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千分之三的意義-面對聽損這件事!中章-輔具_助聽器篇

看到這篇文,我想說說自己的經歷:
19年前,我的雙胞胎出生了~
弟弟出院前,自費的聽力檢測總是沒過關。
該院耳鼻喉科反覆檢查後,下的診斷是輕度聽障,
經由轉介到某基金會,評估是否裝置助聽器。
在基金會重複檢測,也是認定這孩子輕度聽障。
要我們回去考慮為孩子裝置助聽器,以免影響其學習。
一個月後,我們覺得應該再尋求其他意見。
後來找台大醫院小兒耳鼻喉科~
醫生仔細看診後說:「孩子耳朵積水,當然聽不到啊!」
後來兩耳裝小管子解決了~
手術後,聽力檢測全部過關。
我們夫妻永遠感謝那位老醫生!
Milu握握手
Milu握握手 樓主

新生兒或早產兒好像真的滿容易因為積水或羊脂塞住導致誤判,一般如果為20-40分貝輕度聽損,有些醫生是會建議再觀察,有些會比較積極療育。

2021-11-25 10:02
duncan570730 wrote:
媽媽真是一邊養邊學,...(恕刪)


會建議您先做的部分是:
1抽血檢查基因確認是否是基因導致聽損(前庭基因波動大,聽損狀況可能越來越嚴重)
2安排做電腦斷層或MRI,我女兒做過MRI確認構造沒問題。
多數成人一開始配戴助聽器會很不習慣,因為環境所有音源透過助聽器放大會很吵雜,但電子耳也不見得是最後選擇,因為電子耳是用機械模擬出聲音,因此聽起來可能會比助聽器還更奇怪,也需要透過語訓熟悉,所以建議可以先與醫生討論看看!

一般來說,如果有聽神經、耳蝸圈數正常,經醫生評估後確認可以植入電子耳,那只要植入後多語訓,清晰度應該是比助聽器好。

我女兒之前開刀住院3天,第一天檢查,第二天開刀,第三天開頻出院。不過有的醫生不是這樣,所以還是要看看診醫生及醫院的安排。
(我女兒當初找陳光超醫生執刀,或許您也可以先去讓醫生看診評估看看)
祝福您找到問題圓滿解決❤
電子耳真的是很偉大的技術啊!!
但無論是助聽器或者是電子耳,
聲音經過放大或壓縮後,聽者聽見的聲音,
與正常聲音還是有落差,聽能口語訓練才是真正挑戰的開始!!

爸爸媽媽真的很偉大~^^~
孩子努力不懈更是優秀~~加油!!!
看了很心疼孩子的狀況,媽媽加油!
Milu握握手
Milu握握手 樓主

有的,後來我們還是有植入一耳的人電子耳,成效也很好,只是因為我們前陣子剛換沒開刀那耳的助聽器,加上族群有些家長在詢問助聽器的事,所以我就先整理助聽器篇^^謝謝您的關心跟留意[含情]

2021-11-29 11:00
很棒的分享文,讓一些大家了解到身邊一些不同到人群
We saw the tears of age, felt grief in our own space
原来孩子有听损要注意这些事项,涨知识了!!
自己也有听损...虽然不严重...不过我也有做過兩次耳膜,用於保護聽力及舞台監聽使用,耳膜確實不容易調整好,有時候還要擔心嘴巴閉合造成的耳膜不貼合而漏音的情況。
不過佩戴與取下耳膜/耳機...真的就是孰能生巧!
我个人在戴上与取下...都是使用“旋转方式”,耳机非常容易就“滑入”耳道。
我兒子單側小耳中度聽損,能獲得的社會資源十分有限,大約六個月時幫他配開始配耳機,現在在幼兒園可以搭配音靴讓老師的聲音更清楚。目前在國外似乎已經有微型助聽器和仿真義耳,希望未來能夠引進國內讓聽損族能更有自信



布萊客

小朋友的表現都很棒

2021-12-03 10:02
Milu握握手 wrote:
當初因為製作「3000(恕刪)


雖然寫起來的語氣很輕鬆
但我相信背後還是有自己的辛酸

希望孩子的未來會更好
https://www.flickr.com/photos/roxsoul/
Milu握握手
Milu握握手 樓主

謝謝~確實最辛苦最心酸的已經過了!早期面對問題並開始療育讓我們現在開始有倒吃甘蔗的甘甜。

2022-01-20 10:49
查了一下電子耳原理

Milu握握手
Milu握握手 樓主

很多人以為開了電子耳就不用再配戴輔具,但其實還是要再搭配處理器!不過電子身對於重度或極重度聽損者幫助真的很大!

2022-01-20 10:46
以前認識也是聽不見的女同學,唸普通班,看他生活也很自在,後來結婚後也是很幸福
Milu握握手
Milu握握手 樓主

目前我女兒也滿快樂的XD希望她能一直保有樂觀開朗的心態成長!!

2022-01-20 10:44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