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之前我沒有在控制支出,因為消費習慣大致固定,每月都有結餘,記帳到後來發現純然浪費時間而已。
退休前試算,每年的投資報酬足夠工作時期的生活開支所需,也仍有節餘,所以理論上手頭的存款(含投資)仍會越花越多,應該不用擔心,所以開始過起快樂的退休生活。
現在退休生活過了一年,發現支出似乎越來越多,因為自己一直過著隨心所欲的生活。雖然很少花大錢,諸如買車或高檔旅遊,但隨興花掉的小錢不斷,結果是現在的生活開支比工作時期多,還節節上升。
如果投資理財一直很順利,繼續保持流入大於流出,倒也沒什麼好擔憂。但畢竟去年投資虧損,開始有些擔心(今年至今則是正的,帳面賺的也比花掉的多)。似乎應該擬些對策,不能讓自己無止盡的消費下去,畢竟天有不測風雲,由奢反儉難。
自己琢磨,有三種作法來對應這個問題:
(1) 設定預算,限制自己每月開支,大致就是量入為出的作法,讓自己的花費不至於失控。有節制的開銷也等於有節制的生活,不是壞事,但總會覺得自己的生活自由度受到限制,生活滿意度會因此下降。
(2) 修煉心性,讓自己依然隨心所欲,但開支的慾望自然減少。好處是隨時都活在最大滿足狀態下,但難點是不知該怎麼修煉。這與身體健康退化,活力興致衰減而減少活動與支出的狀況不同。
(3) 持續提高自己的投資報酬,讓自己不用擔心開支的增長。但這多半要付出更多代價在投資理財上頭。目前已經感到時間不夠用了。控制時間與控制花費,其實是一體的兩面而已。
也許還有其他方式可處理,只是還沒想到 (就別建議我再去工作了,我年紀不小了)。
其實退休時大部分時間都是自己可以安排的,並非所有活動都需燒錢。爬山走路,閱讀看電視,都花不了錢,都不是不能做,但難在讓自己相信這些不花錢的活動是自己最優先想做的事。隨便享用個美食、旅行、看表演、按摩、嘗試新鮮事物,都能讓你的荷包不斷變扁。但若一直壓抑自己減少新的體驗,生活的樂趣怎麼高得起來?
不知有沒有過來人,願意分享一下經驗,指點一下後進? 先在此謝過。
他們絕大多數的共同心得是: 開始(退休)的太晚, 很有時不我予的感慨. 這些人大多一生專注在自己狹窄的工作或事業上, 退休後突然視野開闊, 發現太多新鮮的玩意兒吸引他們並渴望嘗試. 這麼多年下來我還沒有聽過他們任何一人有要回去花時間賺取更多財富的念頭 雖然他們對既有資產管理, 無論是主動或被動, 還是很在意堅持的. 因為想做的事情太多了, 時間不夠用. 問起他們對退休生活的滿意程度, 我聽到有兩位竟然有同樣的想法 – 怕到了晚年會對此生有遺憾, 尤其是想做可是沒有做的事. 到了退休階段, 真可謂”過一天少一天”, 任何事情再來一次的機會越來越不可能了.
回過來看您的情形. 您沒提到現在是人生階段的哪一段, 除非您是屬於FIRE級人士, 如果您已經不是青壯年階段, 那麼您提出的這三個做法裡 第三項可能是最不實際, 也最難達到. 要提高投資報酬必須要承擔更大的風險, 這一般是年紀大的退休人士不能承擔的. 在這個階段不值得鋌而走險. 我必須同意您對第二項的看法, 雖然都可以操之在我/你, 可是畢竟說的容易, 境界或許難達到. 第一項依我看 只是必要條件 而不是絕對條件, 關鍵在如何控制自己的慾望能被自己的財務狀況滿足. 人到了退休階段要開源畢竟很困難, 還不用說是不是值得人生這最後的一段路程. 或許控制自己的慾望還容易些, 再說如果您得道成功, 這份知足的喜悅和內心平安是財富買不到的. 退休人士尋求快樂為第一要務. 怎麼讓我們自己快樂那就是每個人的造化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