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凱旋跟DUCATI一樣樂於挑戰消費者的語言能力,除了Bonneville之外,Thruxton這個車名其實也相當不好發音,尤其放了個X在單字中間,唸起來更不自然,不過如果學會了正確的唸的話,會讓你在朋友間聽起來感覺更厲害!因此在認識這台車之前,先來學「Thruxton」的正確發音吧!
首先,Thruxton其實是個賽道的名字,Thruxton賽道位於英國漢普郡,由於當時1960中期曾舉辦過名為「Thruxton500miles」的耐久賽事,而Thruxton Bonneville這台車最早其實是放在Bonneville車系底下,以Bonneville T120為基礎打造而成,所以實際上車名是以Thruxton Bonneville的名字推出,就是為了跑耐久賽事而打造的認證用量產車型,而直到2004年才以Thruxton 900的名字成為獨立車系。

某種意義上來說,Thruxton其實是以賽車為基準打造的,因此也成為凱旋旗下復古車型中的性能標竿,說到賽車總是會讓人聯想起整流罩一類的車身配備,不過實際上綜觀Thruxton車系歷史,也僅在Thruxton R車型上偶爾出現而已,其餘版本多是以所謂的NK(Naked)的樣貌出現。

不過,帥的設計人人愛,全新的Thruxton 400就採用了Speed 400為基礎,換上造型與其說是Thruxton風格,不如說更接近Speed Triple 1200 RR的現代風格頭罩,雖然在造型選擇上背離了一點老味,但是視覺平衡感其實維持得還是相當不錯。

而這次推出的Thruxton 400其實在諸多細節上都與原始車型Speed400不同,最直觀的就是Thruxton 400配備了一組半罩風格的整流罩,搭配一組分離把手跟端子鏡,油箱造型也是新設計,此外坐墊設計也不同,車尾不分新增了一組類單座蓋的罩子。

軸距部分小幅縮短,從1,386mm下降到1,376mm,做高從803mm下降到795mm,車重則從179kg上升至181kg,前懸行程從140mm小幅下降到135mn,後懸行程反而從120mm提升到130mm,馬力部分從40ps@8,000rpm提升到42ps@9,000rpm,最大扭力部分並沒有帳面成長,但湧出轉速從6,500rpm提升到7,500rpm,由此可見整車設定從著重舒適性與後端承載性,改為更注重前後荷重平衡,強調運動性的設定。

售價部分意外的並不是400系列中最貴的車型,Thruxton 400的售價為274,137盧比(約合新台幣93,600元),比同車系最貴的Scrambler 400 XC的294,671盧比(約合新台幣106,608元)便宜約七千元,首發車色有白黑紅黃四色,如果依照前例,本車應會有公司貨、水貨雙管道進入台灣市場,喜歡的朋友可以密切注意最新消息!

不過我個人是覺得其實Thruxton 400跟Thruxton車系的血緣比較薄,外觀上其實跟Speed Triple 1200 RR(下圖)比較有關才對,或許實車引進後會在國內的凱旋車主社群中惹出一些爭端也說不定...

我是大K,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