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是30幾年的老公寓、自宅,
因住在小巷子裡、附近幾乎都是公寓,
雖然住了30幾年、但其實我們跟鄰居沒什麼互動!
(因為我媽不是很喜歡跟其他一起八卦)
我家住二樓,
前陣子一樓搬來了一個中年男子&他媽媽(坐輪椅),
樓下有鐵皮,
他們有個空間可曬衣&當車庫用,
但變成有時三姑六婆都會過去聊天!!
因為我們臥房前面雖有陽台、但剛好是他們的正上方,
所以他們在鐵皮那聊天很吵!!
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們聊天不懂節制自己的音量,
一聊又是很久!!
前陣子我姊想在房間裡看書,
已把窗戶關上+開冷氣+外放廣播,
依舊聽得到她們的聲音!!
(那時晚上七點多)
她叫我進去、但我覺得她的廣播很大聲,其實還好!!
她受不了後來去看醫生,
醫生說她有點恐慌症!!
她有下去跟他們說過、請他們小聲點,
其中一位阿桑就說她不知道七點不能講話!
另外有個阿桑就在旁邊圓說、我姊只是希望他們小聲一點!!
之後就有安靜個幾天!!
(我媽覺得還好、不想去因為這件事壞了鄰居的感情!!)
因為昨晚我比較晚睡(一點多),
然後早上七點多就聽到他們又在樓下聊天,
因為我太累想要繼續睡,
結果他們一直聊到要九點!!!
我後來起來很怒的跟我媽說,
後來我媽說要去菜市場,
過陣子我疑似聽到她好像在樓下跟他們講話,
所以我就下去看,
就看到我媽在那邊跟他們講!
我很怒的就跟他們說:不然你們繼續講、你(兒子)要不要上來聽有多大聲??
然後對方就說現在是白天、又是假日,
他也知道一般人假日放假想要休息、睡比較晚,
他也是因為假日想要做自己的事,
所以他們在包粽子!!
他媽就在後面說七點又怎樣?
那麼怕吵就去住XXX(台語我聽不懂)!!
他兒子就在說巷子口有修車廠,
他住一樓也覺得很吵、他也沒去說什麼!!
後面巷子的住戶常常一早就在打掃煮菜或半夜洗衣服的,他也沒怎樣!!
還說之前我們有下去說他在廁所裡抽菸(因為我們二樓廁所都會聞到!!)、他也把抽風的電線剪掉!!(其實也沒啥用!因為最近依舊有煙味)
我們也不是說怎樣、只是他們聊天真的超大聲!
而且他們今天就四個人、在鐵皮屋下講話真的是很大聲!
我完全無法睡!!
那男的就說不然就叫環保局來!
還說現在是白天、又不是聊到晚上十點還怎樣!
其實後巷的住戶會用好神脫拖地(因為洗拖把的時候有聲響)、洗衣服、聊天沒有像他們這們久!
所以我覺得後面沒他們吵!
後來我媽說那阿罵說叫我們搬去住的地方是公墓!超沒品的!
有時候假日下午睡個午覺、還會被他們的聊天聲給吵醒!!
晚上快七點丟垃圾,他們就聊到要八點!!
也不是說不准他們聊天!
老人家退休沒事做聊天很正常!
只是希望他們進去屋內聊或小聲點很難嗎??
傑克王 wrote:
30幾年的老公寓,...(恕刪)
我們之前也很有禮貌的跟他們提過、請他們小聲一點,
但他們依舊我行我素,
這樣是快樂和諧的社區??
jijerwang wrote:
三個女人就可以開一間...(恕刪)
我有試過用手機在房間錄音,
但真的錄不太清楚,
可能要放去陽台那錄吧!!
如果要外放可能也要用喇叭放、用手機放太小聲了!!!
littlesnow wrote:
說真的 無解
也沒犯...(恕刪)
說真的,
我家附近這好幾個月都有好幾間房子連續在裝修,
敲敲打打的聲音我們也都OK啊!!!
(假日依舊)
asiacat wrote:
換個隔音窗、隔音門如...(恕刪)
我們上禮拜已經有改窗戶了,
(但不是整個敲掉、是用加裝的,因為我家不方便動牆面)
有小聲一點,
但依舊聽得到.....
或做一些讓他們會想上來求和的,如地板上敲,但要注意法律上的權限到哪
建議有沒有較安靜的房間讓媽媽睡,年輕人是比較能夠調適的
基本上這種三寶是自私不管他人死活的,也聽不到人家的重點
小弟的社區就有一群三寶很愛在轉早處拿椅子坐在那聊天
且狗也很愛亂叫,吵到連我鄰居有養狗的都私底下在罵
曾跟他們提醒別在轉角聊天很危險,到不用5公尺處的公設涼亭較安全
他們就罵說我不讓他們出來聊天等等之類的
前陣子好像被罵所以收斂了,但最近又慢慢地開始
題外話
finatian wrote:
她受不了後來去看醫生,
醫生說她有點恐慌症!!
醫學分心理和物理
但偏偏心理是用"討論"出病症來(DSM)
就算看了也別吃藥
不然傷害了身體,問題沒解決就真的得不償失了!
一定會有人說他是"專業有執照"
那就歡迎去看看是如何得到執照
A問題導致某個症狀>問題沒解決>醫界藥商賺你錢>吃到最後掛的不明目
有個醫生(Dr. Thomas Kerr, professor of medicine at UBC)曾心有靈犀的呼應
"Too often, we’re looking for an answer in a pill, and too often, we neglect other treatment options."
出處
所以要自我調適,想想很多人天天在吵雜壓力環境下都可以過活
希望別成為"專業"領域下的犧牲品,並且能好好解決問題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