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霸氣!執政黨 蘇貞昌 感染者症狀輕微在家 吃退燒藥

TD4 wrote:
真正傳染的途徑是在潛(恕刪)

綜合基本數據可以得知
(1)COVID19(SARS-2病毒) 的潛伏期大約是5.2天
(2)感染後,前期症狀發作大約會持續5.8天
(3)感染力估計在臨床症狀出現前2~3天就開始了,症狀出現之前的感染力最強,但在7天內會下降
(4)5天內追查接觸者,會發現許多新感染者,但超過5天後追查接觸者,發現出現的機率很小

台灣由發病病患去追蹤他周邊的相關接觸者 。 追蹤過1818名相關接觸者 , 接觸者當中有22人被傳染, 全都是在5天之內被傳染。 台灣的病例當中, 5天後造成感染的病例數 是 0 人
超過 5天之後接觸 ,......造成感染的病例數 是 0 人
再綜合國外的報告 , 「無症狀者」第一次採檢陽性結果的十天後,幾乎就沒有任何傳染力。
中國寧波疾控中心研究顯示,平均每個有症狀確診病人可傳播3個病人(R0=3),平均每個無症狀感染者可傳播則不到1個病人(R0<1)。

PCR 檢驗到 陽性 , 根本不代表 "有感染能力" 或是 抓到 活病毒 ?只抓到核酸 !
主要依據是 這一篇文獻報告
Duration of infectiousness and correlation with RT-PCR cycle threshold values in cases of COVID-19, England, January to May 2020 separator

這篇報告除了測 檢體的 Ct值 , 也同時培養病毒 , 看病毒能不能在活的細胞內複製(造成CPE)
RT-PCR循環閾值(Ct)值與可否培養病毒密切相關。
用臨床檢體樣本接種Vero E6細胞,並在37°C,5%CO 2下孵育。每天檢查細胞的細胞病變CPE效應,直至14天
發現
所有藍色的點是能培養出病毒的, 全部都分佈於發病之前14天(發病前→發病時感染力最強)到發病後的13天之內


(1)Ct> 35的樣本中培養病毒的可能性降至8%

所以標準才訂為 Ct值35
(2)發病後10天降至6%

發病 13天之後的樣本 , 就再也養不出病毒了

所以 檢疫期才訂為 14天
否則 就算是 30天之後 , 仍然能驗到 PCR為陽性

https://www.ecdc.europa.eu/en/covid-19/latest-evidence/transmission
歐盟衛生部綜合數篇報告的整理
Viral shedding 病毒排毒
Detection of viral RNA by PCR does not equate with infectivity, unless infectious virus particles have been confirmed through virus isolation and cultured from the particular samples.
由 PCR 測到 病毒的RNA , 並不代表有感染力 , 除非 透過 細胞培養分離並養 出病毒

Viral subgenomic RNA (sgRNA) provides evidence of replicative intermediates of SARS-CoV-2 and has been shown to correlate moderately well with infectious virus in culture.
病毒次基因組 RNA (subgenomic RNA) 就是一項證據
病毒除了也會轉錄本身的 RNA , 也會轉錄出一系列較小片段的次基因體信使核糖核酸(subgenomic mRNA)。這些sgRNA也會利用細胞的蛋白質合成系統,做出病毒結構所需的棘(S蛋白)、膜、套膜和核鞘蛋白。
來自香港的一項研究(包括輕度COVID-19病例)在症狀發作到之後的8天, 都能檢測到sgRNA(能做出 Spike protein棘蛋白)為陽性 , Spike protein棘蛋白能嵌合到人類ACE2受體 。相反,可以在幾週之後 ,通過RT-PCR能檢測到病毒RNA ,但是卻驗不到 次基因體信使核糖核酸(subgenomic RNA)sgRNA 。


因為病毒 RNA 進入細胞質中,首先將 genomic RNA 轉譯出 RNA-dependent RNA 聚合酶及一些與病毒 RNA 合成有關的蛋白,形成之聚合酶便以 genomic RNA 為模版製造負股 RNA 。
負股 RNA 便可複製出genomic RNA 及轉錄出一組(約 5-7 個)具有相同 3’ 端 subgenomic mRNA(nested set of subgenomic mRNA),其在 5’ 端也都有相同的 leader sequence,此種不連續轉錄方式(discontinuous transcription mechanism)也是冠狀病毒的一大特性。
多數 subgenomic mRNA 僅在最接近 5’端的開放讀碼區基因會被轉譯為蛋白質(M、N、E、S 蛋白等)。

檢測到sgRNA(能做出外殼 Spike protein棘蛋白) , 表示能夠合成出能嵌合人類細胞的Spike protein棘蛋白 。←做病毒外殼的是另一套 sg-mRNA
冠狀病毒使用二套系統來複製

複製 病毒核酸 和 複製 病毒外殼 是兩套系統
PCR驗到陽性是驗到病毒核酸 ,但是做 病毒外殼 是另一套sg-mRNA
篩檢站是驗 病毒的核酸 RNA , 不是驗 次基因體信使核糖核酸(subgenomic RNA)sgRNA , 沒有sg-mRNA是沒有辦法做出外殼Spike protein棘蛋白 , 沒有外殼的Spike protein棘蛋白? 要如何嵌合到人類細胞 ?
沒有外殼的蛋白 , 嵌不進人類細胞 , 就無法感染 , 驗出核酸陽性又如何 ???
這就是為何在海上 30天的盤石艦, 抓到"核酸" , 卻沒有傳染出來 , 而阿公店, 葡萄家族會傳染出來?
因為接觸通通發生於 5天之內

並非以為 一定要普篩 , 篩出PCR 陽性 就代表有感染力 ?
這個病不是要用殺病毒藥 , 殺到病毒驗不到才不會再傳染? 不是
是日期拖過5天之後 , Ct值超過 34 就不會再傳染了
80% 都是 輕症不需要送醫院 , 只要自我隔離 , 隔離拖過 5 天之後, 就喪失感染力 , 不會再傳染了
這是為何 感染者症狀輕微在家 的原因
TD4 wrote:
那是因爲你從國外剛入(恕刪)


所以你的意思是反正已經確診了,家人早就被傳染了。所以住在一起無所謂,對吧?
早餐一塊錢 wrote:
所以你的意思是反正已(恕刪)


這個病 "家庭群聚"風險很高 , 如果家中有成員染疫 . 其它人就不必驗了 , 都要視同已經感染, 都應該自我隔離
不要再去擠篩檢站 , 打電話等安排 , 5天後再出來 ,感染的風險會下降 , 不會傳染了, 採樣的人, 排隊等採檢的人也才會安全
有感染PCR 在 60天內都驗得到 ,不必急於這5天

懇求大家 ,就地停止移動 , 5天內 不要再接觸 任何人
5天後就不會再傳染了
有症狀再打 1922

現在擠到篩檢站只是增加染疫風險
隔離5天後再去 , 大家都安全
果然是無能政府

台灣只能有印度式治療.
studio wrote:
這消息是假的吧

昨天去大樹藥局 現在不行賣退燒藥 避免有人魚目混珠 中了還有去退燒藥

別聽那藥局鬼扯蛋!

明明之前有發燒.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的症狀,健保卡一插,不符TOCC,沒有旅遊史,跑診所醫院2-3次都不驗…

現在又沒幾隻貓出境,且出境要核酸檢驗,幹嘛還怕賣退燒藥有人魚目混珠?

本土有症狀的病患都不驗,可不是我說的喔…不要檢舉我造謠喔!

諾富特飯店主管4度就醫才確診 陳時中:送檢慢了一點 最新更新:2021/04/29 22:57
這名本國籍40多歲的男主管(案1120)近期無出國史,平時工作項目為檢查房務清潔。本月17日起陸續出現咳嗽、流鼻水、食慾不振及呼吸喘等症狀,19日至26日陸續3次到診所就醫,因症狀未改善,27日到醫院就醫,診斷出肺炎,收治住院隔離並採檢,於今天確診。
-----
大醫院以X光或CT診斷出是肺炎之後,才能依陳時中的TOCC由中央調度管控送核酸檢驗,看這個「肺炎」是不是「新冠肺炎」?

在台灣,核酸檢驗非常非常非常珍貴,可不能濫用啊!

放心,因現在台灣已算是社區感染,有症狀的只要講曾到過台北/新北的哪裡哪裡…,雖然健保卡一插沒有入境旅遊史,但也有較符合TOCC的群聚、接觸史,大多醫生都可通報送核酸驗了!
herblee wrote:
這個病 "家庭群聚"...(恕刪)

你敘述的隔離至少 5 天
大概陳時不中會看不懂,或者他說:何不早說?
陳時爛中包庇特權關說,弄一個 3+11 搞出原形.
蘇光頭不懂,應該閉嘴.
herblee wrote:
只要自我隔離 , 隔離拖過 5 天之後, 就喪失感染力 , 不會再傳染了
這是為何 感染者症狀輕微在家 的原因
大陸武漢初期採這種方式,結果有些家庭滅門...
有些人在家第一天症狀輕微,2天後,就變重症,呼吸困難,倒地不起...

武漢後來,緊急改採方倉醫院, 收容輕症 或 無症狀者, 避免傳給家庭其他成員.並由專業醫療人員24小時觀察記錄,如果發現輕症轉重症跡象,立即轉送醫院救治.

最近萬華就有一例輕症,被醫療單位要求先在家自我隔離,結果幾天後就病故不治.
littlesnow wrote:
已經有確診者在家死亡...(恕刪)


這事竟然發生在台灣!

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名確診患者在自家往生?

哪一道破口形成的禍源,
這個闖禍的人,應該要對往生者負起完全責任吧!
herblee wrote:
綜合基本數據可以得知(恕刪)


這篇文章是2020年的資料,
研究病例數有多少?香港19例?

有考慮到英國變種,巴西變種,
南非變種,印度變種嗎?
hello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