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薪水階級眼光放遠買房,用什麼存錢法最有效率?

我個人推薦兩金勘吉的倍倍儲蓄法
我常常在Youtube看(聽)理財節目。
存錢法、省錢法、少買、少吃大餐等等,
我一樣也沒照做,還不是存下8成的錢。
要花時間記那些小錢,不如不記。
我有在記帳,不過基本是花費超過仟元才會填寫。
因為…我整天就在家上網、看片、打電動,
幾乎沒花什麼錢,(疫情期間沒餐廰吃更不出門了)
就算花錢,也沒差那每個月吃大餐幾仟元的支出。
或幾萬元但可用好幾年的3C用品。
我的心得是,與其花時間去記幾十、幾百元的帳,
不如拿來開源,比節流更重要。

還有,我PS4 Pro賣掉了,用了三年,
趁這疫情期間還賣了個高價。
我3C用品都買好的,不用時就會賣掉,
這樣算算其實賠很少,但用的舒心。
月花費壓在1萬元內(不包含房租)
應該都存得到錢。

想想,若電信費每月1000元,
1年就1萬2千元,10年就12萬元。
每月1000元看似不多,但10年卻是12萬。
積沙成塔就是這樣,
買東西前,多想想,是想要,還是必要。
suchatkhun wrote:
自己是薪水固定的一般(恕刪)


1.投資自己多學習
2.有機會多跳槽,薪資增加比較快

先達到簡單的年薪百萬
跟你們建議我的方法:

先找一個最容易讓你心靈滿足又不貴的東西,例如:食物、風景名勝、看電視、看書、跟朋友聊天等
在存錢的過程中,這個東西不用太省(當然也不能太揮霍),我當初就是選食物

然後,除了你選中這個東西以外,其他全都要省,能不花就不花
東西能用就用,沒壞決不換新
我吃便當絕對雙主菜,餓的時候甚至一次吃兩個便當
麥當勞超值全餐+一個漢堡或炸雞
便利超商便當一次吃兩個起

23歲退伍第一份工作,我薪水33K,用此方法我還沒26歲就存到100萬
30歲時下定預售屋,33歲結婚,34歲交屋

存錢需要持之以恆,會失敗的人就是因為心裡最軟的那塊沒有被滿足
但如果所有都滿足,那一定存不到錢
所以選一個最重要的滿足,可以大幅增加成功率
祝大家都發大財,人人有房住
每月固定存錢成了一種興趣 ,買房雖然遙不可及但也是個希望
房租變房貸最有效率.第一桶金怎麼存?只有一招減少慾望,存錢法什麼的都是狗屁.
挑房選擇負擔少或者可以分租的,之後存錢的速度會變很快,因為你已經把你薪水最大的負債(房租)變成資產.
suchatkhun wrote:
自己是薪水固定的一般(恕刪)

分享一下心路歷程,同時也要繼續督促自己。
(剛才才回了另一篇XD 覺得這篇也通用)


開源節流

控制物欲


* 長期習慣:節省的行為要練習到自己能長期適應,而不是太激進每天吃泡麵逼自己太緊,這樣也撐不了多久。

* 優先順序:將收入劃分出食衣住行的比重,及依自己生存必須的優先順序,每個消費之前都再次問自己是真的需要嗎? 舉例我自己以前多年的消費習性,剛出社會那幾年吃一餐不超過50元,(不健康,建議要吃營養,健康最重要);服飾鞋包一年可能買不到一次,價位也都偏低夜市等級;頭髮一年剪一次一百元(跟我同年出社會的正妹同學每個月花七千弄頭髮)等等;其餘娛樂費會控制預算,非必要就不消費,我個人愛看書,休閒是有空時會坐在誠品看一整天書;那幾年手機始終用零元爛機,通話費每月不到兩百元。我月薪不到三萬的期間,每月扣掉所有費用含房租,每月可以存5000至1萬多。(當時好友都很擔心我怎麼這麼苦XD)
十年後很多同學完全沒存錢沒房(不靠家人的),我辛苦存到頭期買房,
雖然現在的我沒以前那麼拮据,但我想網購衣服或化妝品時,會先把物品放在購物車裡放好幾天,過幾天再想一想,有時候就會不買了。

* 開源:
1. 兼差:我認為開源比節省更有效率,但我本人平凡無能收入只有兩三萬而已,那幾年是實實在在又要支援媽媽的部份開銷、同時又要靠自己獨立生活又要還學貸的低收可憐蟲,回想以前真的好累。所以我有幾年是下班晚上或假日又兼差來增加收入。
針對兼差,有一次有一個老闆對我們說一句話: 如果打工是累積不到未來有幫助的,絕對不要做。
我後來覺得有道理,例如兼差臨時教學老師可以訓練台風及累積職涯經歷;但如果兼差做手工可能對未來幫助不大。不過我很清楚有些家境是不得已,某些條件限制下又經濟緊迫,只有這些選擇。我很小時候我媽也是正職以外在家兼手工, 因為要同時顧孩子。。。

規劃收入比例運用在長/短期投資


2. 投資:另外想分享自己笨的經驗,我以前不懂,大家盡量不要像我一樣傻傻每個月死存錢,我建議如果有存到一小筆錢,可以自己抓比例,將小部份的金額做投資,我近幾年才發現以前笨死了!別人投資才可以收入增加更有效率,但要依自己的資金額度和個性,評估風險承擔後果,再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

3. 投資自己:我在工作五年後開始會規劃,將某比例的存款有計劃的讓自己週末去上課,語文或運動課程,持續很多年,對我未來的國外業務職涯幫助不少;工作八年後規劃出國一年,回國後意外的對於我工作收入有助益。
所以建議大家可以依自己的收入比例及人生階段做長/短期的規劃。

* 另一種節流:個人觀察整體社會對於婚姻的觀念文化,加上房價物價等各方面評估,強烈建議「不要結婚生子」是人生規劃長期來說最好的路。婚姻及養育這部份又是另一個範疇,這裡不詳述。但真心建議想要結婚的人,先認真思考婚姻的結構、意義和風險,尤其是有生小孩的保守估計一半以上夫妻是後悔了。
若只針對節流部份,舉例我自己,我先生堅持要結婚時,我是無奈的建議,那不要辦婚禮、不要拍婚紗、不用鑽戒也不需要蜜月。這牽涉到價值觀,我個人不知道這些禮俗的儀式花這種龐大費用的意義在哪? 我看到的多的是婚禮鑽戒上千萬多風光,婚紗拍的多豪華多美,婚姻還不是痛苦或離婚的比比皆是。做這些浪費錢浪費時間的事,不如每個當下兩人用心經營關係的相處日常才是最重要的吧。


最後,想分享一下心情小語,跟標題無關,可跳過。
我很常看到市面架上的投資書或某些文章標題聳動類似「年收百萬的秘訣」或「二十五歲成為美商CEO」(隨便舉例而已),心裡就會翻八百個白眼,因為再看看那些內容,會發現大部份是手上已經有幾百萬資金去做投資。。。或那位超優秀青年從小家境優沃、國高中就歐美深造,成長環境有最好的資源。。。
或有時一些不熟的人聊天時驕傲的說他靠自己買房子,細問後發現他從小到大,吃住父母家完全無支出,人生沒打工過,唸書時每月零用錢有兩萬,水電費手機費交通費保險費甚至連車子都是父母提供。。。 我個人覺得這種就不需要特別提了,在我看來,這種條件存到錢是正常(滿滿嫉妒和心酸XD請不要理我)
我家裡單親沒錢(小時候爸爸到處欠債)、沒房,國中開始打工到大沒停過,家裡房租我一直要一起負擔,從小到大搬家次數絕對超過二十次,大學學費自己慢慢還,我沒有父母那裡可以支援我任何一點點資源,甚至因為單親無援而影響了放棄很多很好的事業選擇機會。。。。(這是另一層面的底層窮困惡性循環的社會結構,不贅述)成長過程從小東西,像同學很多人有隨身聽、手機到長大後機車、保險等等都是靠自己。

有時候會看到有些人說,現在這世代,月薪三萬一輩子買不了房。很多年前的我也曾經如此絕望過,但我在底層全身泥濘的爬那麼多年,前年也買一間小房子了。我還是想要說一句,只有願不願意這麼努力付出,是真的要苦很多年、很難,但真的不是不可能的。
dajenwang

看來對書籍我跟你有一樣的見解,看了一堆自傳說是如何靠自己成功的,最後都脫離不了家裡有錢,至今看過的自傳就嚴長壽先生的總裁獅子心含金量高點.

2021-07-07 4:01
Witcheer

嚴先生這本很多年前就是廣為大家讚賞 =) 

2021-07-07 4:03
八月二十 wrote:
找一個最容易讓你心靈滿足又不貴的東西

找一個最容易讓你心靈滿足又不貴的東西這真的好重要
也看過一些朋友為了存錢不出門吃吐司
錢是存到了,但整個人看起來就很不快樂
suchatkhun wrote:
找一個最容易讓你心靈(恕刪)


是的,心靈滿足才有動力前進
不然我身邊失敗的例子,都是因為忍不住了而失敗

但用食物當動力的副作用是...會胖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