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交給媽媽管理VS孝親費比重很重,這兩件是截然不同的事情。
前者毫無疑問的是塊陶,除非你熱愛幼教覺得嫁個老公要幫他餵奶換尿布也沒關係;
後者就要斟酌。
首先,你賺的錢是你的錢,要用在你自己和你的家(包含夫妻的小家和娘家),婆家屁事不關你一點;
同理,先生賺的錢是他的錢,要用在他自己和他的家(包含夫妻的小家和婆家),你娘家屁事也不關他一點。
這個觀念先放進腦子裡,變成脊椎反射。
觀念建立好了嗎?
OK,從這個觀念延伸出來,只要老公有充分的負擔到你們的家用和家務,剩下的錢他要存私房或孝親,妳都不該多問;
同樣的,只要妳有充分的一起負擔到你們的家用和家務,剩下的錢妳要存私房或是孝敬娘家父母,他敢問就直接賞他掌嘴。
所以,他一個月要孝親婆家多少,關 妳 什 麼 事?
妳只要整理歸納出所有的家用,講好兩個人如何分攤和一起存預備金就好啦!
如果你們一個月家用故定開銷是20000,一人拿一萬出來付,另外再一人拿一萬出來,去開一個只進不出的存款戶,丟進去做準備金,落實執行就好啦!
同理,只要是兩個人都有份的,就一起擔;除此之外,誰家的誰自己負責。
由此可證,現在房子是誰的?(婚前就有)婆家的。所以要叫妳一起出房貸,那是門都沒有,除非妳列共有。
但是以後你們自己買的,就是你們兩個一起負擔。
好,以上是基礎觀念。
接下來,要講比較深遠的,就是孝親費比例過高背後可能的意義。
就像前面有人講的,獨子嗎?有其他姊妹嗎?或是有手足但狀況不好?或是父母已經沒有收入也沒有財產?以後公婆百年了,遺產歸誰?或是公婆單純覺得兒子不會存錢,強迫(幫)兒子存?
就算眼下負擔得了,這些問題還是必須細想過一遍,評估自己能不能接受。
家裡的財政計劃由誰主持,我覺得是很枝微末節的事,他不會,妳會就好啊,這是兩個人自己去協調好就好的事。
除非,他連婚後的家庭財務都要交給婆婆幫你們打理...那妳就自己評估看看婆婆的理才能力,以及自己的接受底線吧!
老娘他媽的就是個有病的公主!
如果你們是住在婆家,要給費用是正常的(雖然我家就有人不給)
但是要考慮
1.兩人是否要生小孩
2.兩人有沒有要買車
3.男生的錢是都給媽媽管,是當成孝親費,還是一部分孝親一部分婆家的家用
4.婚後兩人金錢是各自管還是上繳婆家
先衡量兩人的共同開銷後平分(看誰要管錢,最好一個獨立戶頭),再保留一部分薪水以供不時之需
給婆家的可以分成 孝親費 跟 家用
孝親費可以固定支出
家用可以在一個基數上進行增加,假設兩位一個月總共給婆家2萬,遇到報稅繳稅或是過年過節就要多拿出來
加上有講到房貸,房貸部分不要拿自己的錢出來補貼,只能補貼在兩人的花費上
或是男生自行加碼給婆家
房貸會是你嫁進去之後爭吵的重點,一定會說 因為你嫁進門所以兒子給的錢變少了,要好好跟男生溝通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