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時候,台灣首例Covid患者來自返國回來的台商,當時我任職於MICU那時候醫院對於Covid還不是到很防範,甚至有些醫護在上班的時候在閒暇之虞會脫口罩說話,上班進來醫院的時候甚至沒有帶口罩…..
2020年隨著病例一個一個爆發,雖然比不上當年SARS肺部變成白肺的速度,但是Covid就像是感冒一樣傳播速度極快…2020年的時候雖然台灣還沒到三級警戒,但是台灣的醫療團隊已經悄悄的部署!
印象中2020下半年到2021年之間,我們醫院開設了專責病房,把ICU的人力在播1/3-1/2給照顧中重症的COVID,讓醫護人力短缺下更吃緊,此外那時候有一種可怕的病株來了….Beta…那年的患者致死率我只能說極高,最令我難過的是有一名30幾歲的阿姨 因為在專責病房變喘,肺部變白所以轉進我們中重症加護病房,給予高流量氧氣以及需要應對隨時可能插管情況,因為在中重症病房大部分都是意識不清,插管的…所以我們對於這個阿姨印象深刻,有時間都會陪陪她聊聊天….很不幸的事阿姨隔天變更喘,意識變更差,我們都有視訊給他小孩,父母看….(就是我們手拿著手機的方式,聽著他們小學及幼稚園小孩不斷叫著媽媽起來,聽著阿姨的爸爸媽媽及親戚呼喚跟打氣,我當時眼眶溼了,因為我知道這樣的變化速度,意識變差、凶多吉少….很遺憾的事阿姨再大夜班往生,由白班的喔幫他換衣服,換好阿姨衣服開著視訊,給家人做最後道別,因為到時候就會用棺木封起來再也不會打開了….當時視訊大家都很難過,我只希望這種生活趕快過去…..
經過這事件後,我們醫院宣布,任何患者只要確診要入住,都要插管(endo-foley-NG),因為這個病菌株變化太快了,不禁讓我想到當年的SARS… 過程中很多家屬因為家人危在旦夕或者往生在專責ICU裡面自己也進不去看最後一眼,如果闖入甚至會吃上官司,就有家屬跪在門口大哭,直到棺木包膜後被抬出來….最後在2021那年死傷慘重,插管的病人中存活的大概10%…真的很可怕
這樣的時間到2022年各國開始將COVID當成流行感冒一樣,講難聽一點有點像是不適者淘汰
但是我們口罩制度還是很嚴格,直到2023年才慢慢解禁,疫情過程中不乏許多令人難過的事情,只希望2024大家都可以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
但好險 有撈到一筆
別頌功頌德,我2019 12月出差,就看到央視新聞武漢有疑似新冠病毒報導,但是呆丸當時在選舉沒人理,好險早就請家人買一批口罩。政府訊息比人民更早拿到,別提啥世衛沒通知,自己怠惰在選舉才是真的。
另外 第一例不是在2020嗎?怎麼是2019?
Apollo阿文 wrote:
2020年的時候雖然台灣還沒到三級警戒,但是台灣的醫療團隊已經悄悄的部署!
2022年各國開始將COVID當成流行感冒一樣,講難聽一點有點像是不適者淘汰
但是我們口罩制度還是很嚴格,直到2023年才慢慢解禁,疫情過程中不乏許多令人難過的事情
...(恕刪)
台灣的防疫能量其實一直不如政府宣稱的充足,之所以能夠應付這幾年的疫情變化,靠的不外乎吃SARS經驗的老本、過度的抗中意識、放寬的CT值出院標準、限縮住院資格、管制民眾取得篩檢物資的管道等。
現任政府在各項政策,包含防疫策略,都充份表現好賭的一面,慘的是經常在關鍵時刻賭輸。
押寶希拉蕊勝選,結果川普勝出。
新冠前期押寶奎寧治新冠,最後派不上用場,落得只能分送藥局,5000萬買藥預算打水漂。
押寶國產疫苗,萬人三期試驗遙遙無期,無緣取得世衛認可。
押寶台灣疫情不會失控,從披露數據中發現,買藥預算在8400億中佔比極少(只佔總預算0.238%),不料台灣疫情大爆發,不僅缺乏確診抗病毒藥,連兒童都缺疫苗。
押寶美國保台決心,引發圍台軍演、飛彈穿台、台海中線失守。
這還不包括缺乏邏輯的防疫策略
例如山上空曠處要戴口罩,卻可以放心室內用餐、KTV唱歌。
PCR篩檢能量不夠,蔡總統增加篩檢站,其實PCR檢體都是卡在實驗室排隊。
您身為業內相關人士,從發文看起來,至少應該知道部份台灣防疫上的荒腔走板之處,只是說法顯得比較婉轉保守罷了。
2020/5/26 16:38(5/26 17:00 更新)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余曉涵台北26日電)敦睦艦隊群聚案感染源不明,專家張上淳說,以首例發病者研判,確定是在台灣本土感染,過潛伏期後在船上發病。病毒分析類似東南亞株,群聚案中超過半數個案都有嗅覺異常症狀。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下午記者會公布敦睦艦隊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群聚疫情調查結果,除36名病毒核酸檢驗陽性的確定病例,還有8名血清抗體陽性的極可能病例。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軍艦是國土延伸,後續會將磐石艦群聚列為本土個案,但現階段還是以專案處理。
此群聚疫情僅止於磐石艦,艦上有4波感染;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磐石艦在3月5日離開台灣,首例個案的發病日是在3月10日,研判是在台灣本土感染後,過了潛伏期,在船上發病。第2波在3月20日前後,到4月初第3波,4月中旬是第4波。
張上淳也表示,磐石艦群聚案的病毒株是同一株,分析後類似東南亞株,與台灣先前曾有的菲律賓個案病毒類似。首例個案有嗅覺異常症狀,但下船後首次採檢是陰性,後來再採呈現陽性,當時已無症狀。
至於東南亞株的症狀表現,張上淳說,從磐石艦群聚中有症狀的30人觀察,有57%都有嗅覺異常,咳嗽僅37%、發燒30%。也顯見武漢肺炎感染症狀可能輕微或不具特異性。
陳時中說,敦睦艦隊感染源不明,有往前追溯幾名個案,沒有出國史、也沒有就醫史,查無感染源,宣布結案。(編輯:張雅淨)
台灣始終沒有全面普篩,從敦睦艦隊染疫事件來推測,新冠肺炎當時早就不知在台灣民間流傳多久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