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假如台灣公衛體系尚未失落,或許就沒有「口罩慌」

假如台灣公衛體系尚未失落,或許就沒有「口罩慌」

假如台灣公衛體系尚未失落,或許就沒有「口罩慌」


隨着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延燒台灣,台灣民眾出現一窩蜂的搶購口罩現象。台灣政府雖然很快地採取了一些調控手段來避免口罩的囤積和炒作歪風,包括統一調度口罩,統一訂價、透過全台各大超商和藥局通路讓每人限購三片等。日前,台灣行政院為增加供給,甚至拍板要斥資擴充口罩生產線,讓台灣口罩產量從每日約400萬片達到每日約1,000萬片的規模,台灣更有望躍居全球第二大的口罩產地。

儘管,台灣政府再三強調口罩供應無虞,請民眾放心。但依台灣政府現階段的調控作為,卻依舊無法有效解決口罩的配售問題,迄今多數欲購買口罩的民眾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例如有民眾就向台灣媒體抱怨到,自己「可能不是因為感染新型肺炎而死,而是因為沒睡覺排隊買口罩而緊張死」。

新北市長侯友宜在當地時間2月1日親自花上2小時、跑了8個通路買口罩,也是買不到政府配售的口罩。對此,侯友宜喊話台灣中央政府可思考以身分證或健保卡,來領取口罩,以確保人人都能買得到政府配售的口罩,該提案也獲台灣中央政府的採納、研議。

重視市場透明的澳門經驗

侯友宜的構想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參照澳門的口罩配售經驗。隨着武漢疫情的擴散、延燒,香港和台灣都出現了口罩搶購潮,但同樣與中國大陸有密切往來的澳門為何沒出現「口罩之亂」,關鍵就在於澳門政府在口罩配售上的調控得宜。

澳門經驗有何優越性?首先,澳門政府做到了讓市場能發揮公平效率的要件,就是讓口罩貨量的資訊透明,例如要求各藥房匯報每日口罩貨量,並在政府專門的網頁上公開各藥房的口罩儲量,也充分讓市民掌握各藥房的口罩貨量。

再者是,澳門政府不只限購口罩數量外,還規定民眾必須出示身分證,讓每人每10天最多可購買10片口罩,於10日後才可再購買,且價格只要8澳門幣。

目前台灣防疫指揮中心在當地時間2月2日晚間宣布,會研議朝向實名制來配售口罩。若台灣政府能讓口罩貨量被充分揭露,並加強監管,防止廠商或通路囤積,也許就有機會能相對平息當前民眾在恐慌和稀缺心態下所釀下的「口罩之亂」。

面對台灣的「口罩之亂」,以及人心對於疫情的恐慌和無措,台灣其實是相當有條件和利基能應對,但前提是台灣公共衛生體系如果還未如鏽劍封鞘的話。

重醫療、輕預防 台灣公衛漸失落

什麼是公共衛生呢?台灣保釣世代,長期致力於公衛體系改造的公衛學者陳美霞指出,公衛是基於人類健康問題的「公共性」為考量,認為健康是深受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影響,故公衛是盼以「社會集體」、「有組織」的力量來促進整體社會成員健康的一門科學和預防疾病的機制。

陳美霞在反省SARS疫情為何重挫台灣社會時就指出,SARS疫情之所以造成民眾無所適從、社會亂象叢生,並對社會、經濟帶來嚴重打擊,是反映和暴露台灣公衛體系在1980年代後的「自廢武功」。陳美霞表示,1980年代後在「市場化」和「醫療化」的政策邏輯主導下,導致公衛體系的能量日漸萎縮,且不再着重於疾病的預防工作。

為什麼會這麼說?這是因為台灣在1950年至1970年代期間,在政府大幅投資和發展公衛預防部門下,台灣曾經創造了引人注目的公共衛生成就。

台灣在光復初期有許多急、慢性的傳染病肆虐,但當時全台只有15所衛生所從事防疫工作,但到了1956年全台已有95%的鄉鎮有衛生所,至1975年遍布全台總共有363所衛生所,公共衛生的觸角延伸至基層各角落,而每個鄉鎮均有衛生所。

陳美霞指出正是在此基層預防性公共建設的政策指引下,台灣種種傳染病防治均透過衛生所的公衛護士、公衛醫師及保健員,挨家挨戶地接觸、拜訪,展開衛生教育、預防、監測、通報、調查等等大量的公衛工作,台灣才成功防治了曾經橫行台灣的大多數傳染病,使霍亂、痢疾、瘧疾、日本腦炎、肺結核、小兒麻痺等傳染病銷聲匿迹,併成功推動婦幼保健、家庭計劃和B型肝炎等預防工作。

然而,這樣足以抵抗疫情的公衛體系,自1980年代以後就出現鉅變。長期倡議台灣公衛改革的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即指出,台灣在「重醫療、輕預防」下公衛角色被忽視,在政府的醫療保健支出上,公衛的經費比重長年緊縮,比重不到5%。反映在基層的景況,就是「人少事多」,面對重大公衛事件爆發,如新流感、食安、登革熱,已不再擁有「小兵立大功」的條件和能量。

瘋搶口罩「慌」什麼

不妨大膽、反事實地設想一下:假如台灣深入基層,遍布各地的公衛體系若非如鏽劍封鞘,台灣在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時,或許就更有條件和能力來預防瘋搶口罩和人心惶惶的亂象。

以口罩之亂為例,人們的搶購行為,一方面是來自口罩配售機制無法充分發揮公平和效率,一方面也根結於民眾對疫情的恐慌。它都反映了人們在不信任集體機制(不論是口罩配售或公衛體系)能保障個人的情況下,因恐懼、失依下而採取的自保策略。

但假如公衛體系能有組織性的在基層從事衛教、預防、疫情通報、妥善處理居家隔離等工作,將有助於消解大眾對於疫情的無知恐懼。同時,遍布全台各角落的衛生所,其實也相當適合作為口罩配發的通路,若能彈性地增加臨時性的配售據點,相較於交由民間超商配售,更有助降低通路成本,並消解民眾擔憂口罩漲價問題。此外,搭配台灣已建置完善的健保卡系統,技術上要參照澳門經驗,以實名制配發口罩,保障每天「人手一罩」,相信這絕非是天方夜譚。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台灣雖擁有SARS的防疫經驗,但實際上卻仍未在SARS後,徹底省思公共衛生體系為何「自廢武功」,而不再能有效發揮「抗疫」和預防、促進公共健康的職能。

誠如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向台灣政府的疾呼,假如不幸地發生社區流行,基層衛生人員防疫的訓練、人力、物資和後勤網絡是否已準備好?面對疫情的謠言,學校、社區系統的衛教和雙向溝通是否已準備好?而針對新興及再浮現傳染病,整體基層衛生和預防體系是否準備好長期備戰?

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便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早早就提出的呼籲:「基層公衛保健,過去重要,現在更重要!」,並呼籲台灣政府需要長期投入以預防為重的公衛醫療體系,以因應未來新興與再浮現傳染病戰役。

如何重振台灣失落的公共衛生體系曾經「小兵立大功」的榮景,莫棄之如鏽劍封鞘,而令之金光閃耀,或許是台灣政府在因應「口罩之亂」和武漢疫情時應深刻反思的改革課題。
2020-02-03 23:36 發佈
一家人沒有每個人都搭大眾交通系統
居家的老人在家不會用口罩
農民在空曠地區工作不會用口罩
自己開車不需要用口罩
我自己武漢疫情爆發到現在只用一個口罩(假日還到郊外踏青沒用口罩)
家人互相幫忙口罩絕對夠
這篇是到目前我看過,最真切道出台灣醫療體系問題的文章。
不只是各地衛生所,其實以前政府推動家庭醫師制,各地區私人診所扮演第一線醫療診治工作,不必病病往大醫院跑。群體醫療制度,更使偏鄉衛生所得到地區教學醫院支援。
這些,大概都不見了!
im_maximus wrote:
假如台灣公衛體系尚未(恕刪)

推~
吃小菜.喝小酒.打小牌.摸小手.騎小車....看看小電................................................視!
2黨鬥太久了,
底下的人民也隨波逐浪太久了,
永遠都是別人的問題.
im_maximus wrote:
假如台灣公衛體系尚未(恕刪)

各懷鬼胎
武漢肺炎在台灣問題不在病
而是在蔡英文想藉此拿到WHO門票
民進黨更想挑起中反思想
達到永世執政的目的
lkk77 wrote:
一家人沒有每個人都搭(恕刪)

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全國每天有多少人口?
在密閉空間上班上課的人有多少?
兒童、孕婦、慢性病患者…等高風險潛在人口有多少?
每人每週2片口罩怎麼夠?

輸真慘不是說口罩供應無虞?
騙神!騙人民!
a0980000056 wrote:
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全(恕刪)


簡單講:

你平時沒在戴口罩的人 目前為止也不需要戴..
就是這麼簡單..
除非進入像醫療院所這些高風險場所..
所以 政府將口罩徵收 半數交給醫療體系及周邊藥局之類店面使用販售..

平時是每個人都通勤戴口罩? 還是每個老人都戴?

現在 目前為止 台灣沒有群聚感染案例
你都堅持要一天幾個口罩用 試問要像中國一樣..
嚴重社區感染 那要幾個口罩才夠?

今天政府改用配給制 真正用意何在?

看台灣人這麼愛搶愛囤 又整天講買不到..
那就把數量攤開來 大家配給皆大歡喜
反正政府也沒A掉 也把價格訂在那裡 這種零售價應沒啥好嫌了吧?

不夠?
大家公平 平均一天每日就是不到一個 你拿了一個
就代表有人根本拿不到 資源是會排擠的...

你很偉大嗎? 憑什麼你有我沒有?

如果有人一面批評買不到 又一面說這樣配給數量不夠..
那就請你出來主持 看你有沒本事無中生有
把台灣目前只有400萬片日產能 變成每天2000萬 甚至更高的水平?

我個人認為 也不能怪百姓這麼愛搶購
畢竟現在疫情確實還在擴大爆發中..
恐慌是正常的..

但現實就是: 口罩產能不可能短期間大量提高 而且這樣提高的結果
未來還得付出一大筆成本來把它"復員" 只有最不得已時
才能這麼幹...

口罩夠不夠? 當然夠...

現實就是不需要戴口罩的人不去搶 怎會不夠?
如果大家都要一天搶一盒 政府無法提供給我就是XXX
那麼 全世界的產能都供給我們偉大的台灣人 那也是不夠的...

等有人因為沒口罩而染病再說吧 現在搶購都是在浪費生命而已...
YC_Jiang wrote:
簡單講:你平時沒在戴...(恕刪)
一開始的情況就是這樣 是蘇貞昌非要禁止出口 又搞徵收才造成大家去搶
rt442 wrote:
一開始的情況就是這樣 是蘇貞昌非要禁止出口 又搞徵收才造成大家去搶
(恕刪)


回頭看衛生紙
你還會認為不禁止出口不搞徵收
台灣人就不會搶購?
怎麼這麼天真阿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