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步去買IC通路特別股,2300萬年化報酬率約有5.5%,年領息126.5萬。
2.將2300萬的特別股進行質押 (升息後平均利率2.5%),約900萬,5.5%換算年領息49.5萬。
3.房貸年付利息成本15萬,股票質押利息成本22.5萬,合計總成本37.5萬。
4.淨收入138.5萬,如果你本人無薪資,綜所稅應該不用繳多少,嚴格一點考慮再升息或一些雜費支出,最年淨領息120萬。
單身一個人,一個人每個月有10萬元花,不用養家庭很夠了,本金也不會少。
灰狼01 wrote:
升息幅度的終點是無法(恕刪)
會這樣回,明顯不懂特別股!
另外我推的是「IC通路股」的特別股,而非其金融股特別股。
特別股優先於普通股配息,發行到期「原發行價買回」(正常期間為5年),每年「固定金額」配息。
如果挑剔有可能不配息,那你先去看大聯大和文曄歷史無一年度中斷普通股配息記錄,連2000年和2008年大崩盤都配息了,要再挑剔...那定存吧。
另外,五年後公司不收回,浮動利率要依5年期IRS進行調整利率,這二年發行的特別股浮動利率都是0.6X%,這周公告的IRS是1.6%,未來利率調升,那也代表特別股未來利率重設也必定調升。
特別股股價波動極低,18000多點到前陣子15500點,真的「大跌」了0.4元,現在16500點又差不多「大漲」回來了。
崩盤了,特別股絕對比普通股跌的幅度小非常多,到時可以考慮出脫特別股去換CP值高的普通股。
沒崩盤,就繼續領每年固定的股息收入即可,進可攻退可守。
股票質押,每個人都可以去申請,你的張數多金額大,質押標的越安全,談的利率越好。
灰狼01 wrote:
金融海嘯以來,個人認為尚未
1.固定利息是4%,但台灣對非金融股所發行的特別股都會有發行折價產生,尤其在發行的第一年,惟按發行條件是到期原發行價買回,故折價遲早會被回補,而折價利差平均攤給發行期間,合計簡單都有6%以上,加上質押再買進特別股,利差會再加大。
2.我認為特別股發行五年期間到期了,公司都不會收回,會按合約所訂的五年期IRS調整浮動利率,前2年發行時是市場利率最低點,未來重設利率一定更高。
3.不是所有公司發行的特別股都可以買,要看母體的配息記錄及所處產業,我個人認為IC通路股比金融股更穩當,未來或許會少賺錢,但至少都比金融股更有能力配得出股利,而特別股最重視的是配息信用,只要創造安全感,折價一定會被回補,收不收回也不重要。
4.我前面已經說了,台股指數大跌2000點,一堆個股大跌3成以上,而特別股也跟著修正了0.4元左右,至於質押斷頭應該要快20% = 特別股要跌近10元,我是認為那時應該是兩岸開戰了,另外我只進行質押「借款」一次,對於借出來的錢再買進,再將買進的進行質押(不借款),就可以提升維持率。
5.我認為複利投資,要在低點長期的買才有意義,現階段我認為風險小、保本、領取股息最為重要,如遇金融海嘯大跌,可將特別股轉換到跌深的績優普通股,說真的我也一直在等崩盤中。
6.投資的方法和選擇有很多,沒有誰一定對,只有什麼最適合自己,還有很多細節,要真的操作過才會知道。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