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參考:
1.卡介苗:
卡介苗可以預防嬰幼兒的進行性原發性感染(progressive primary tuberculosis)如結核性腦膜炎和栗粒性腦膜炎等嚴重併發症。因此,在結核病中高度流行區,為新生兒接種卡介苗還是有其重要意義的,但不應作為控制結核病的主要措施。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在結核病中高度流行區,新生兒應儘早接種卡介苗。
2.白喉百日咳破傷風混合疫苗:
白喉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其致死率為5%~10%,並在小於5歲的兒童和大於40歲的成年人中可達到20%之高。[2] 白喉爆發雖然現在已經少見,但仍然存在,甚至出現在已開發國家。
嬰幼兒是百日咳高感染族群,即使是百日咳疫苗高接種率的國家,小於1歲以下的嬰幼兒仍然是感染百日咳、發生嚴重及死亡的高危險族群。嬰幼兒百日咳年紀愈小發生肺炎、癲癇、呼吸中止等併發症愈嚴重。特別是大約60%的嬰幼兒百日咳死亡是小於2個月,是尚未接受常規疫苗接種的年齡。
破傷風(Tetanus),為破傷風桿菌進入深部的傷口,在無氧的情況下大量繁殖後放出毒素而引起嚴重的神經、肌肉症狀,如牙關緊閉、肌肉收縮、四肢痙攣等。當破損的皮膚或粘膜被污染,或新生兒由於切斷臍帶時被污染,芽孢侵入致病.一般破傷風桿菌廣泛地存在土壤、骯髒的地方,如因意外導致較深的傷口感染破傷風,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五十以上,尤其是新生兒及五十歲以上的老年人死亡率最。
3.小兒麻痺口服疫苗
小兒麻痺症是由小兒麻痺病毒所引起的疾病。人類是這種病毒的唯一宿主,大部分感染小兒麻痺症的患者感染後的症狀不太明顯。小兒麻痺症是全球性的疾病,在發明小兒麻痺疫苗以前,全世界都有病例,溫帶地區主要流行季節為夏季至早秋、熱帶地區在雨季。台灣於2000年由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告為小兒麻痺根除地區。
目前小兒麻痺症在開發中國家及小兒麻痺疫苗接種率低的地方仍持續發生新病例。台灣未完成疫苗接種者仍為高危險群。
陳 小 皮 wrote:
我自己是兒科醫護人員
其實我也會建議過一陣子吧~
不想生命開玩笑!
(恕刪)
如果這位大大真的是醫護人員
那真的更應該接受流感疫苗
因為大大要照顧的病患是容易受到流感感染的族群
要是大大感染到流感,會讓這些病患面臨被感染的機會...
這也是為什麼醫護人員施打流感疫苗是免費的
因為這也是醫護人員職業上的道德義務之一...
當初會這樣說是因為,雖然疫苗到現在兩年多了,但是兩年前只要有出事,負責的政府單位就說是小朋友體質的問題,不是疫苗的問題,照這樣的邏輯來看,不認為是疫苗的問題,當然也不會去做修改更新的動作,何必要讓小朋友去賭,結果那個十一個月的小朋友的不幸,今天剛好有去大姊的店吃東西,有問到疫苗的問題,她說本來就沒有想要打,但是姊夫跟她公公婆婆覺得要打比較好,不過也剛好有這則新聞,所以也沒有打了,我才把上述的想法跟他們說,我個人是覺得那些必要的才打(例b肝、小兒麻痺…等)其他的能不打就不打。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