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了想吃東西,很正常。 飽了與否,孩子自己會知道,請尊重孩子的選擇。
若正餐吃太少,就要檢討:是否因為零食沒有克制?或餐前還在讓孩子吃零食?
如果孩子吃很少,就覺得飽了不想再吃,尊重孩子。但請堅持原則:到下一正餐前,除了水或牛奶,不准孩子再吃任何其他零食。
令堂餵食方式不妥,為何溝通無效後,樓主夫妻不接手餵食的工作呢?而是任由孩子被摧殘?
對的,我覺得這樣的餵食方式,就是在虐待孩子。
『沒想到我媽在出去的過程中,大概突然失去帶小孩的重心,打電話給我岳母講這些事。而我岳母打電話回來給女兒,大概就是說要跟長輩好好溝通,不要讓她在外面浪流連。』
這句話我的理解是:因為樓主太太的問題,讓老人家有家歸不得。
樓主太太如何能不發火。
『我問我媽為什麼要講這個事,不是說要給彼此一些空間了嗎???而我媽回說她講這些也沒什麼,主要是希望她父母能過來玩,以及安撫她。』
這句話我的理解是:「安撫她」 的言下之意 = 唸唸她 = 糾正她 錯誤的/不尊重長輩/的行為 。
『因為這些事情,我太太已經一年避著我媽,沒再正面說話過,也因這樣準備搬出去,看有點距離會不會更好一些。這一年我居中希望能化解這些的問題,希望家庭能夠正常,不要彼此都不說話,但我跟我太太溝通時,都會說我在逼她』
這句話我的理解是:樓主認為這是二個女人處不好的問題。
但我覺得二個女人現在會變成這樣,最大的問題是樓主。
婆婆的心態:( 指的是普遍的情形,當然不是所有婆婆都如此 )
多年媳婦熬成婆:想當年我當人家媳婦時,是怎樣怎樣辛苦、婆婆對我怎樣怎樣不好。現在的媳婦已經很好當了。
有了媳婦忘了娘:含辛茹苦拉拔兒子長大,付出多少金錢跟心力。才結婚,眼裡就只有老婆。當年那個會黏著我撒嬌的兒子呢。
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我養大了這麼多兒女,該怎麼帶小孩,我會比你不懂?
媳婦的心態:( 因人而異 )
我沒吃過你家一口飯,我該孝順的是我的父母。
我是跟我老公結婚,不是嫁到你家,別拿長輩身分壓我。
都什麼時代了,還在用過時的那一套教養小孩。
基本上,婆媳就是二個立場不同,身分不對等的人。
除非婆婆明理,把媳婦當成朋友 (千萬別說 把媳婦當成女兒,自欺欺人罷了。) ,認為媳婦是「與兒子攜手一生的人,媳婦好,兒子和孫子才會有一個快樂的家庭/人生。」
不然就是,媳婦願意放低姿態,遵循傳統那一套。
二人才有可能減少衝突。 ( 僅僅是減少,不可能避免,家人都會意見不合了, 何況婆媳。 )
如果以上二點,2人都做不到,那麼就保持距離,讓距離產生美感。
何苦強求2個不對盤的人,為了樓主一己之私,硬要把她們送做堆?
最重要的是,相處有衝突,樓主一定要跳出來扮黑臉,不能由老婆出面讓婆婆不舒服。
黑臉都讓你當完了,才能避免陷太太於不義。
兒子再怎麼樣,當媽的氣過就算了,事後還會為你找理由。
但,媳婦或婆婆的一句不趁心的話,可能會讓對方記一輩子。
別當傳聲筒:
婆媳對你抱怨彼此的話,到你為止就好,千萬別再由你傳到對方耳裡,讓對方知道她被 婆婆 / 媳婦 說了什麼。
所有的意見,都是你的意見,而不是「太太說:......」或「我媽說:......」
婆媳關係好不好,有很大的因素要看的是,太太的另一半到底是 神隊友 或是 豬隊友 了。
孩子長大了,本來就會有自己的人生/生活,不是住在一起才叫孝順。
放假時,樓主可以帶孩子回去看令堂,太太不想跟著去的話,尊重她就好了。
看看她過年時,是否可以回去團圓一下。
有一個自己的家,樓主太太能當家自主,讓太太能感受到樓主是愛她、挺她、在乎她的感受。
夫妻感情深了,與婆婆距離遠了, 時間久了,衝突所帶來的傷害感淡了,
裂痕才有可能修補。
而不是你現在急於求成,反而讓太太覺得你一直在逼她,讓她不惜考慮離婚。
樓主可能沒法體會太太的心理壓力,讓太太覺得她在孤軍作戰。
換個想法,婆媳二人的出發點都是為了愛孩子,只是觀念、方式不同,
婆媳二人也都是樓主最愛的人,
愛屋會及烏的,但樓主要讓太太感受到你的愛,現在先給她時間,空間去喘息。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每個家庭都有每個家庭的難處。
『我媽曾經跟我說,以前的我不見了,完全變了。』
感覺令堂 不時在向樓主抱怨 樓主及樓主太太,卻沒有反思自身在這段婆媳關係,是否有需要檢討的地方。
我也相信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7年的婚姻關係中,一定有大大小小的有形或無形的婆媳角力。而非如樓主所言,在生雙胞胎之前,她倆都相安無事。
心裡有疙瘩已久,而餵食事件及後續去向樓主太太娘家投訴抱怨,只是積怨已久、導致衝突發生的一個導火線。
今天不是樓主太太單方面要不要言和的問題,就算今天樓主太太願意低頭改變現狀,繼續住在婆婆家。
但【若是婆婆的心態沒有改變,問題的本質沒有解決。】
那麼下一次衝突的發生是必然的。
時代已經不同了,不可能用一句孝道,老人家就能為所欲為,相互尊重是基本的。
餵食只是這個階段的問題,後續若同住,關於教養方式的觀念差異,婆媳間誰要妥協呢?
當太太在教養小孩扮黑臉時,小孩子很聰明的,一定跑去找奶奶求救。
婆媳2人三不五時都跟樓主抱怨一下,尋求樓主的支持,樓主能忍受多久?
我自身的例子:有一次我跟婆婆說,小孩子不能太寵,該有的原則,還是要堅持。
婆婆理直氣壯的回我:教養小孩是你們父母的事,爺爺奶奶就是要疼孫子的。
(以上是以旁觀者及社會經驗的感受發言,若與樓主家情況不相符,尚請見諒。)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