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句難聽的 這才是這APP的正常用途想說去年下載下來後,超想笑得 , 的確會記錄你有接觸到的手機但該手機的主人要主動上船確診才會有反應~~看來這問題優化了~~至於藍芽唷手機已經N年沒關了,從戴智慧型手環起就沒再關了
沒人提到這app的實際功效?這可以大幅減少被匡列的人數例如,晚餐時間兩百人都進去某個大餐廳用餐,旦有一人確診了過去的實聯制,這段時間的所有人全部匡列隔離旦用這類app後(其實這並不是世界唯一的社交距離app,歐美早有),只需要匡列確診者周遭一定範圍的客人而不需要把兩百人全框了簡訊實聯制的做法,目標是清零,不管你距離確診者多遠,只要有風險全部匡列,不漏掉一個人,也不管卻不是根本座位距離遠近而社交距離app,就是只框坐在周遭的人,雖然跟確診者短暫接觸,例如剛好在廁所裡短暫接觸20秒,仍然有染疫風險,但在app中,不會被列為接觸者,也不會被匡列簡單的說,社交距離app,只會讓密切接觸的高風險者去隔離,對短暫接觸者(有較少染疫風險)不需隔離,且間接允許這些低風險者可能傳播疫情→緩慢的提升自然感染人數其實這跟最近的3+4,或是侯友宜提出的0天隔離一樣,都是允許部分可能染疫者在社會上傳播,緩慢的提升自然感染機率,等到達到歐美各國的感染比例,感染風險後,就可完全開放國門跟世界接軌這種緩慢增減的自然免疫法並不是台灣自創,這是使用已久的公衛方法之一我十幾年前在中國工作,協助處理動物大規模傳染時,也用過這相同方法....挑選較弱的病毒株,人工放毒讓動物感染產生自然免疫...這樣面對更強的病毒時就不會造成重症或死亡無知的人,總是會對改變有著莫名恐懼!
現在到處都是確診者的時候用這套 app 到底有什麼實質意義現在這個時間點本來就要假設身邊的任何人都可能是無症狀感染者,隨時都要注意自己及身邊親人的身體狀況,難道這套 app 沒通知你就真相信你身邊完全沒有無症狀感染者?無症狀者大都不會主動檢驗,也不會去看醫生,所以更不會可能會用這套 app 上傳確診者 id這套 app 是去年母親節後 alpha 爆發時才比較有用,現在 omicron 根本不適用,還什麼超前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