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2年前又沒有爆發疫情,
有2年可以準備,
北中南都可以都加蓋好幾間醫學大樓了,
沒有增加醫學大樓,
至少超前佈署負壓病房也該多個幾百間吧,
方艙是救急我們不需要,
有大把的時間可以實體建設,
但我們沒有,
超前佈署嘴巴講講,
沒任何的政策規劃,
沒任何的醫療佈署,
沒擴大任何的篩檢量能,
現在跟2年前相比有差別嗎?
感覺好像都差不多2點記者會,
然後呢......







名稱沒意義啦,如果不想叫“方艙醫院”,大可叫“貞昌醫院”,或任何高興爽的名字。
要叫“高端醫院” 也行。高端、大氣、上檔次,怎麼爽怎麼叫。
重點是要趕快建出來 !
就各縣市徵用小巨蛋、體育館…什麼的,安放床位,隔間木板或布簾,高薪召集一群有急診經驗的醫護人員。有那麼困難嗎?
--------------
事實就是醫療能量早就不足。
重症病人得不到急救,人命關天了竟還要排隊。
醫院說:
“別人比你嚴重的也在排隊,急診室早就爆滿…”
“你這還能撐一小時,才領便當。急診室裡爆滿已經躺到走廊地板的,那些3分鐘都撐不過…”
請問這個若不是醫療能量不足,不然什麼叫不足?
執政黨死不承認醫療能量早就不足,把百姓生命當玩笑。
有網友說「類方艙」從上面看下去沒有天花板,隱私被看光光…
這個不是去度假的!
是真的嚴重,要趕快讓醫護人員照看的地方。甚至插管,上呼吸器。
不然在醫院外面吹風淋雨,烈日下曬太陽烘烤排隊,有比較好?
排隊是好在哪裡,只會加重病情吧。
打1922中央指揮中心沒人接,打199說客滿,衝去醫院,叫你外面排隊。自主應變=自主等死。
要是真的嚴重到快 “挫起來”,人都休克沒知覺了,還在擔心隱私哩,有沒有搞錯。巴不得所有醫生護士都趕快過來診治,愈多人看愈好。
類方艙,非強迫,而是自願入住。
想住就住,想回家就回家,來去自由。
免費或付費,醫院病房一天幾千元。類方艙環境差,一天幾百元就好。但是醫護人員,和醫療器材都不缺。
比急診室爆滿,病人躺到外面走廊地板好啦。至少還有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