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新社區的屋頂都開始架起綠能設備,
從太陽能熱水器,熱泵,到一整片的太陽發電板都有
附近有一戶是架起太陽能發電板,是使用BENQ+台達電的電源管理器

一共16片,端午節當日,日照大概是我印象中最熱的台南85%左右吧
我在下午四點可以看到機器上顯示:
output 2387W
Today 27380Wh
下午六點,是還有太陽,不過雲厚,還是不下雨,大概還有兩個太陽的高度才下山
output 191W
Today 30320Wh
不知道是不是台南市的光電城計畫,是的話不知道要花多少錢...

這樣的發電績效不知道是好是壞...
我家是已經架了太陽能熱水器,應該是沒辦法在架太陽能發電板了吧

對了,太陽能面板要向南23度是為了冬天時,太陽可以直射嗎?
因為端午這天太陽明明是高掛在北邊,面板如果可以活動向北是不是效率會更高?
23.5度是因為北迴歸線通過台灣的嘉義,台灣的最北端基隆也就25.08度,最南端蘭嶼也就22.25度,因此若是採固定式,最佳角度向南23度左右其實沒錯;而一天當中陽光與太陽能板的相對角度也是一直變化著,要說陽光真正垂直也就夏至當天的中午12點整瞬間,為了當讓太陽能板達到最佳發電量自然是使太陽能板垂直陽光,但是考慮機械強度、複雜性及成本又分成雙軸和單軸追日,雙軸追日同時對仰角與方位角作調整使太陽能板垂直陽光,目前誤差角小於1度的技術已經很成孰,大多數用於三態族系的太陽能板,至於具機械結構較為簡單與成本優勢的單軸追日則是固定仰角,如台灣就固定於23度左右,僅控制方位角由東向西調整,因此太陽能板只有在特定時刻才會垂直陽光,也就是大多時刻中與陽光存在角度差,縱使如此也能提高25%~35%的發電量、與雙軸的30%~50%存在著差異,但是對於角度要求不若三態族系嚴苛的單晶或者多晶,在綜合因素考慮下還是有設置的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