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鄰居的採光罩超越地界線

a520love wrote:
我想請問各位大大如果(恕刪)


人們會吵架?就是因為太閒,
老闆們為何獨門獨棟,也不佔停車位,因為要把時間拿來休息和作生意,享受生活。
你用得到那個地方嗎?
一開戰最終一定是雙方都有損失
是你的心裡障礙大?還是吃不了一點虧?
樓主很缺鄰居? 這不是跟我跟你買毒豬, 求你跟我做朋友一樣的意思?
jasterlee wrote:
樓主很缺鄰居? 這不是跟我跟你買毒豬, 求你跟我做朋友一樣的意思?

我覺得你比較缺德
拿樓主的事來搞政治宣傳
jasterlee wrote:
只是個比喻, 不要凡(恕刪)


千里家書只為牆,再讓三尺又何妨?

清朝的宰相張廷玉是安徽桐城人,他素來注重修身養性,頗得他人尊重,有一次,張廷玉回家鄉看望母親時,覺的家中的房屋呈現出破敗之象,就命令下人起屋造房。安排好一切後,他又回到了京城

他家的鄰居是一位姓葉的侍郎,也打算擴建房屋,並想利用兩家中間的一塊地方,張家也想利用那塊地方做迴廊,於是兩家爭執起來,張家開挖地基時,葉家就派人在後面用土填上;葉家打算動工,拿尺去量那塊地,張家就一哄而上把工具奪走。兩家爭吵多次,幾次險些動武,雙方互不相讓

張母一怒之下,把雙方爭執的情況,寫信到京城給張廷玉,希望他趕快回來處理此事,張廷玉看罷來信,不急不躁提筆寫下一首短詩「千里家書只為牆,再讓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封好後派人迅速送回家

張母原本以為當官的兒子會為自家撐腰,沒想到只盼回一封家書,張母看完信後,頓時大悟:為了三尺地既傷了兩家的和氣,實在不值,張母因此告訴鄰居表示願意讓出三尺之地,而且如果讓三尺還不夠,還可以再多讓三尺。鄰居見狀,深感慚愧,也表示不願侵佔張家的地,而且再自動讓出三尺,這樣一來,以前兩家爭奪的三尺地反而成了一條六尺寬的巷子,這也是安徽桐城很有名的「六尺巷」,巷道六尺正是雙方互相禮讓出來的

當地人紛紛傳頌這件事,引為美談,並且給這條巷子取了一個特別的名字-六尺巷,有人還據此作了一首打油詩:「爭一爭,行不通;讓一讓,六尺巷。」
就外觀來說這樣其實也不會很醜,前面有人建議不拆,但跟鄰居說清楚日後自己若有用途可以有拆除的權利,這點建議可以參考,不然一開始就搞壞關係,日後若有事情需要就沒得商量了⋯
其實我看樓主的說明 我比較在乎的是他釘到你的牆上這件事~
也不知他壁虎打下去有沒有做防水?
而且釘到你家外牆都沒交待?有夠不尊重人的
那你還需要跟他客氣嗎?
叫他把牆面的釘子拆了~狠一點叫他回復原狀~磁磚拆掉補好洞重貼
不然至少也要把洞補回去防水做好~
建議是講清楚~最好請第三方來確認是否越界~

如果要顧及和氣,那就簽個雙方都認知有越界問題的白紙黑字,但可以先不拆~只是以後所有權方如有任何處置不得有異議~還有若早成漏水或什麼問題須由對方完全負責的依據!

千萬不要拿什麼價金或租金~這樣以後上法院你站不住腳~因為你同意對方使用,也知道對方這是固定設置物,你還拿了錢~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