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還頗看好這塊市場的,電子書的意義在於它可以相當幅度的取代傳統書本,進而降低印刷,人事等成本,而不是瞬間讓傳統書本徹底退出市場,這從來都不是電子書的目的,事實上也做不到.
再者,電子書市場絕對是軟體跟硬體的整合,而不是像BENQ那種拿來看漫畫用的,有網友提到筆電取代電子書的可能性,確實,筆電如果做小於十吋的版本,看起來會跟電子書市場衝突,但其實這種事個人認為不會發生,首先是資源的問題,電子書功能是拿來看書,因此他有一個整合性的平台,讓你可以直接透過電子書無線網路,用較低成本購買電子書籍.這樣的平台基本上不會建立在電腦的基礎上,(網路上下載亞洲地區小說,漫畫那種,不在我們討論範圍,因為這個區塊的資源,基本上盜版很多,在經濟學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一般不會購買書籍.因此他整合性平台存在基礎較弱.)縱使是N & B 的電子書的 borrow system ,一種容許電子書資源暫時轉移到電腦上的機制,也是建立在電子書的前提上,而不是小筆電.小筆電要拿來看書,當然沒問題,不過資源從哪裡來?你要書商同意將版權擴張到非實體出版,首先你就得要說服他們盜版的成本小於擴張授權的利潤,否則電腦到現在也幾十年,怎麼沒看見博客來有賣電子版的書?
另外耗電量的問題,小筆電相對於一般筆電的用電量較優,不過基本上也不可能超過十個小時,這還是建立一般待機狀態前提上,如果上個網,看個電影,聊聊天,基本上你的電力剩幾個小時可以看書?電子書的功能就是以閱讀為主軸,頂多延伸出相關輔助功能,例如閱讀,字典,筆記等...他根本不需容納其他多媒體的功能,試想你會要求你買了一本書,會要他除了閱讀以外的其他功能嗎?因此很多人的批評,其實是對電子書的定位有誤解而將它定位成多媒體整合平台,而不是逐漸取代傳統書籍的閱讀平台.
還有網友提到另一個問題,電子書的螢幕用的是E-ink,筆電用的是LCD,進化版本充其量就是OLED,看不太出來有整合的可能性.很多不贊成的朋友可能沒有長期購買書籍的習慣,基本上如果是不買書的人,那電子書相對於他基本上是廢物,但對於有閱讀習慣的人,電子書會是一個值得注意的選擇,如果電子書會做不起來,那不會是被筆電取代,而是大家根本已經放棄閱讀了.
前景好不好,看看台灣這產業的法人 "炒作股"代表 元太(8069)
前二季景氣不好不要說, 第三季營收 40億,,獲利 5千6百萬..毛利: 1.2%
好棒的明星產業, 1.2% 毛利..
股價還7,80元.這更好笑..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