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染疫人數暴增原因?

之前台灣防疫世界NO. 1
自今年5月起, 染疫人數為何開始暴增?



染疫人數暴增原因?
2022-09-15 23:08 發佈
淨西 wrote:
之前台灣防疫世界NO(恕刪)


你是真的不知道,還是準備抬槓?

話說,你是失憶了?
還是這段時間沉眠了數個月,一覺醒來已到九月了,所以對新冠病毒、對台灣的防疫政策的改變,一無所知?
tom7615

呵呵 無論怎樣政府要負大部分責任

2022-09-21 17:30
因爲整天叫世界跟上台灣,叫了二年發現沒人要跟,

最後只好閉上嘴巴,鼻子摸摸默默走到別人隊伍屁股最後一個乖乖跟著⋯
淨西 wrote:
之前台灣防疫世界NO(恕刪)

No.1你也信?
之前測還違法
這個已經不能說是疫情了,就感冒波波來了,大家戴好口罩,少去人多的地方,事實是不管你有打沒打疫苗,一人得,全家得,而且症頭都一樣。
就有人想與病毒共存一輩子是中央的誰?還是某人我也是不清楚(有人想打天然疫苗)
就政策大鬆綁不再隔離防疫變與病毒共存政策 越來越放水好像怕你不會得到(逼你打好打滿+3 +4 +5 看是要不斷加針買疫苗應該還會再下單高端BA.1次世代疫苗吧!)
淨西 wrote:
之前台灣防疫世界NO. 1
自今年5月起, 染疫人數為何開始暴增?


因為這個病毒不是傳統病毒, 它的S蛋白帶正電荷 , 能逃脫抗體 綑綁

傳統的病毒感染循 ﹝S蛋白 →嵌入ACE2受體 ﹞模式
過去傳統病毒一旦打疫苗後產生了抗體之後,
產生﹝S蛋白←抗體綑綁 ╳無法嵌入ACE2受體 ﹞防制病毒的模式

如圖 , 抗體(以IgG為例)呈 Y 字型 , Y字型的頂端Fab嵌合了,綁住了棘蛋白, 棘蛋白插不進受體,就無法進入此一細胞的門戶,就無法感染

一旦打疫苗後產生了中和抗體, 固定了病毒, 抗體尾端的Fc接合免疫細胞的FcR,病毒就被免疫細胞吞噬了

但是這個病毒的S蛋白帶正電荷 , 能逃脫抗體綑綁

這個病毒 在S蛋白RBD區遠端帶有正電荷群, 能『靜電吸附
這一群帶正電氨基酸 K444 R509 R346 , R355 K356 R357 R466 , 在目前的流行株Omicron不但沒有改變,還增加到9個位點帶正電, 和之前的Alpha,Delta一樣,完全能 "靜電吸附", 能以"氣溶膠"黏上來 , 而不需經"ACE2受體"這個門戶相嵌合,能躲過抗體綑綁。

如圖K444 R509 R346 , R355 K356 R357 R466(綠色) 這幾個帶正電荷位點, 不是在接合ACE2(紫色)的位置上, 而是位於遠端 , 就算就算綁住了S蛋白RBD去嵌合ACE2 ,這個遠端還能有"額外"的"靜電吸附"力
有三種帶正電荷的氨基酸 , 分別是 別為組胺酸H(Histidine)、離胺酸K(Lysine)和精胺酸R(Arginine)
比較18年前的 SARS-1 和 帶正電荷的SARS-2 在RBD區,帶電位點的氨基酸排列

紅框是對正電荷有影響的位點,和 SARS-CoV-1 帶電相比,SARS-CoV-2 有增強的正電荷群(圖H 藍紫色顯示帶正電荷,紅色顯示帶負電荷) , 相對之下, SARS-1 的S蛋白上藍紫色區分散而且少。

這一群帶正電氨基酸 K444 R509 R346 , R355 K356 R357 R466 和肝素的結合數 及 使用分子操作環境 (MOE) 軟體評估肝素-蛋白質接觸和能量貢獻表明, 與帶正電荷的氨基酸 R346、R355、K444、R466 和可能的 R509 有很強的相互作用。 其所貢獻的能量 如圖示
帶電會如何?
『抗體』就算綁住了S蛋白去嵌合ACE2 , 但這遠端還是能"黏"上帶負電的HSPGs ,造成逃脫"抗體"綑綁
和 SARS-CoV-1 帶電相比,SARS-CoV-2 有增強的正電荷群 , 能黏上 帶負電荷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醣HSPGs,與之結合,獨立於結合Spike棘蛋白ACE2受體的模式 ,利於 SARS-CoV-2 黏上人類細胞 , 以雙重結合模式去感染人類細胞。

造成了"突破性感染"
液遞免疫, 釋放到細胞外液的『抗體』會被逃脫 , 當然病毒能一次又一次侵入到細胞內 ,所以病毒一定會突破人體阻絕境外的抗體, 一定會跑進來 , 造成感染數目一定會很高

但是感染之後會如何 ?
數字顯示被感染後,99.56%人都沒事 , 無症狀或輕症
我們的免疫系統有二大部份 , 液遞出去的抗體能中和病毒←這是阻絕境外 , 現在病毒逃過抗體跑進來, 這些漏網之魚有第二道防線"T細胞免疫"在感染後清除病毒
所以99.56%人才會是 無症狀或輕症

雖然這個病毒 能逃脫抗體綑綁, 有抗體照樣帶電黏上來, 當然就會侵入人體, 造成高感染數
然而, T細胞對於病毒的辨識不同於抗體; 抗體是嵌合S蛋白,捆綁住整個S蛋白防止和ACE2受體接合(嵌合)。但T細胞則是將S蛋白分解為一個一個小單位來辨認。

這些病毒蛋白質(抗原) , 是經由抗原呈遞細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包括 巨噬細胞、B細胞及樹突狀細胞,是將病毒蛋白分解成蛋白片段較小的肽(胜肽)。
胞吞 → 分解(蛋白片段較小的肽)→添加MHC2組成複合體 →抗原呈遞
T細胞不是認整個S棘蛋白, 而是拆解為較小的"胜肽"認出病毒
打比方如同認人不是認 整個臉 , 而是拆開成 眉毛 眼睛 鼻子 耳朵來認 , 例如蠟筆小新以"一字眉"被認出來, 人臉是以鳳眼, 朝天鼻 ,招風耳 的形式被認來是"那個人"
MHC II(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 II)是免疫細胞添加上去的記號, 代表這個Ag抗原曾經被APC細胞吞噬過(如同罪犯被逮補過), 這個『蛋白』屬於是侵入的病原所有, 加上記號是記憶分類其為"致病病源", 避免誤判類似的蛋白。
反之,這個蛋白若未被APC吞過(沒打過疫苗或之前沒感染過舊冠),沒有添加MHC II這個記號, 會被視為"良民",不是只有抗體逃脫, 帶有這個蛋白的病毒也不會被辨識出來,是連T細胞都不會啟動,病毒就長驅直入了 。

雖然病毒變種了,但是所蛋白片段較小的"胜肽"並沒有改變 , 仍然會被T細胞認出來

雖然無法擋住病毒侵入, Omicron和之前的Alpha,Delta病毒一樣"突破性感染",能被驗到PCR陽性,但是免疫系統不是只有"液遞" , 還有細胞免疫 , 疫苗 仍然事先讓T細胞產生了免疫, 做感染後的病毒清除 。
疫苗能減少重症及死亡 。

左邊"抗體"逃脫 , 但是右邊的T細胞能清除病毒

意思就是大門的鎖(抗體)被小偷用強力磁鐵吸開, 失效了 , 大門沒上鎖 , 小偷強盜就可以進來
已經沒有"東西"能擋在細胞外阻止病毒入侵了, 當然感染後還會重覆感染,只要有接觸就感染,病例數當然會往上升。
現在防火門失效,火燒進來,若越快拿起滅火器(T細胞免疫)滅火, 就看不出有火災,就會呈現"無症狀",外表根本不會發現到已經"有火災"了?
是有縱火狂沿路在丟汽油彈 , 到處都被丟中著火了
但是 99.56% 的起火點都被住戶自己的滅火器撲滅了 , 看不出有火災的情況 (無症狀)
需要消防隊滅火的剩下0.4%
感染數很高( 但都自行撲滅了 , 看不出有火災的情況) , 重症死亡沒有增加




也就是 SARS-2 的保護力 , 不是直接以『中和抗體』嵌合病毒了 , 而是侵入後才被T細胞清除
必定要經歷 感染發燒的過程才被滅掉 , 當然會有很高的感染數
但是感染後呢 ? 99.56% 都自行滅掉

世界頂級最古老的 醫學期刊 柳葉刀
發表研究新冠疫苗主要作用就是破壞
人體自然免疫力

疫情將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伴隨著舊有疾病的威力加強版與 新型態的病毒出現

唯一不變的是火葬場生意會很好!


新冠疫苗 跟疫情防治沒有關係喔!

台灣打0針一年10個人死亡
現在三針80%以上 病毒萬人斬!
個人觀點喜歡就拿去用!用就是你的了!
人類對新冠已經沒有辦法了,不裝沒事就要像中共那樣整區隔離
luther0911 wrote:
世界頂級最古老的 醫學期刊 柳葉刀
發表研究新冠疫苗主要作用就是破壞
人體自然免疫力

不知所云 完全是 張冠李戴 牽強附會
圖片左上明明標注是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左下為病毒學期刊,根本就不是 Lancet 刺胳針(柳葉刀)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 這篇2的右邊自行添加 語法不明的仿日文《 8ケ月後免疫機能が低下》?
左邊的英文在說
Previous infection, vaccination, and hybrid immunity all showed strong effectiveness (>90%) against severe, critical, or fatal Covid-19 due to BA.1 infection
先前感染 ,打疫苗 , 及混合免疫 全部都顯示出強大的對抗 Covid-19 BA.1免於急重症或死亡的強大效果(>90%)



何來右邊胡亂添加的 語法不明的仿日文《 8ケ月後免疫機能が低下》? 不知從何而來?
事實上 ,該文說的是
most persons received their second dose more than 8 months earlier. These findings are explained by the short-lived protection of primary-series vaccination against omicron infections
大多數人是在 8 個多月前接種了第二劑。 這些發現可以通過初次-系列疫苗接種(基礎 免疫)來解釋對 omicron 感染之保護是短期的

並不是反過來說成 8個月後免疫機能低下 ?

實際上是
(1)所有冠狀病毒都沒有長期抗體
(2)這個病毒能『靜電吸附』逃脫抗體綑綁
而抗體降低或逃脫抗體?並不能說成沒有"保護力" 的免疫機能が低下?
並非『細胞免疫』 也下降 ?

右下病毒學期刊那一篇 Virology journal 是一篇"command評論",內文完全沒有進行任何實驗,也沒有數據,完全是作者個人的主觀評論

luther0911 wrote:
伴隨著舊有疾病的威力加強版與 新型態的病毒出現
唯一不變的是火葬場生意會很好!
新冠疫苗 跟疫情防治沒有關係喔!
台灣打0針一年10個人死亡
現在三針80%以上 病毒萬人斬!

??????????????????????????????????
可以沒有證據 ? 都自行想像 ?
死亡率並沒有變化

前因 → 後果 的因果關係何在 ?

那麼傳聞中的 THE LANCET 這一篇到底說了什麼 ?
ARTICLES| VOLUME 399, ISSUE 10327, P814-823, FEBRUARY 26, 2022
Risk of infection, hospitalisation, and death up to 9 months after a second dose of COVID-19 vaccine: a retrospective, total population cohort study in Sweden
原來它將有無感染當成了標準
以為 病毒攻進來細胞就完蛋了 ? 失敗了 ?
結果是 細胞免疫在入侵後清除病毒


We found progressively waning vaccine effectiveness against SARS-CoV-2 infection of any severity across all subgroups,
我們發現在所有亞型病毒中,針對任何嚴重程度的 SARS-CoV-2 感染的疫苗有效性逐漸減弱,
("有效性逐漸減弱progressively waning vaccine effectiveness "標準是有沒有感染?難道不知道這個病毒帶電能靜電吸附?會"突破性感染嗎?)接觸了就會被感染上, 但感染後"細胞免疫"會出來清除病毒,外表會呈現無症狀

but the rate of waning differed according to vaccine type. 但減弱的速度因疫苗類型而異。
With respect to severe COVID-19, vaccine effectiveness seemed to be better maintained, 對於重症 COVID-19,疫苗的有效性似乎得到了更好的維持,
although some waning became evident after 4 months. 儘管 4 個月後出現了一些明顯的減弱。The results strengthen the evidence-based rationale for administration of a third vaccine dose as a booster.此一結果加強了將第三劑疫苗作為加強劑給藥的,以證據為基礎之理由。

請看該文結論 , 根本沒有什麼 自然免疫破壞 ? 而是說《將第三劑疫苗作為加強劑給藥》

目前 感染率很高 ,是因為這個病毒能靜電吸附粘上來感染,抗體擋不住
縱火狂到處丟汽油彈 , 被丟到到就燒起來, 很多地方都火警燒起來沒錯


但是住戶99.56%都自行拿滅火器(感染後T細胞會清除)噴滅火燄 , 真的住宅完全燒光的只佔0.19% , 重症死亡率 並沒有增加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