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news.tvbs.com.tw/life/1817238
根據林口長庚醫院3月發表的「新冠疫苗追加劑接種研究成果」,發現不論是使用哪一種廠牌的疫苗當追加劑,皆可有效提升受試者體內抗體生成,但在對抗Omicron變種病毒,中和抗體濃度則各有差異,其中以莫德納全量47.7倍最多,莫德納半量39.8倍次之,BNT是32.2倍,高端最低,僅12.7倍,意即陳時中施打的「AA高」實際上為最弱組合。
==============================
該怎麼說呢? ....... 部長辛苦了。
辛苦你 新聞去頭去尾

============
沒有比較 就沒有傷害

人體兩道免疫系統
1.中和抗體 ,預防感染 無預防死亡效果 ,中和抗體作用黏住武漢病毒


2. 毒殺型 殺手 T細胞 ,預防感染 預防重症 預防死亡 ,毒殺型 殺手 T細胞 ,毒殺毒死被感染武漢病毒人體細胞


高端重組蛋白疫苗 毒殺型 殺手 T細胞 勝過 BNT mRAN 心肌炎疫苗 毒殺型 殺手 T細胞


==========

美國威州大學研發T細胞疫苗 新冠病毒再突變也不怕
23:582022/05/16 中時新聞網 江飛宇
T細胞(藍灰色者)殺滅不正常的細胞(黃色)。T細胞會殺滅癌細胞或是被病毒感染的細胞。(圖/shutterstock)
全球新冠病毒流行至今已進入第3年,簡直沒完沒了,其中的一項主因就是它的突變型太快也太多了,目前疫苗都是刺激我們身體B細胞系統去產生相對的抗體,一但面對變異的病毒,就容易有保護範圍不足的問題。現在美國威辛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UW-Madison)的研究團隊思考,能否誘導我們身體的第二線免疫系統「T細胞」來對抗新冠病毒,說不定有更完整的保護力。醫療訊息(Medical Xpress)報導,麥迪遜分校的研究人員表示,「當您接種 COVID-19 疫苗時,您的身體的B細胞會開始學習SARS-CoV-2病毒的知識,也就就是造成感染的棘狀蛋白質,它們會製造相應的抗體。這些抗體在血液中循環,通過在鼻孔、氣道和肺部巡邏,遇到病毒引起感染現象時,就會病毒,從而保護您免受疾病侵害。」
「然而,隨著SARS-CoV-2 的突變,這些高度特異性的抗體識別能力就會降低,特別是病毒表面的棘蛋白一但發生變化,那麼抗體的效果就會變得不明顯。這在最近一波Omicron變體病毒尤其明顯,Omicron在棘蛋白上的突變數多達37處,使得它們更能夠逃避抗體。」
免疫學教授兼獸醫學院研究副院長蘇拉許(Marulasiddappa Suresh)解釋:「既然如此,那麼我們也該動用第二道免疫細胞了,這樣一來如果新變體病毒逃脫了抗體,那T 細胞就來提供第二道保護。」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基於蛋白質的實驗性疫苗,其中含有原始株 SARS-CoV-2 病毒(俗稱武漢型)的未突變版本刺突蛋白,該疫苗將引發對T 細胞的強烈反應,試著瞭解在沒有抗體的情況下,T細胞可以在多大程度上防止COVID-19 感染。
在給小鼠模型注射疫苗後,研究人員隨後將它們暴露於兩種SARS-CoV-2 變種病毒環境,測試它們在不同條件下,有多大的機率遭到感染。結果發現,疫苗所刺激的抗體,無法對付突變的 SARS-CoV-2 變種病毒,但是被疫苗所誘導的T 細胞卻仍然有作用,使得小鼠沒有症狀或是輕微症狀。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差異,在於與B細胞相比,T細胞所識別的棘蛋白片段比較全面,使得它們能夠對抗的突變樣式更多的病毒。這種實驗性疫苗以蛋白質為基礎,旨在引起強烈的T細胞反應,使目前比較流行的 mRNA 疫苗不同。
現在,研究人員正在研究T細胞究竟是如何抵禦新病毒的,以及目前已廣泛接種的疫苗,是否經過修改也可以誘導相同的T細胞免疫機制。
===============
陳時中染疫!打這三劑疫苗廠牌 研究數據超意外
2022/06/12 19:01 東森新聞 責任編輯 陳珊珊字級: 字 字
讀稿
陳時中染疫!打這三劑疫苗廠牌 研究數據超意外
衛福部長陳時中今(12)日上午出現全身痠痛、打噴嚏和流鼻水等症狀,經過快篩驗出陽性確診,進行居家照
68歲的陳時中染疫,由於他有吸菸史,先前還曾在立法院備詢時自爆,過去曾裝心臟支架,這些都符合重症危險因子,屬於可使用抗病毒藥物Paxlovid的高風險族群。對此,台大兒童醫院院長、感染科醫師黃立民指出,最重要就是及早用藥,降低重症機會,未來一週要持續觀察病程變化,只要好好治療,康復機會都很大。外界也好奇已打滿三劑疫苗的陳時中所打的疫苗廠牌,事實上,陳時中前面兩劑都是接種AZ,第一劑是在去年3月22日施打,今年2月24日為了鼓勵民眾踴躍打第三劑追加劑,本來想打AZ,但專家不建議三劑都接種AZ,因此選擇打國產高端疫苗,如今染疫已相隔近4個月的時間。另外,陳時中4月時曾表示,打疫苗是個人對自我保護的選擇,打高端也是非常好的選擇,數據也顯示高端並沒有比其他廠牌來的差。
事實上,林口長庚醫院曾在3月17日發表國內第一份「新冠肺炎疫苗追加劑接種」研究成果,針對340位前兩劑都是AZ的打受試者進行研究,發現不論是使用哪一種廠牌的疫苗當追加劑,在施打完第3劑後的第28天,皆能有效提升受試者血中的中和抗體濃度,達到體內抗體生成效果,而上升倍數分別是:莫德納全量47.7倍、莫德納半量39.8倍、BNT32.2倍、高端12.7倍。
對於現今流行的Omicron變種病毒,該研究也顯示施打第3劑之後產生的中和抗體能力,和接種前相比,可以更有效對抗Omicron。而和預防重症相關的T細胞免疫反應4組都有顯著上升,上升倍數分別為:莫德納全量4.2倍、莫德納半量3.9倍、BNT3.1倍、高端3.3倍。而施打後的副作用,則以莫德納比例最高,高端比例最低。
▼林口長庚醫院研究發現,若是打2劑AZ加上莫德納,體內的中和抗體濃度是最高的。(示意圖/Pexels)
budinx wrote:
https://news.tvbs.com.tw/life/1817238
根據林口長庚醫院3月發表的「新冠疫苗追加劑接種研究成果」,發現不論是使用哪一種廠牌的疫苗當追加劑,皆可有效提升受試者體內抗體生成,但在對抗Omicron變種病毒,中和抗體濃度則各有差異,其中以莫德納全量47.7倍最多,莫德納半量39.8倍次之,BNT是32.2倍,高端最低,僅12.7倍,意即陳時中施打的「AA高」實際上為最弱組合。
==============================
該怎麼說呢? ....... 部長辛苦了。
到現在還在迷信 "抗體" ? 不知道抗體會失效嗎 ? 抗體高有用嗎 ?
這個病毒是 靠 T細胞清除 , 根不不是靠抗體
還在講 "抗體"?
我們的免疫系統有二大部份 , 液遞出去的抗體能中和病毒←這是阻絕境外 , 漏網之魚有第二道防線"T細胞免疫"在感染後清除病毒
"中和抗體"將病毒擋住 ! 病毒的S蛋白RBD區 就無法嵌入人體的ACE2受體

傳統的病毒感染循 ﹝S蛋白RBD區 →嵌入ACE2受體 ﹞模式

如圖顯示 病毒S蛋白RBD區(綠色) 和 人類ACE2受體(紫色)的嵌合位點
但這個病毒不是 , 帶正電荷的殘基,正電荷群 K444 R509 R346 , R355 K356 R357 R466, 位於ACE2結合位點的遠端 , 不是在直接嵌合的鹽橋和氫鍵的關鍵殘基位置上
過去傳統病毒一旦打疫苗後產生了抗體之後, 產生﹝S蛋白←抗體綑綁 ╳無法嵌入ACE2受體 ﹞防制病毒的模式

一旦打疫苗後產生了中和抗體, 固定了病毒, 病毒就被免疫細胞吞噬了

但是,這個病毒根本就不是循傳統病毒模式 , 打了三劑仍然突破性傳染?
而且就算自然感染,以為自己有天然免疫(其實是得過其它親戚冠狀病毒的交叉保護)?之後還是會突破性傳染?
目前的現況是 ,這個病毒無法被擋在細胞外! 為什麼 ?
因為 , 這個病毒帶正電還有 『靜電吸附』的能力 , 不必符合受體也能感染, 抗體擋不住
這個病毒 在武漢株時代, S蛋白"帶電荷狀態"就已經和 SARS-1 不同了 , 增加好幾群帶正電荷的氨基酸, 能「靜電吸附」 黏上靶細胞受體帶負電的部份HSPGs, 中和抗體無法擋住美其名為氣溶膠的「靜電吸附」
這個病毒的S棘蛋白上有一排連續帶正電的胺基酸, 具有"靜電吸附"的能力, 就算產生中和抗體, 病毒照樣粘上人體細胞. 已失去第一道防線 →抗體。
比較 SARS-1 和SARS-2 在RBD區位點的氨基酸排列

由SARS1的 ERKR →SARS 2 的NRKR 這涉及兩個位點的改變 Glu(E)354Asn(N) 及 Lys(K)357 Arg(R)
354由SARS1 的麩胺酸(glutamic acid) 帶負電 , 轉變為SARS-2的天門冬醯酸(Asparagine)N取代後轉變為中性, 但這個中性N, N354在 △ E為負值<0 , 表示有可以做功的能量 , 加上R355 K356 R357 讓整體 帶正電的情況改變
這一群帶正電氨基酸 K444 R509 R346 , R355 K356 R357 R466 和肝素的結合數 及 使用分子操作環境 (MOE) 軟體評估肝素-蛋白質接觸和能量貢獻表明, 與帶正電荷的氨基酸 R346、R355、K444、R466 和可能的 R509 有很強的相互作用。 貢獻的能量 如圖

這一群帶正電氨基酸 K444 R509 R346 , R355 K356 R357 R466 , 在Omicron不但沒有改變,還增加到9個位點帶正電, 和之前的Alpha,Delta一樣,完全能 "靜電吸附", 能以"氣溶膠"黏上來 , 而不需要"受體"嵌合。
在這一篇 報告說明是繞過ACE2受體,黏上HSPGs而感染
ChemBioChem combining chemistry and biology 12 January 2022
https://chemistry-europe.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cbic.202100681
Charge Matters: Mutations in Omicron Variant Favor Binding to Cells
電荷問題:Omicron 變種中的突變有利於與細胞結合

SARS-CoV-2 有增強的正電荷群 , 能和 帶負電荷的 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醣HSPGs結合,獨立於結合Spike棘蛋白ACE2受體的模式 ,利於 SARS-CoV-2 黏上人類細胞 , 以雙重結合模式去感染人類細胞。
有雙重結合模式
只去看其中之一的 "抗體"嵌合S蛋白擋住病毒侵入 ACE2受體 模式 , 就以為有抗體是萬能 ?
完全忘記還有另一條感染路徑 "靜電吸附"HSPGs?
"抗體"是液遞出去了,也綑綁了病毒 , 沒想到魔高一丈, 被綁住了的病毒照樣『靜電吸附』黏上來感染
主要的保護力轉移為細胞免疫, 而非液遞免疫的抗體, 必須等病毒入侵後 , 活化T細胞免疫去清除病毒 。
無法擋在外面了 , 一定要經歷感染發燒的這段過程, 進來後才殺掉
當然確診
雖然無法擋住病毒侵入, Omicron和之前的Alpha,Delta病毒一樣"突破性感染",能被驗到PCR陽性,但是免疫系統不是只有"液遞" , 還有細胞免疫 , 疫苗 仍然事先讓T細胞產生了免疫, 做感染後的病毒清除 。
疫苗能減少重症及死亡 。

左邊"抗體"逃脫 , 但是右邊的T細胞能清除病毒
無法依賴抗體中和病毒 , 只能於侵入後再由 T細胞免疫清除掉病毒
由於抗體綑綁失效,不存在"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 但並非防線完全失守
打疫苗後 T細胞會記憶住這個病毒 ,將來病毒進來後, 會活化殺手細胞展開毒殺。 最終清除掉病毒。疫苗能減少重症及死亡 。
這個 "保護力"是來自入侵後清除 !本來就無法保護病毒入侵 和病毒繁殖
T細胞對於病毒的辨識不同於抗體
這些病毒蛋白質(抗原) , 是經由抗原呈遞細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分解成蛋白片段較小的肽(胜肽)。
胞吞 → 分解(蛋白片段較小的肽)→添加MHC2組成複合體 →抗原呈遞

APC包括 巨噬細胞、B細胞及樹突狀細胞, 能將抗原+MHC複合物質提呈給T細胞的一類輔佐細胞。T 細胞可以使用它們的T 細胞受體(TCR)識別這些複合物。
T細胞不必認整個 S 蛋白 , 它認的是添加識別記號MHC II且被胞吞的"更小的胜肽" , 病毒就算變種了,變臉了,造成抗體認不出來 , 但很難逃過T細胞免疫,會被認出來,一樣能將病毒吞噬 。
拿一個會被逃脫的抗體的高低來比較 ? " 比較一項根本不影響的因子 ?
由於靜電吸附",靜電吸附 ,靜電吸附
原本用於 "絕緣" , 擋住病毒S蛋白的『抗體』會失效 !
會突破性感染 , 以靜電吸附黏上來 , 抗體擋不了
不解?拿一個 會失效的『抗體』要比較什麼 ??
要靠 T細胞 清除 ! 不去比較 能清除病毒的 INF-γ , 輔助T细胞Th1 , CD4+ CD8+ ?
卻去比較沒有指標意義的 "抗體" ?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