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閱讀器入手心得 ( Kindle 2 )

電子書閱讀器入手心得 ( Kindle 2 )

  想想遠離校園生活之後,沒去讀什麼書,期間零零落落的啃了幾本,但看最多的還是工作上需要閱讀的東西,且大多是在電腦前閱讀。然而,今年去逛書展時,碰巧遇到幾家廠商把電子書閱讀器擺了出來,於是在展場上,一開始接觸到的是國產的 Green Book ,然後是國外 Amazon 的 Kindle 2。Green Book 展場價差不多六七千元,但外觀看起來相當普通,不過可以外接記憶卡,Amazion Kindle 2 操作起來也令人印象深刻,但主要會關心的部份還是中文能否正常顯示,以及能支援的檔案格式有哪些。

  在書展初次試用這所謂的電子書閱讀器後,回家就開始作些功課,了解一下目前電子書閱讀器的發展概況。價格上來看,可以知道目前是居高不下,這樣的性價比也更會令人思考是否值得在這時入手。而說到目前最令人矚目的產品,還是 Amazon 的 Kindle 2,但一開始我對 Kindle 2 的遲疑,在於聽說其無法正常顯示中文,後來才聽說有更新可以讓 Kindle 2 讀取原生的PDF,並顯示中文。不過看看 Kindle 2 的其他方面,其不能外接記憶卡,但有內建英英字典,這點在閱讀原文書方面多少會方便些。但回歸到最令人擔心的還是價錢方面,如果說要以一萬元左右的價錢入手這樣的產品,一定也會希望其至少擁有一定的基本功能,所以也開始觀望其他機種,只不過就台灣來講,電子書閱讀器的話題才開始剛熱絡起來,能選擇並且買的到的機種,也真的實在有限,相形之下對岸還熱絡了些。

  其他廠牌方面,韓國大廠 iriver 也推出了 Story 電子書閱讀器,並且也在對岸鋪貨上市了,所以對岸可以看到非常多相關的討論,不過入手價似乎比 Kindle 2 還貴。記得當兵時用過 iriver 的 MP3 播放器,音質頗佳,到目前音質播放部份我還覺得比 IPod 好,而 iriver 當時也的確以作 MP3 播放器聞名,不過 IPod 的熱賣也應該使其銷售相形褪色吧,不過 iriver 能進入電子書閱讀器的市場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就外型來看, iriver 外型跟 Kindle 2 很像,比起其他廠商外觀設計的很好,支援的電子書格式也比 Kindle 2 豐富,重點是還可以外接記憶卡,但字典翻譯的功能聽說只有韓版才有,不過台灣要買還不容易,網拍只有一家商家有進,但國內代理商也有要準備代理了。

  關注 iriver Story 一段時間後,發現其唯一的問題是讀取上常有當機的現象,這同時也出現在國產的 Green Book,顯見這類產品剛開始發行時,還是有一些軟體設計上的瑕疵,大概也有待之後的韌體去更新做改進。而放眼看看對岸出品的電子書閱讀器,可以發現早已發展的比台灣快,一開始注意到翰林的品產品,聽說某一型號有即時翻譯的功能,可惜台灣要買不容易,價格也有點高。所以轉而注意到了另一部漢王推出的 D21,這台可以說大部分的功能都有了,可外接記憶卡,也可作字典的查詢,並且有觸控功能。原本還有注意到 Sony PRS-600,想要的功能也幾乎都有,但聽說面板顯示部份有反光的問題,所以就打了退堂鼓。

  就這樣看了一個月,正期國內 BenQ 開始銷售其 nReader K60 電子書閱讀器,此台可外接記憶卡,沒內建字典,但有觸控功能,缺點大概就是反應慢,也差一點就有點想買這台,因為入手容易,保固方面也應該比買水貨好,但其實最想買的還是對岸的漢王 D21,只不過請人從大陸代購要等一段時間,猶豫了一陣子,就覺得以目前來說買這些產品可說是有一好沒兩好,應該算是產品發展初期可見的現象。所以早買早享受,但價位高的道理也一樣存在。就這樣東看西看,最後還是決定從網拍的國外代購買家,去手 Kindle 2,剛好是賣家說有現貨,可以隔日到貨,考慮沒多久後我就決定入手了。買時也注意了一下是不是國際版的 Kindle 2,這樣在可以在美國以外的地方連上網路。

電子書閱讀器入手心得 ( Kindle 2 )

  隔日,入手 Kindle 2 後,外觀給我的感覺很像拿到 Apple 的產品,質感很好。顯示上,Kindle 2 是 16 灰階,目前許多產品還是 8 灰階,這關係到畫面顯示的層次跟字體的細膩度。而入手前,也已準備好幾本電子書文件檔可以上傳上去,Kindle 2 支援的文檔格式偏向自家,支援度比較單調,是 MOBI 、 AZW 跟 PRC 格式,而且用這些格式才能查詢字典跟放大字體,所以得預先把要看的文件轉成這些格式,這大概是 Kindle 2 不方便的地方,但對我來說還可應付,如果只是要直接上 Amazon 購買原文書就不會有這樣的不方便了,同步一下書籍就自動下載到 Kindle 2 裡了。而轉檔後的閱讀,除了 PDF 格式,都無法正常顯示中文,好在網路上有更換成支援 Unicode 的非官方 Patch,可以讓 Kindle 2 在讀取其他格式時皆支援中文,更新後果然中文都可以不限格式的顯示了。而更新這些非官方 Patch 還是得注意,畢竟 Kindle 2 國內沒有代理,要是把 Kindle 2 弄成磚塊也就麻煩了,不過 Kindle 2 採用 Linux 系統,比起一些電子書閱讀器,同樣多了很多破解或新增功能的空間。

  說到非官方的運用,原本以為 Kindle 2 只能使用英英字典,結果看了一下對岸的討論,竟然可以放上其他的英漢字典,雖說 Amazon 也有在其網站上販售其他不同語言的字典,但似乎還沒有販售英漢字典的樣子,所以第三方可資運用的英漢字典出現,對閱讀原文資訊有需要的人來說可是非常方便的。

電子書閱讀器入手心得 ( Kindle 2 )

  目前電子書的發展,我覺得如同大家所說的是卡在出版商的配合,還有數位保障等問題,只要各方能配合,閱讀器價錢成本能壓低,必定能大放異彩,而走向彩色顯示也是必然的趨勢。但主要關鍵還是在 E-Ink 電子墨水技術的出現,這種面板在翻頁時才會耗電,顯示時不會耗電的技術,大大的延長了整本閱讀器使用的時間,要是看一下就要充電,拿到外面用一下就沒電,那會很令人掃興,E-Ink 無背光,相對也對眼睛好一些,不過看一陣子還是要休息一下的。

  Kindle 2 入手多天後,使用上是算滿意了,於是腦筋開始動到週邊去。保護套,國內買不到,於是又得請人從國外代購。就這樣,原廠皮套入手後,發現其質感也是很好,保護上也不錯,而有無保護套的差別除了保護上的作用,就是純用 Kindle 2 的時候可能有點顯眼,或高調,但裝了保護套別人就不一定知道你在看什麼,看起來就像拿一本記事本,不過這原廠保護套有設計上的缺陷,就保護套上是用其兩個鉤子去勾住 Kindle 2 左側的凹槽,因此左邊很緊實,但右側就有扳開的可能,如果一不小心扳開,左側就有裂開的可能,因此國外也有傳出類似災情,我的作法是在 Kindle 2 右側後方貼上魔鬼沾,來避免這樣的狀況發生。

  Kindle 2 用的傳輸線是 Micro USB,也就是將來手機會統一使用的規格,如果你買新一點的手機應該也是這種規格,網路上幾十元也就可以買到這種傳輸線了,配備上除了提到的保護套跟傳輸線,我也另外入手了螢幕保護貼,不過也是從國外買的,但裝保護貼的過程,我發現 Kindle 2 螢幕上有幾個暗點,但暗點可說是非常小,不影響閱讀。

  而說到螢幕,有人覺得 E-Ink 翻頁慢,的確,是會頓一下,但不同的產品間還是有速度上的差別,像我之後有去試玩 BenQ 的 nReader K60,翻頁就還比 Kindle 2 慢一點,甚至連整個操作上來看其 UI 的運作就很慢,軟體設計上的親和度明顯不比 kindle 2,只能說唯一的好處是有觸控功能。

  雖說 Kindle 2 可直接放上 TXT 檔去閱讀電子書,但我通常將要看的內容都轉檔成 PRC 檔,聽說這在相容性上最好,程式方面可用免費的程式軟體 Calibre 或 Mobipocket Creator 將各類文件轉成 PRC 檔,Calibre 甚至可以透過 RSS 訂閱新聞再傳到 Kindle 2 上,用 Mobipocket Creator 有個好處,轉檔過程其實是先轉成 HTML 檔,所以其實還可以針對轉檔的內容做編輯,像有些淺色在 Kindle 2 的灰階顯示會更淡,我會習慣從 HTML 中把它改成純黑色的,或看哪些內容是多餘的,也從 HTML 中把它刪掉,甚至做繁簡的轉換。

  文件的顯示上,之前說過更新 kindle 2 到最新版後,可以用 PDF 看中文,但其他檔案格式還是會顯示成亂碼,從 Google 搜尋 Unicode Fonts Hack,可利用此更新讓 kindle 2 在所有格式上顯示中文。另外檔案未傳到 Kindle 2 之前,在電腦上可透過程式 Mobipocket Reader 或 Amazon Kindle For PC 去做閱讀,兩個程式也都是免費的。

電子書閱讀器入手心得 ( Kindle 2 )

  功能方面,Kindle 2 雖然已具備上網的功能,但僅能以上 Amazon 的購書網站為主,其實驗性的網路瀏覽器還不夠完整,我比較希望可以有 WIFI 功能,然後可以下載 RSS 新聞之類的,這就蠻方便了,相信未來會有功能更完整的閱讀器推出。以 Kindle 2 來說,種種限制,其實很清楚的就是希望使用者透過 Amazon 的服務購買書籍,很類似 Apple 的作風,連電池也是內建的,無法更換,另一缺點,就是電子書只能擺在同一個目錄下,無法透過子目錄進行分類,擺太多電子書的話很難找,其他家的反而沒有這問題,不過 Amazon 已發表 SDK 讓其他開發者有機會寫運作於 kindle 2 上的小程式,相信未來應該會在操作上有些更好的運用出現才是。

  所以,現在出門只要一個小包包就能輕便的帶上這樣的閱讀工具,在外面如果有空檔諸如排隊之類的,想消磨時間就可以直接拿出來看,算是很方便了。所以對於喜愛閱讀的人來說,如果不計較太多電子書閱讀器與傳統書籍在閱讀上的差別,不說取代,也算是延伸了自己閱讀的空間,這玩意兒可以說是一個很不錯的發明了。而關於書籍來源,除了直接跟 Amazon 線上購買,網路上有所謂的古騰堡計畫,即專門整理一些無版權問題的免費電子書,可以找到許多不錯的書來看。

  不過對宅男而言,宅在家不就看電腦就好,是否需要這樣的裝置,其實也因人而異,用了一個月後我反而最常用它的時間是在家,隨手一握就可以閱讀東西,跟要特地跑到電腦前,或者打開筆電來看文件,還是有所差別,但如果我去旅行的話更會帶上它,這就不用說它的方便性了。有時看了一整天的電腦,這只是閱讀情境上的一個轉換,重點是你同樣在吸收知識,或著拿它在閱讀輕鬆的東西。當然,對於不喜歡閱讀文字的人來說,這樣的裝置也許有欠吸引力,但對於喜歡閱讀書籍的人來說,不論是閱讀小說或漫畫等內容,就像實體書信跟電子郵件的差別,電子化閱讀是可以開發的閱讀管道,更逢說現在已經一堆人習慣用筆電或 PDA 去閱讀各類的文件,所以什麼時候需要用到什麼方式去閱讀,其實是可以有選擇性的,而不一定非得局限於何種。

  而像電子書閱讀器這類的數位產品,對於趨勢的影響,會讓我們想到 MP3 數位音樂的流行,及網路新聞的出現,影響了音樂產業的利潤與經營,也讓報社開始生存維艱,數位化令廠商繃緊神經,但數位化確實是未來的趨勢,所以這些傳統出版業者除了冀望法律跟制度的配合,自己也得提早作準備。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文字版權的內容不受保障,出版社的生存受到影響,因此有人推測寫書人不易生存,資助文字內容提供者的保障降低,會大大的影響到資訊的提供,極端的講,就像大家都下載 MP3 而沒買唱片,唱片公司不賺錢養不起歌手,那何來提供更多好聽的歌給大家的道理一樣。

  我覺得即使這樣的情形出現,的確,是有點糟,但內容提供者始終會存在,只是以不一樣的方式出現,業餘出版者可能會變多,要靠這行吃飯反而要更有本事,文字版權的保障就像 P2P 出現的議題一樣,抓不勝抓,無法完全抑制,這就像科技走著快,但是兩面刃,當地法律可能跟不上,科技有發展但也無法完全保障內容提供商,那內容提供商思考的可能是如何帶出附帶價來值維持自己的利益,未來會怎麼樣,很難講。

  目前電子書閱讀器的發展,除了消費者的購買,就是其他產業運用的發展了,例如國外有學校單位實驗性的讓學生將其當成教科書使用。至於傳統紙本內容,原本就有其存在空間,除了掌握在傳統出版商的資源,也有待市場的選擇。過往的歷史上,的確也因為網路等電子裝置的普及,與更多聲光圖片效果的內容出現,讓純紙本閱讀的市場不如以往,這會是一個廠商利益與使用者導向可資利用資源的拉扯,而潮流會像一股流動,淹沒部份原本存在的領域,部份資金必定轉往原本沒有的領域發展,而只留下一定且足夠的開發者仍然留在固有的領域。電子式閱讀有其優點與缺點,就像比起閱讀紙本書籍,翻頁上沒辦法那麼直覺,說翻哪頁就翻哪頁,但攜帶性跟藏書性的方便,對使用上來說也加分不少,所以其他更人性化的功能,也就有待廠商等開發人員去擴充它了。

  這幾年,筆記型電腦的平價化、小筆電、觸控技術的普遍運用出現,到最近電子書閱讀器成為焦點,應該都算是科技運用的一個重要發展吧,猶記以前在看科幻影集時常看到類似的電子書閱讀器,講也講了幾十年,相關的運用才終於出現,這一兩年顯見廠商積極的佈署這一塊市場,應該很多人慶幸這樣的時代來臨吧,僅差大家都在等這產品降到一個合理的價位了。

  如果悲觀來講有人覺得作不起來,我想至少有個小眾市場也比起以前好很多了。而且總的來說,傳統書籍僅是文字的載體之一,文字又是知識的載體,有更多載體出現,不代表那一個一定會消失,而是端看怎麼運用,讓它增進我們的生活,我想這是最重要的。

======

以下錄了一小段操作畫面:


2010-03-02 14:17 發佈
台灣人又不愛讀書,你到可以期待電子書股票討論區.
AlgerChen wrote:
台灣人又不愛讀書,你到可以期待電子書股票討論區....(恕刪)

這東西我覺得不一定只光看台灣。
像我這種用PDA看電子書將近十年的玩家,其實最期待的當然是電子書的統一規格.
當然玩到後面 大部分的玩家都是自己轉檔,但是真要買的到高品質的電子書檔,大家應該還是願意付錢的.
目前台灣自己開發的電子書硬體廠商,說實話對他們的技術力跟與出版商整合的能力 真的沒信心.

以台灣的出版商眼中電子書永遠只會出固定那幾類的,這也沒關係
但是即使是固定的類型,你都買不到什麼新書的時候 那幹麻執作用特定的電子書硬體?

AlgerChen wrote:
以台灣的出版商眼中電子書永遠只會出固定那幾類的,這也沒關係
但是即使是固定的類型,你都買不到什麼新書的時候 那幹麻執作用特定的電子書硬體?...(恕刪)

我想至少國外還整合的起來,這樣就算國內發展的不怎麼樣,
至少還有廠商在製造這樣的東西,這東西就算不放電子書,
網路上那麼多資源(以合法的資源來說),照樣可當載體,
當然它現在因應而生也是因為在國外有出版商願意配合。

狹義來講叫它電子書閱讀器,廣義來說是資料閱讀器,
相信將來電子墨水應用在其他裝置如 MID 的話,
一些產品的定義應該會越來越模糊。

對以非投資者的角度而言在乎的會是這東西存不存在,
如何運用,對於投資者而言,還會在乎其能否大賣,
或在國內是否作的起來,我想差別在於此,
當然能有發展大家都樂觀其成。

最後,應該是作大作小的問題,但總比沒有好,
至少對未來來說,能有更多發展的契機。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