得的免疫。幸運的是,Omicron 變種並沒有完全逃避疫苗衍生的免疫,但只有那些有幸接種過疫苗的人才能受益

新冠病毒有受體+靜電吸附雙模式能力,兩種方式任何一種都能結合 ACE2 和/或輔助受體/附件受體
它根本就不必走有抗體防守的ACE2的路徑去感染 , 它走HSPGs那一邊的另一條路徑 ,照樣感染
就算抗體很高 ? 照樣感染

什麼是 herd immunity 群體免疫?
當人或動物群體中有很高比例對傳染病有免疫力,就能保護"其他沒免疫力的個體",而不被傳染。

在一個群體中,因自然感染或疫苗注射,讓免疫系統能認出病毒而抵抗病毒入侵。如此擁有抵抗力的個體便組成一個防禦網 , 擁有抵抗力的個體越多, 防禦網覆蓋的範圍就越大。一旦病毒侵入防禦網,被這些個體"擋住",成為病毒的絕緣體,病毒就停止傳播,無法再傳給下一個體,病菌就只能在防禦網之外傳染,在個體間傳播的疫病感染鏈就容易切斷 。
由於病毒在大多數的人群都被擋住,被封鎖在較少的人群內, 病毒傳染受限,當R值小於1, 也就是1個感染者能傳染給幾個人?這個機率小於1, 1個人傳染不到1個人時,病毒族群越來越小,發病人數大量減少、流行病轉為區域內地方流行或消失,進而達到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

但是這個病毒能靜電吸附躲避抗體 ,防禦網張開也無法擋住病毒, 無法成為病毒的絕緣體?仍會侵入原本為防禦網內的個體,在T細胞活化之前,仍然會放出病毒, 只能保護自己,無法幫別人擋住病毒,保護到不傳染它人, 群體免疫因此不存在

群體免疫閾值(門檻): HIT =1-1/R0
此公式顯示:HIT 取決於 R0,R0 愈大則 HIT 愈高;單一個體可傳染的人數越多,阻斷疫病需要具免疫力的人群就要越多才能堵住。
2019冠狀病毒病(Delta變異株)為飛沫及空氣(帶電氣溶膠)傳染 ,R0=5.1 群體免疫閾值(門檻)為80%
Omicron變異株BA.1 R0約 8.2 群體免疫閾值(門檻)為88% , BA.2 R0約 12,群體免疫閾值(門檻)為92%

這還是 "抗體" 能擋住病毒的情況下 , 有保護力的人(打過三劑疫苗) 需有 88% - 92% 才夠
況且 病毒能突破 有保護力的人 ,台灣疫苗注射率仍然是不夠的

從目前全球的數據看起來,Omicron造成的死亡率大概落在0.06%到0.07%
英國在Omicron疫情高峰期,每天19萬例病例中約有120例死亡(0.06%)

香港疫情根據官方數字,Omicron的致死率高達0.75%
不過目前台灣這波Omicron累計近104萬人確診,431人死亡,致死率萬分之4 ( 0.04%)

依據科學報告及數據
儘量以現有知道的, 有文獻報告支持的說法 ,來回答這些問題
你有看過你寫的新聞內容嗎??
還是你們貼文只看標題?

譚德塞指出,目前絕大多數Covid住院和死亡病例發生在未接種疫苗的人群中,而不是未接種加強針的人群中,「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加快擺脫大流行的步伐。」譚德塞說,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到今年年底,由於全球供應的扭曲,只有一半的成員國將為其至少40%的人口接種疫苗。

幫你貼上:

周刊王CTWANT] 新冠病毒Omicron變異株引發全球擔憂,各國加緊腳步開打第3劑疫苗。對此世界衛生組織(WHO)警告,疫苗接種的機會不平等可能會導致更多變異,使得疫情大流行延長。

根據《CNBC》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賽(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表示,加強計畫可能會延長大流行,而不是結束大流行,因為它會將供應轉移到已經具有高疫苗接種率的國家,讓病毒有更多傳播和變異的機會。

譚德塞指出,目前絕大多數Covid住院和死亡病例發生在未接種疫苗的人群中,而不是未接種加強針的人群中,「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加快擺脫大流行的步伐。」譚德塞說,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到今年年底,由於全球供應的扭曲,只有一半的成員國將為其至少40%的人口接種疫苗。

全球衛生專家則表示,Omicron的出現與疫苗不平等有關。科學家們指出,Omicron被認為是從南非的一名愛滋病患者身上出現的,那裡只有26%的人口接種疫苗,這種病毒在免疫系統受損的人身上變異得特別好,在那裡它可以存活很長時間。

sabinehua wrote:
2021年12月24日 WHO譚德塞警告:加強針恐讓疫情延長 病毒有更多傳播、變異機會

國外明明都示範過的狀況,台灣總是慢好幾個月,還在照抄錯誤的答案,還是有大半數的國人深信疫苗打不夠,疫情才會爆發。究竟是台灣人都沒在看國際新聞,還是台灣的政府媒體管控比北韓更成功?
VincentLu1021

沒辦法啊, 人類的能力就只有這樣了, 溺水時, 連稻草都想抓不是嗎? 天要降災, 奈蒼生何?

2022-05-25 17:41
yuxian

因為資訊的不對等,其實給他們的疫苗施打困難,沒有對應的護理人員跟村落距離遙遠。其次是疫苗會產生短暫的不舒服加上資訊不足,導致畏懼疫苗,施打率不高是其來有自。

2022-05-26 6:46
剛看到的新聞, google 底下關鍵字

國內疫情嚴峻,全台確診人數累積120萬例,尤其是小孩及老人成了這波疫情的高風險族群,一名網友表示,小阿姨的公公86歲,打滿3劑疫苗,昨晚8點快篩陽性後全身一直抖,嚇得馬上叫救護車送急診,9點多到醫院已救不回了

長輩年紀大,也是一個關鍵 !
sabinehua wrote:
2021年12月24(恕刪)


大醫院 人山人海....

你看癌症腫瘤血液科 生意變好了!

之後還有新疾病會出現 或者 傳統病毒 細菌傳染病 以威力加強版的方式來到人間...

最黑暗的時代即將來到.....
個人觀點喜歡就拿去用!用就是你的了!
herblee wrote:
這是當然
滿街都已經都不戴口罩到處晃還脫口罩抽煙 ? 勸阻還打傷超商櫃員 ? 居家檢疫者到處跑酒吧餐廳,脫罩吃東西 ? 警察翹班小吃店小姐坐檯喝酒?
都不配合防疫? 這樣還能擋得住嗎 ?
已經無法以"隔離"來閃躲病毒 , 隔開病毒和健康者

奈及利亞的日常
看有沒有文獻可以解釋?
herblee

非洲人沒有遺傳到染色體編號3p21.31的重症基因。這種遺傳自尼安德塔人的染色體變異,造成感染時要接上呼吸器的比例增加6倍。現代人是出非洲後才碰上尼安德塔人,留在非洲的人沒有這種遺傳

2022-05-26 19:51
請自行用底下關鍵字 google, 內容不知怎麼形容好壞 !

綜合美聯社、科學期刊《自然》(Nature)、《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報導,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聖路易斯衛生系統(VA St. Louis Health Care System)腎病學家艾里(Ziyad Al-Aly)率領的團隊,25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發表已通過同儕審查的「新冠長期症狀」研究成果。

團隊追蹤2021年1月至12月間超過1300萬醫療系統的病患病歷資料,這些紀錄包含3.4萬已完整接種疫苗卻染疫的突破性感染患者、11.3萬染疫過卻未打疫苗者,以及超過1300萬未染疫者。

研究追蹤的患者資料平均為60歲左右的白人男性,並且包含已完整接種2劑莫德納或輝瑞/BNT疫苗、1劑嬌生疫苗的患者。
一劑不打 奇蹟自來?
clwu5724

沒收到領 500 的通知單嗎 ?

2022-05-26 18:00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