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網絡實名制正式在韓國實施。具體做法和中國相似——後台實名,前台可用匿名。但韓國對網絡實名制覆蓋的範圍進行了更細緻的規定:要求日均瀏覽量30萬人次以上的門戶網站以及日均瀏覽量20萬人次以上的媒體網站引入身份驗證機制。後來韓國又進一步將網絡實名制覆蓋範圍擴大至日均瀏覽量10萬人次以上的所有網站。
但在四年之後,韓國兩家網站(一家社交網站和一家門戶網站)和一家遊戲運營商先後發生大規模用戶信息洩漏,分別導致3500萬和1300萬用戶資料洩露,被洩露的資料涉及生日、住址、身份證號等諸多詳細個人信息。
2012年8月23日,韓國憲法裁判所8名法官一致做出判決,裁定網絡實名制違憲,韓國放送通信委員會將根據判決修改相關法律,並廢除網絡實名制。
在評價網絡實名制遭遇過山車一般的歷程時,《金融時報》的一位專欄作家稱,網絡實名制並未讓誹謗跟貼數量大幅度減少,反而大大降低了論壇參與者人數,導致了"自我審查"。
韓國法院的裁決稱,網絡實名制實行後網上的惡性言論和非法信息並未明顯減少,確使言論自由受到限制,個人信息通過網絡洩漏並被非法利用的風險增加。綜合權衡,該制度的弊端遠勝於公益性。
肥馬大刀無所酬
皇恩空沿幾春秋
斗瓢傾盡醉余夢
踏破支那四百州
            mastor wrote:
想到幾個問題..
1.手機傳簡訊前提每個人要有手機 ( ex: 國小小孩大部分沒手機呢? )
2.本人如果辦好幾支門號給長輩用, 那簡訊綁定門號申請者, 這個門號本人不就是影分身了? (本人根本不在刷店家代碼位置)
3.有的手機照相機UI根本不能讀Barcode , 要另外安裝App ,不懂手機的老年人要學會自己安裝App才有用吧!
4.王八機更不用討論....
以上問題先解決, 不然這個天才大臣發明東西對防疫也是雞肋而已
沒手機的小孩單獨行動只好手寫了。
一人名下好多手機給長輩小孩用,其實也沒關係,重點是要聯絡到你,你應該有辦法問出是你老爸還是你兒子去了那家店。
沒照相機的手機,就純粹手打輸入簡訊,至於王八機⋯現在還有這東西嗎?
你的思考出發點,是一直去想那些會刻意逃避實聯制的人,想要與其鬥法,但唐鳳不是,她純粹就是從「方便快速易用少個資」這些點出發,盡可能減低大家排斥使用的心理,完全不一樣。
smallbeetw wrote:
人家的健康碼是搭配普篩還有嚴格的入境隔離篩檢規定, 才能領到健康碼...
這個說法有錯誤的地方.
境外入大陸沒有支付寶跟微信開通認證的人員是憑紙製文件證明,下飛機就直接帶你住進隔離飯店,在這段時間你都不會跟外人接觸,這期間都要做核酸檢檢測.期滿拿證明文件檢查.
健康碼沒有經過普篩,是看你經過哪些地區(疫區區塊)做區分.
健康碼分綠色(安全)黃色(低風險)紅色(高風險);現在的健康碼可以顯現出跨省市的歷程.
可以參考大同小異
大陸手機門號四五年前推實名制,需要用身分證台胞證才能辦理.沒記錯應該是一個人名下只能有5個門號;如果沒有拿身分證台胞證辦理門號作廢.
健康碼剛開始的時候是各省份有獨自單獨的健康碼系統.之後才整合到支付寶跟微信功能裡面.
因為手機可以用基地台跟網路位置定位,所以就可以知道你去過甚麼地方.跨省市就不用說了一定要檢查有沒有綠色的健康碼才能放行.進入社區內都有人查看健康碼跟量測體溫沒問題才會讓你進入社區.
搭飛機跟高鐵火車就不用多說了.大陸現在都是憑身分證台胞證或有效證明文件搭乘,不是看車票搭乘.
================
說個笑話.......
大陸因為初期疫情關係很多犯罪逃亡的人因為沒有健康碼哪裡都去不了也無法購物.只好出來自首投案.
===============
各資外漏問題,又不犯法怕什麼?
88young77 wrote:
各資外漏問題,又不犯法怕什麼?
政治問題,就是會有人不想被政府管
類似的新聞我也沒在看了,有點無聊,也不只美國反對,很多地方的人(像是西方的右派)都反對
佛州禁疫苗護照 防將公民分成兩等級
美國佛羅里達州州長德桑蒂斯宣布,佛州將禁止任何企業或政府部門要求民眾必須使用疫苗護照,因為接種疫苗是個人選擇,州政府並不強制;而且建立並執行疫苗護照的做法,會將公民分成兩個等級。
台灣的話我又重新想了一下,應該只要是本土政權推的(大內宣超強的),台灣人對監控的接受度應該都會比美國人高
        內文搜尋
    
    
 從 APP 打開
從 APP 打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