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台北,幾乎所有的建案都是大大小小的違建,很多人都不太知道.
其中,最嚴重的是一樓大廳或地下室,開放空間與獎勵車位違建,最多的就是一樓規劃車位,獲得容積獎勵,可以多蓋樓地板來多賣幾戶,結果,建商在審查完,塞完紅包後,將一樓二工改建,變成公設來增加賣相或另做用途.
基本上都是被投訴,監管單位才會"假裝後知後覺的來罰款或拆除"!!!
TVBS今天報導,有一建案,獎勵車位二工違建,被舉報後,監管單位對"管委會罰款",管委會向媒體投訴,據採訪,監管單位說如果管委會能夠舉證是建商改建,就可以免罰,改向建商罰款.
(台灣監管單位既是笨蛋也是推責任,幼稚園都知道是建商善自改建,管委會不可能沒事花大錢搞建設,哪需要舉證,此外,難道監管單位自己不用負調查之責.)
這個建案是在板橋嘛? 板橋投訴人真積極,上次有一個建案一樓開放空間也被報導違建,這次又是獎勵車位.
最後,就算是向建商罰款,金額也只是3~60萬,不到一坪的價格,不痛不養,建商多賣幾戶就早已賺了數億.
這樣的體制管理,貪污+輕罰,哪個建商會聽話?
相信最後結果,建商仍推的一乾二淨.
建商也可以威脅已進住的住戶,"我把它拆光改回停車位,但是我不負責美觀與裝潢,也不負責有接待大廳,看誰受的了?"
我一直認為,這些問題遲早會出事或糾纏不清,很開心聽到第一個上媒體的案例.
買房的人,好好審視自己的建案,不要再讓台灣太普遍的流氓貪心建商與貪污官員給欺侮了.
不要以為自己的建案或想買的建案沒事,向建商詢問或簽切結書,沒事沒人管當然好.
當一出事爆出來後,你才知道大條,沒有一個住戶能夠解決,沒有住戶承受得了改建.
不用相信建商品牌,帶頭亂來的,偷工減料的,都是那些上市上櫃的大建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