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z1688 wrote:使用了一個月電子書閱(恕刪) 電子書市場還沒完整發展........現在先驅者只能接受這種價格看看身邊有多少人有電子書閱讀器就知道了........等整個產業完善後.....我相信會走向訂閱制了從音樂的訂閱制到Netflix這種影像的訂閱制.........Apple開始推遊戲的訂閱制甚至iPhone都打算走月租了.......未來就是繳個年費就可以看某書商的所有書+雜誌了
許多人還是搞不清楚問題點。首先,對書商而言,電子書的成本並沒有比較低,因為實體書本的成本,是賣出那一刻就結束的,但電子書呢?除非讓人作實體下載,不然伺服器就要一直開著…但若讓人作實體下載,那『唯一性』是控制不住的。所以就算消費者認為電子書的價值不如實體書,但終究書商不可能大幅降價…畢竟成本就是如此。但對消費者而言,電子書最大的問題,並不是書籍有沒有打折這回事,這從一開始就不是問題,更不會是有些人扯的什麼年限、轉賣。電子書的最大問題,首先是來自於『閱讀器』上面。通泛性的閱讀器,就是手中的手機、平板,但LCD螢幕在長時間閱讀下,是比較傷眼的。於是有了電子紙的閱讀器,但這玩意的彩度不足、刷新率也不足,買回來幾乎也就當個電子書、電子筆記本。花了數千、甚至上萬買回來一個只能作有限功用的設備,很多人自然是遲疑,尤其絕大多數的人在閱讀的需求上,是一次一次性零散的,就算說什麼閱讀器能用上個幾年之類的,當下想閱讀的終究是那一兩本書,而一口氣要花上那麼多錢,許多人自然覺得不值。這就像電子菸一樣,我不去論吸菸的好壞,只強調,對許多吸菸者而言,菸價雖然越來越貴,但要一口氣花上數倍、數十倍的錢去買電子菸的設備,這還是捨不得的,於是就仍是一包一包的買…-到最後,要不就是仍繼續去買紙本書,就是用自己的手機、平板替代,但在這種『都用了替代品』的心態下,很多人的思維是去找免費的…當然,電子化也算是趨勢,但得有個引爆點,不然這種趨勢永遠只會淪為趨勢…-那電子書的出路?1.紙價上漲,只要環保團體之類的有動作,讓紙價狂飆一下,那電子書自然就吃香了,但這不太可能,因為紙的用途很多,紙價若狂飆,上廁所都可能會很痛苦了…2.打擊盜版,前面有說到,電子書還是有許多人在看的,但大多最後選擇了從網路下載盜版來看,那如果能解決這問題,雖然不太現實啦…3.教育用途,這個是我認為最有可能的,學校的書籍一般都是一次性的要買一整批,這自然也就跳過前面說到的零散需求,如果這些電子書的廠商能開竅一下,多與教育機關、學校合作,尤其中小學,用電子書取代紙本教材,這應該會是一個不錯的發展。
我覺得以消費者的眼光來看廠商不準,因為消費者根本不會知道廠商成本實際花了多少,比方說數位版的上架業績抽成(搞不好直接抽個幾十%)、廣告曝光費用、需要配合折扣的頻度....等等,我最近也才剛接觸電子書,我是用日本的kindle,主要是買漫畫,我發現他有很多老漫畫都賣得超便宜的,比方說一本11日圓之類的(甚至全系列整套0圓的也有),而且還是大合本唷,這個實體書不可能吧,還有的會提供前幾集0圓購買讓你試水溫(不只是租喔),這個實體的應該也辦不到吧,但這些其實都是廠商的行銷成本吧,我覺得對於定價,讀者也只能選擇接不接受,這也是基本的市場定價機制,但如果電子書的市場占比持續成長,那代表大部分的人是認同這個定價的,不是嗎?(看到上面有人提到訂閱制,我看日本kindle也有了,叫kindle unlimited,不過我沒用過就是了)
電子書是精英小眾, 對出版商來說是肥羊, 不宰白不宰.至於推廣到大眾.... 你看音樂大家都聽spotify , 電影看Netflix, 電動打xbox game pass.電子書普及的那天, 就是訂閱制普及的那天.電子書普及以後:想要把書傳給後代的會去買實體書;大部分買電子書人只會看訂閱的內容.對出版商來說:實體書: 傳統的東西永遠有市場, 只要努力就有錢賺訂閱制: 大部份的錢都被訂遊戲規則的人賺走了, 但是加入就有持續的收入生計不成問題, 只好加減賺買斷電子書: 小眾, 不宰白不宰的肥羊照我看, 原價賣是最有利的訂價方法.你可以去看看PS/Switch的遊戲, 數位版大部份都是原價賣PS: Kindle Unlimited 仍然是宰肥羊, 現在還不到電子書普及的時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