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

新冠病毒的重點在有效的疫苗

bmw_m3 wrote:
抱歉又一次貼出大家都知道的答案,不過也許不是正確
答案,大家都可以反對並提出自己的看法.

台大整理的covid19疫苗資料


怎麼到現在, 資訊如此清楚, 還以為 『新冠病毒的重點在疫苗』 ?
對於新冠肺炎 SARS-CoV-2 ,這個病 疫苗只是防疫的一部份

以為疫苗萬能 ? 了解實況後反而發現, 是口罩更有效

所以, 了解這個病毒很重要
要知道這個病毒從哪裡來的? 有什麼特性 ? 才能防治
並不是以為這個病毒 和 以前的 流感 一樣? 打了疫苗就壓下來 ???

如果以為這個 "武漢新冠病毒" SARS-CoV-2 和以前的自然病毒一樣 ? 以為打了疫苗可以不必戴口罩? 還歐國杯足球賽群聚? 那就大錯特錯了!
這不是個普通的 自然界病毒

以色列 全國 疫苗注射達到全體人口的 156% , 但是解封後每天仍然有300個新增病例 , 接種兩劑仍確診,以色列媒體質疑「輝瑞疫苗」效力 。
越南近日傳出53名醫院員工打完2劑AZ疫苗仍確診的事件,但當地衛生部門認為,任何疫苗都非100%的防護力。
南韓衛生單位表示,至少3人接種了輝瑞或AZ疫苗後,還是感染了新冠肺炎。南韓官方初步判斷,這些人可能在接種前就感染,或是在接種後、產生免疫力之前染疫。
美國華盛頓州有102人,在打完全部疫苗後兩個星期左右,仍然確診新冠肺炎。目前華盛頓州衛生廳已經著手調查。

印度裔美國傳染病專家卡比拉(Rajendra Kapila)醫生,他生前曾接種兩劑美國輝瑞大藥廠(Pfizer)疫苗,因為赴印度北方省(Uttar Pradesh)加茲阿巴德市(Ghaziabad),照顧生病的岳父,不幸染疫後,6月3日病逝。

「龐德女郎」蕾雅瑟杜7月10日傳出確診新冠肺炎,蕾雅瑟杜正在拍新片,每天都接受檢測,不過還是在拍攝期間染疫,得到1次陽性結果。她已經接種過2劑疫苗,她目前沒有症狀,在巴黎住所居家隔離中。

台灣 南投一名44歲婦人,境外移入案12294,4月曾在美國接種完2劑BNT疫苗, 6月3日搭機返台居家檢疫期間,確診新冠肺炎,連幫忙送飯的丈夫也因此染疫;婦人的Ct值是25.46,她的先生是17.97。

桃園一名護理師案14351, 接觸到案14010,因此確診,但該名護理師已接種過2劑AZ疫苗, 但她PCR結果顯示Ct值仍有35;王指出,由於確診護理師本身沒出現任何症狀 。

北市聯醫陽明院區有護理師打過二次疫苗仍然染疫,據了解,該名護理師在專責病房工作,相關醫療人員每周都會採檢,卻在6月23日發現該名護理師確診 。

宜蘭案14265為長年定居美國的70多歲男性,去年底曾在美國確診,今年3月在美國完成2次BNT疫苗注射後於5月返台,但老翁在返美前自費採檢陽性確診。

以為打了"疫苗" 就沒事 ????? 以為依靠"疫苗"就能檔住 ?
忘記這個病毒 感染 , 不一定需要 ACE2 受體
這個病毒還有 『靜電吸附』的能力 , 不必受體也能感染
這一篇 論文
https://www.minervanett.no/files/2020/07/13/TheEvidenceNoNaturalEvol.pdf
The Evidence which Suggests that This Is No Naturally Evolved Virus
A Reconstructed Historical Aetiology of the SARS-CoV-2 Spike
Birger Sørensen, Angus Dalgleish & Andres Susrud
Immunor & St Georges University of London

英國倫敦聖喬治大學的腫瘤學教授達格利什(Angus Dalgleish) 和挪威病毒學家索倫森(Birger Sørensen)去年研究新冠病毒,並共同撰寫一份22頁的報告,發現 新冠病毒的棘蛋白上有4種並列的胺基酸且都帶有正電,這使得病毒能夠以『靜電吸附』 牢牢吸附於人體細胞帶負電的部分,這可能是新冠病毒傳播能力特別驚人的原因。索倫森表示,由於帶正電的胺基酸會互相排斥,會因此自然界中連3個排成一列的狀況很少見,更何況新冠病毒有4個並排,磁鐵正電端會互斥跳開, 無法放在一起? 自然界如何能同時讓4個帶正電的胺基酸並排?共存? 唯一方法就是實驗室人工製造

Spike 三聚體中可以看出,大多數陽性帶電氨基酸位於Spike棘突蛋白附近或頂部,為受體結合域提供了一個pI=8.906,而 Cov-2 特定的 Cys538-Cys590 鹽橋salt bridge帶來了 526-560 的額外電荷(甚至更高的 pI=10.03)通過 Cys391-Cys525 到受體結合基序旁邊的位置(其中 ACE2受體位於)。
正是這一點促進了新冠病毒有受體+靜電吸附雙模式能力,兩種方式任何一種都能結合 ACE2 和/或輔助受體/附件受體。

然而武漢病毒 SARS-CoV2 , 是以病毒外殼的Spike protein( S蛋白)嵌合人類ACE2受體 , 當疫苗進入人體內,會遇到先天免疫系統中的抗原呈現細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像是巨噬細胞、樹突細胞。
這些細胞會吞噬掉疫苗顆粒,然後再分解這些疫苗顆粒,之後將部分抗原片段(S蛋白)表現在細胞表面,並轉移至淋巴結,進而活化適應性免疫系統的T淋巴細胞或B淋巴細胞,藉此產生具抗原特異性的細胞性免疫反應或體液免疫反應。


且會產生免疫記憶作用。當下次再有相同的Spike protein( S蛋白)的病原體侵入體內時,就能讓人體很快辨識,再次產生免疫反應,且會比之前來得快又強。
疫苗促進B淋巴細胞產生中和抗體 ,擋住 S蛋白嵌入人類ACE2受體 。
疫苗促進T淋巴細胞進行被感染細胞清除 , CD4+ T細胞活化殺手CD8+ T細胞後,細胞毒性T細胞(CTLs, killer T cells)負責殺傷被病毒感染的細胞。清除掉病毒

打過疫苗 ? 產生抗體 ? 只能擋掉 S蛋白嵌入人類ACE2受體


擋得住 靜電吸附 嗎 ? 擋不住
剛開始不能講明 , 不能自己承認在S蛋白上動了手腳 , 在上面增加了 "正電荷" ?
所以 , 用心良苦創造出一個 "氣溶膠" 的名詞 ?
來說明這不只是 "飛沫" , 還能黏上去
剛開始沒有人能了解 , 這冠狀病毒不是飛沫傳染嗎? 怎麼會是空氣傳染 ?

用插頭 VS 插座 來解釋
什麼樣的抗原 → 引發特定什麼樣的抗體
台灣 A 型插頭是 兩個平行的金屬片直插頭 , 接上的NEMA 1–15規格 直縫的插座
歐洲C 型插頭具有兩個直徑為4毫米(0.157英尺)的圓頭探針 , 是插入 CEE 7/16 規格 的雙孔插座 ,並無法插入 NEMA 1–15規格 直縫的插座 。
"抗體" 如同買了IKEA 的插座安全蓋 , 擋住了插頭(病毒) , 病毒就進不了插座(人體受體)

不同的病毒 , 有不同的抗原 → 產生 特異性抗體
但是 , 象印熱水瓶的電線插頭是帶磁性 , 接近就會吸上水瓶上的插座

所以口罩還是要戴好 , 口罩過濾具靜電吸附功能,能濾除90%以上的5微米顆粒

CDC 的數據 , 戴了口罩死亡率會降低 59%


最好還要用上"抗病毒藥物" , 印度就用了 Ivermectin 伊維菌素

非洲人為何沒事 ? 因為 造成 武漢新冠肺炎 的 重症基因 , rs35044562 風險等位基因的單倍型來自 Vindija 33.19尼安德塔人
《Nature》 The major genetic risk factor for severe COVID-19 is inherited from Neanderthals
是的,年齡跟宿疾(三高)也會影響是否重症化,但以遺傳因素來說,這個基因的影響最大。
南亞約 50% 的人和歐洲約 16% 的人攜帶此種重症基因。

現代人是出非洲之後才遇上 尼安德塔人
尼安德塔人衍生的單倍型在非洲幾乎完全不存在, 非洲人沒有遺傳到 尼安德塔人 的重症基因

對抗這個病毒 ? 並不是疫苗 萬能 ? 必須是 檢疫隔離 + 口罩洗手消毒+疫苗+抗病毒藥物 多管齊下

疫苗只能擋住 S蛋白嵌入人類ACE2受體 , 擋不住病毒以 靜電吸附黏上目標細胞
雖然無法擋住病毒侵入, 病毒還是會進來,但是疫苗 仍然事先讓T細胞產生了免疫 。 疫苗能減少重症及死亡 。
打疫苗後 T細胞會記憶這個病毒 ,病毒進來後, 會活化殺手細胞展開毒殺。 最終清除掉病毒 。

疫苗還是要打足打齊 , 但是疫苗只是防疫的一部分 , 不是全部
bmw_m3
bmw_m3 樓主

伊維菌素有很多人都說沒效果耶,不知道您是否有較清楚的資料可分享

2021-07-28 23:17
疫苗會有breakthrough infections 哇哈哈哈

https://youtu.be/TRc9yKSjkP0?t=204

Now that we have a Delta variant, that has changed the entire landscape.
Because when you look at the level of virus in the nasopharynx of a vaccinated person who gets a breakthrough infection with Delta, it is exactly the same as the level of virus in a unvaccinated person who's infected.

现在我们有了Delta变体,这已经改变了整个格局。
因为当你看一个接种疫苗的人在鼻咽部的病毒水平,如果他得到了Delta的突破性感染,它与未接种疫苗的人的病毒水平完全相同。

herblee wrote:
非洲人為何沒事 ? 因為 武漢新冠肺炎 重症基因 帶有 rs35044562 風險等位基因的單倍型來自 Vindija 33.19尼安德塔人

你知道非洲新冠死多少人嗎?

非洲各國部長議員高官死亡無數
平民百姓很多沒有機會篩檢而已
真的以為非洲人沒事?
bmw_m3
bmw_m3 樓主

非洲人種比較不怕新冠,這還真的是第一次聽說.

2021-07-28 23:19
bmw_m3 wrote:
伊維菌素有很多人都說沒效果耶,不知道您是否有較清楚的資料可分享


那就要看 "沒效果" 在說什麼 ?
2020 年末,印度的一個研究小組總結了四項關於伊維菌素作為 COVID-19 患者附加治療的小型研究的結果。該評價顯示,除接受其他治療外,還接受伊維菌素治療的患者的生存率具有統計學意義的顯著改善
但作者明確表示數據量沒有這麼大, 造成證據質量低,應謹慎對待這些發現。正如對多項小型研究的審查經常發生的情況一樣,該論文建議需要進一步的試驗來確定伊維菌素是否確實具有臨床效果。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對這些進行了總結,顯示出由於樣本量小和研究設計問題而產生的嚴重局限性。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和歐洲藥品管理局均根據這些研究判斷,目前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使用伊維菌素治療 COVID-19。
不過 , 它們都開放 臨床試驗 去使用 Ivermectin
標準的官方說法就是 Ivermectin should only be used in patients for COVID-19 in a research setting . 只使用於臨床試驗
迄今為止,伊維菌素已在針對 登革熱DENV 的 III 期人體臨床試驗中進行了測試,而目前全球有近 80 項針對 SARS-CoV-2 的試驗正在進行中;


"沒效果" 的指標是什麼 ?
是防止確診? 無法 擋住病毒感染 ? 還是 防止住院 ? 防止造成重症 ? 還是減少死亡 ?
Ivermectin似乎有兩種關鍵方式可以防止冠狀病毒複製。
首先,它可以防止病毒抑制我們細胞的天然抗病毒反應。廣效抗病毒伊維菌素靶向宿主核轉運輸入蛋白 α/β1 異二聚體 , 是針對宿主 IMPα/β1 病毒界面的抗病毒藥物 。
其次,該藥物有可能阻止病毒表面的Spike protein“刺突”蛋白與受體結合,防止其進入我們的細胞

(1)因為伊維菌素 Ivermectin 和 疫苗類似作用 , 抗體是中和病毒的S蛋白, 這樣病毒就嵌不進人體ACE2受體 , 伊維菌素 Ivermectin 同樣是去結合 病毒的 S蛋白

這和玩"大風吹"一樣
它會和病毒玩搶"受體" (搶位子)的遊戲 。 如果 伊維菌素 Ivermectin 先和病毒 結合, 病毒就搶不到人體受體這個"椅子" ,就能阻擋病毒的傳染, 而 病毒排毒平均只有4天, 不超過5天 , 印度是吃這個藥連續7天, 拖過病毒的"排毒期" 之後,病毒就不再有感染力 。

American Journal of Therapeutics美國治療學會期刊
Am J Ther. 2021 May-Jun; 28(3): e299–e318.
提及伊維菌素 Ivermectin 與 SARS-CoV-2 刺突蛋白的宿主受體結合區的競爭性結合,如 6 項分子建模研究所提出的。
在其中 4 項研究中,伊維菌素 Ivermectin被確定為對 SARS-CoV-2 的刺突蛋白 S1 結合域具有最高結合最高的親和力,在這些數百個共同檢查的分子研究中,伊維菌素 Ivermectin並不是 4 項研究的重點。但這與病毒抗體(尤其是輝瑞和 Moderna 疫苗產生的抗體)結合 SARS-CoV-2 病毒的機制相同。
Ivermectin伊維菌素與 SARS-CoV-2 刺突蛋白的高結合活性可能會分別限制與 ACE-2 受體或唾液酸受體的結合,從而阻止病毒進入細胞或阻止血凝, 伊維菌素也被證明可以結合或干擾病毒複製所需的多種基本結構和非結構蛋白。最後,伊維菌素還與 SARS-CoV-2 RNA 依賴性 RNA 聚合酶 (RdRp) 結合,從而抑制病毒複製。

這種老藥完全可以口服 , 發給 居家隔離者完全不成問題

(2)病毒還在, 但被伊維菌素Ivermectin阻擋進入細胞
參考文獻 1
Available Compounds With Therapeutic Potential Against COVID-19: Antimicrobial Therapies, Supportive Care, and Probable Vaccines
對 COVID-19 具有治療潛力的可用化合物:抗菌療法、支持性護理和可能的疫苗

下圖: SARS-CoV-2 的生命週期及其可能的抑製劑。SARS-CoV-2的S 蛋白與由絲氨酸蛋白酶 TMPRSS2 引發的細胞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 2 (ACE2) 結合。
病毒 RNA 在細胞質中出現以產生 PP1a 和 PP1ab 多蛋白,它們被切割形成非結構蛋白。
這些非結構蛋白通過複製和轉錄過程促進負股 RNA 的形成。這反過來又轉化為 N 蛋白。
另一組翻譯進入內質網-ERGIC-高爾基體以產生結構蛋白(S、M 和 E)。
最後,用 N 蛋白包裝病毒 RNA 並進一步組裝 S、M 和 E 蛋白,出芽形成 SARS-CoV-2 ,通過胞吐作用從受感染的細胞中釋放出來。
顯示在不同階段抑制 SARS-CoV-2 的各種藥物是 CQ/HCQ, Chloroquine氯喹//Hydroxychloroquine羥氯喹; ;L, Lopinavir洛匹那韋;R1,Ritonavir利托那韋;I, Ivermectin;伊維菌素;R,Remdesivir瑞德西韋,R2,Resveratro白藜蘆醇;D,Darunavir達蘆那韋;C,Camostat卡莫司他; ;F, Favipiravir法拉匹韋。


其它藥物都在病毒複製的階段加以阻斷, 伊維菌素 Ivermectin涉及 IMPα/β1 的病毒核衣殼蛋白的信號依賴性核質關閉(Timani,2005;Wulan ,2015)。STAT1 轉錄因子的抗病毒活性被 SARS-CoV 輔助蛋白 ORF6 阻斷,導致 IMPα/β1 隔離在粗面內質網/高爾基體膜上

參考文獻2
Ivermectin, a new candidate therapeutic
against SARS-CoV-2/COVID-19
伊維菌素,一種針對 SARS-CoV-2/COVID-19 的新候選療法


伊維菌素Ivermectin的抗 SARS-CoV-2 作用涉及伊維菌素Ivermectin先與 Impα/β1 異源二聚體的結合,導致其不穩定並阻止 Impα/β1 與病毒蛋白的結合。這樣可以防止SARS-CoV-2病毒的蛋白進入細胞核,導致有效的抗病毒反應


依維菌素 Ivermectin 無法防止病毒複製 , 只是擋住病毒蛋白進入靶細胞的細胞核 , 這樣, 防止病毒抑制我們細胞的天然抗病毒反應, 可以降低死亡率

雖然Ivermectin 對抗愛滋HIV-1、登革熱DENV1-4、茲卡ZIKV、西尼羅河病毒 (WNV)、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毒、基孔肯雅熱的研究已經進行很多年了 。
但對抗 SARS-CoV-2 (COVID-19)? 完全是一個偶然
進一步闡明伊維菌素Ivermectin對 COVID-19 的潛在保護作用的數據來自對法國老人療養院居民的一項研究,
引用自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英格蘭皮膚學期刊 BJD Volume 184, Issue 6
Pages: i-xi, 987-1212, e194-e223
June 2021
Oral ivermectin for a scabies outbreak in a long-term care facility: potential value in preventing COVID-19 and associated mortality

口服伊維菌素用於長期護理機構疥瘡爆發:預防 COVID-19 和相關死亡率的潛在價值

這最早一個在法國老人療養院發生的例子
有一名住在巴黎近郊老人院的66歲老婦 , 發生疥瘡而投予伊維菌素Ivermectin治療 。
沒想到她的樓上及樓下樓層, 又發生三起 疥瘡 病例, 因而全院 69 名老人和 52 名員工,都接受了伊維菌素Ivermectin治療 及 預防性的投藥 。
在此期間,不巧發生法國被 新冠肺炎侵入的大流行 ,在69 名住院老人中有 7 人感染了 COVID-19(10.1%)。本組老人平均年齡90歲,僅1例需要吸氧,無患者死亡
但是,在來自設施周邊的居民的匹配對照組中,他們發現住在老人院旁邊的一般人 , 有 22.6% 的居民生病,4.9% 的居民死亡。

因為有這樣偶然的發現 , 也才有後來澳洲在實驗室內, 對 新冠病毒投以 伊維菌素Ivermectin 的實驗 。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145166/
Am J Ther . 2021 年 6 月 21 日;28(4):e434-e460。 doi:10.1097/MJT.0000000000001402。
Ivermectin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OVID-19 Infe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Meta-analysis, and Trial Sequential Analysis to Inform Clinical Guidelines
用於預防和治療 COVID-19 感染的伊維菌素:系統評價、薈萃分析和試驗序貫分析為臨床指南提供信息
顯示
早期使用 伊維菌素Ivermectin 能避免重症 並降低死亡率 。

https://c19ivermectin.com/
在60項臨床試驗 ,21814 名病人
85% 有改善在 13項 預防性投藥 Prophylaxis
74% 有改善在 26項 早期投藥治療
43% 有改善在 21項 疾病晚期投藥治療
67% 有改善在 23項 死亡率的結果
由此可知 ,越晚投藥效果越差
Ivermectin是和病毒搶位子, 要早到才搶得到位子。官方限制 Ivermectin 入院才能使用?就已經限制了藥物比病毒晚到位 ? 位子早就被病毒佔了 !

以Ivermectin的機制 , 要擋住病毒 , 當然是越早給藥越好
但是官方核准 都是 "臨床試驗"? 是進了醫院才開始 ? 早就過了能擋住病毒 嵌入人體ACE2受體的時間 。
已經感染了才進醫院, 此時才開始投藥? 對於阻止 Impα/β1 與病毒蛋白的結合? 也可能為時已晚
結果當然看不出來 ?

反對者通常說 : 伊維菌素被錯誤地用於治療 COVID-19,但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證明其治療這種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反過來?這樣說不正好證明自己也是無理由而反對 ?同樣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證明 使用伊維菌素 無效?能證明無助於治療 ??
bmw_m3
bmw_m3 樓主

朋友提到,一般來說,如果發現有效用藥,正常反應應該是很興奮,盡力讓它更完備,盼能夠盡快投入解決疫情問題,但我們看到的方向卻是急著否定,這是最詭異的地方.

2021-07-29 21:20
Panchrotal wrote:
你知道非洲新冠死多少人嗎?

非洲各國部長議員高官死亡無數
平民百姓很多沒有機會篩檢而已
真的以為非洲人沒事?

請看統計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1170530/coronavirus-deaths-in-africa/
非洲有 12億85,692,503人口,但是總死亡數14萬0040 卻比人口 6千7百萬的英國 15萬 4165 低?
英國已有83,473,689(給予的總疫苗注射劑量), 有46,519,998 (88.0%)的成年人至少接種一劑疫苗,加上已經有超過570萬人感染過
但是非洲只有 1800 萬人接種了全面疫苗,佔非洲大陸人口的 1.5%
但是非洲無論是 感染人數 及 死亡人數 , 都遠遠 排在 歐亞洲國家之後
為什麼 ???
在非洲登記的 COVID-19 死亡人數中有一半發生在南非。
南非 有荷蘭人和英國人殖民 , 特別高
次高的 北非埃及 ,突尼西亞 , 摩洛哥 都和 歐洲人有數千年的交流

儘管非洲地區抗體研究, 表明社區中的感染水平很高,但顯然有某種因素阻止了與 COVID 相關的死亡。

前面已經 說過, 年齡跟宿疾(三高)也會影響是否重症化,但以遺傳因素來說,這個基因的影響最大。
前面已經附上 文獻
《Nature》 The major genetic risk factor for severe COVID-19 is inherited from Neanderthals
herblee wrote:
請看統計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1170530/coronavirus-deaths-in-africa/
非洲有 1億3千萬人口,但是總死亡數14萬0040 卻比人口 6千7百萬的英國 15萬 4165 低?

儘管非洲地區抗體研究, 表明社區中的感染水平很高,但顯然有某種因素阻止了與 COVID 相關的死亡。

要不要看篩檢率?
英國篩檢率350% 平均每人驗過三次
非洲沒有幾國超過30%
很多地區醫療缺乏
連篩檢機會都沒有
根本不知道就死了
能比較死亡數?
Panchrotal wrote:
要不要看篩檢率?
英國篩檢率350% 平均每人驗過三次
非洲沒有幾國超過30%
很多地區醫療缺乏
連篩檢機會都沒有
根本不知道就死了
能比較死亡數?

篩檢 ??? 看不懂
看篩檢率 ? 這是 PCR陽性比率 , 有多少人感染 ?
會不會有肺泡損傷而低血氧 ? 會呼吸困難 ,會對吐氣末正壓(Positive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
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
這是依據 胸部X光出現實質化(consolidation), 測氧合能力(P/F ratio),PEEP, cmH2O,肺順應性, ml/cmH2O
這些和 PCR篩檢 又有什麼關係 ?

PCR篩檢 是驗 病毒核酸 , 驗到病毒核酸 , 也不能保證這是會感染下一個人的?
只知道 病毒 過去曾經到此一遊
PCR篩檢?是 連會不會造成感染都不知道 ? 要再看 Ct值為多少
何況是 重症上呼吸器 ? 甚至 死亡 ?

人死了會不知道? 印度死了 42.3 萬人 , 是排隊 等火化 , 恆河飄屍體
怎麼會不知道 ?
死多少人有統計數字 ,為何又扯 篩檢 ?
非洲 2020年的死亡率 8.2 / 每1000人 , 並沒有特別增加 , 比起2015年9.3 /1000人 還減少

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約翰·恩肯加松Nkengasong 告訴記者。“我們非洲大陸上有多少人被感染和無症狀?我們不知道。”
在莫桑比克進行的調查發現,楠普拉市 5% 的家庭和奔巴市的 2.5% 的家庭中存在針對該病毒的抗體。那時莫桑比克只有 2,481 例確診的病毒病例。

國家衛生研究所所長 Ilesh Jani 賈尼告訴記者,莫桑比克抗體調查在楠普拉和奔巴的所有社區都檢測到了這種病毒。
接觸病毒最多的群體是市場供應商,佔 10%,其次是衛生專業人員,佔 5.5% 到 7%,警察佔 3.7% 到 6%,商店和其他企業員工佔 5% 到 5.5%。

“我們不知道為什麼沒有更多人住院,” Ilesh Jani賈尼說。“在楠普拉,我們認為我們會看到更多的死亡率”,但死亡人數沒有增加。
印度疫情到底是怎麼降下來的,有人知道嗎?真的只是
實施隔離與宵禁嗎?是不是有人偷偷送給他們疫苗?
mindcry

human immune system working as intended

2021-07-29 23:58
herblee wrote:
篩檢 ??? 看不懂(恕刪)

英國每百萬人做了350萬次篩檢
比例是350% 平均每人篩檢三次
南非每百萬人只有24萬次篩檢
有76%根本沒機會做檢查
其餘非洲國家甚至個位數

根本沒機會檢查的
和英國每個人檢查好幾次的
比較病例數死亡數?
herblee

重症用眼睛就看得出來?和檢驗有什麼關係?楠普拉有50萬人口,全市到處都採樣到。5%抗體表示有2.5萬人感染,結果病例只有二千?90%感染後都沒事?如何解釋

2021-07-30 1:07
herblee wrote:
請看統計
非洲有 12億85,692,503人口

重症用眼睛就看得出來?和檢驗有什麼關係?楠普拉有50萬人口,全市到處都採樣到。5%抗體表示有2.5萬人感染,結果病例只有二千?90%感染後都沒事?如何解釋

不是說非洲有12億人口
12億人口中大約10億沒有篩檢過

你舉例的楠普拉50萬人
總篩檢數多少篩出2000病例?

一個採樣數字沒有分母
直接拿分子病例數說話
還真是醉了
herblee

不知所云 ? 重症會表現出症狀, 不必篩檢也知道 ?要篩什麼 ? 醫療機構的確診病例 2千人就是發生在楠普拉, 怎麼會沒有分母? 確診當然依據"科霍koch's法則"

2021-07-30 12:35
  • 5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