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748816 wrote:用水度數&用電度數~代表生活人口及社區使用活動人口 然後,出問題了~有個住戶家裡設備損壞,一期的水費比全體住戶加起來還要多....之後,又有住戶不滿了~我家沒錢換一級能效冷氣,所以我就該死....讚!?....個屁~越多因子越容易出錯,管理學的基本常識
sam_chou wrote:看最後贊成的%數多還是反對的%多,這樣是不是比較公平一點 真的了解管委會運作的就知道: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絕大部分社區也都遵循)規定的計票方式就是"雙承認"制,戶數跟坪數比例都要達標,才能通過
c3748816 wrote:這世界沒有所謂的"公...(恕刪) 真正公平的就是用科技來計算(整個社區用上百支攝影機去拍人臉......刻意遮蔽警報提醒)一戶人家所有住戶/朋友 為單位出家門<--->出社區大門這中間開始計權重搭電梯額外計權重水錶計額外計權重公共設施用多繳多,與坪數無關站在公設發呆、走路,就是要多算錢大家都乖乖關在家裡面,錢就繳的少
(1)有人提到電梯採用使用時間來計費,這點我不能認同;電梯整天下來,可能真正運作的時間不到 5% , 剩下時間都在 idle 。 idle的電力消耗也在100~300w,這部份至少占用90%的電力。這費用要算誰的?(2)個人觀點 : 坪數愈大,代表佔有社區的比例愈大 ,要繳的管理費也較多。 像是公司股票越多,話語權越大,要負的責任也愈大。(3)有關1樓要不要付電梯的電費。按照持有人應負設備正常運作的義務來看是必須要付的。但另有約定除外。像是買了房子,就算是還沒住進來也一樣要繳房屋稅,因為是"持有"所以有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