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近日在WHO召開第148屆執委會年會時,公開批判美國、英國等全世界近50個富有國家或地區搶購3,900萬劑超量疫苗,甚至發生疫苗未使用就丟棄情形,藥廠為謀取最大利潤,也優先提供疫苗給富裕國家,相形之下,許多公衛條件更差、更需要疫苗的貧窮國家至今一劑未得,非洲的貧窮國家僅幾內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Guinea)獲俄羅斯捐贈25劑疫苗,他形容這種情況為「災難性道德淪喪」(catastrophic moral failure)的邊緣。
依照譚德塞設定的「近50個富有國家或地區」的界限,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歷年來公布的國民人均所得及購買力平價所得(PPP)世界排名資料,台灣的人均所得長年來在25名到30名區間,以在地物價水平計算的PPP世界排名更可躍進到第10名到15名區間,照理說,為了早日達到對新冠肺炎的群體免疫,台灣有足夠的本錢可以擠進搶購疫苗的「道德淪喪集團」,實際卻是一劑未得,甚至還比不上得到25劑俄國疫苗,被譚德塞形容成被富國集團欺凌的幾內亞共和國及非洲窮國。
台灣有足夠資本搶新冠肺炎疫苗,卻淪為一劑未得,比肩「窮國」窘境?更是「道德淪喪」,尤其台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先前還信誓旦旦表示可在1月22日前與「某藥廠」簽訂500萬劑疫苗合約,最快可在3月開始為第一線醫護人員、老人、幼童優先施打疫苗,當到時間又輕描淡寫,僅說疫苗廠的生產線可能有些問題致談判進度有些延遲,立馬又將「一劑未得」的窘境推遲。
被餵萊克多巴胺的台灣人,在權貴眼裡其實人不如豬,所以才有疫苗一劑未得的「道德淪喪」,台灣越來越像美國在這次疫情中死掉的40幾萬人,在兩黨眼裡,這就是淘汰低端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