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篩不是只能用『試劑』測試這個唯一方法。
清明節150萬人潮移動,是一種社區感染程度的測試。
五一勞動節人潮移動,也是一種測試,有病就會去看醫生。
台灣一直群聚上班上課,何嘗不是社區感染程度的測試。
更重要的是:
台灣連續18天未出現本土案例,尤其沒有感染源不明的本土案例。
過去台灣10個感染源不明案例,可能繼續存在,遊走社會;也可能不
藥自癒了;或者10個人包含了居家檢疫隔離者偷跑出來,感染他人...
討論到無症狀患者,連專家們尚且有些困惑,有待大量病例釐清。例如:
無症狀患者可能的發病時間分布、自癒比例與3比7或4比6伴隨問題。
無症狀感染者的發病時間,是否多數在兩星期內;有些案例則在三星期
內;極少數人的發病時間,才會更久一些!?以上正確與否,要問專家。
對於那些說政府蓋牌的人,我還是重覆這句話:用時間證明事實與對錯。
看3分鐘而已: 根據文獻,無症狀感染者與本土確診案例,伴隨比例可能為3比7....
[embed][/embed]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