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續補充債券的基本知識:
1.債券本質上就是把錢借給公司或國家的借據,所以會有金額、利息、發利息日期、還錢日期
2.但是在發行的時候通常購買的價格會低於日後還錢的價格(例如你買債券的本金是9500元,利息5%,到期時公司或該國政府除利息外,還會歸還你10000本金,並且利息是用10000的本金計算的,也就是每年給10000的5%=500)
3.不過實際上我們在市場買的債券已經經過流通了,所以價格都不會一樣
4.買債券主要會有的風險有兩個:第一個是價格波動的風險,簡單來說若不想持有到到期,而是中途賣掉,首先買賣價差已經有3%了,如果賣的時候價格下跌恐怕會導致賠錢,但是這種風險也有限,因為債券波動小,一年下價差多在10%以內,此前若已經收了兩、三年的利息了,那就不用擔心波動造成的影響
5.另一項風險是公司倒閉違約的風險,所以買債券要選擇投資級,也就是標普BBB級以上的投資級債券,一般來說台銀賣的債券都是這種等級以上,BBB~AAA級債券五年內發生違約的機率是0.82%,10年是1.55%。
另一方面台銀賣的多是無擔保優先債,萬一公司倒了要被清算了,除了員工欠薪之外,我們會是除員工外優先能拿到錢的人,在我們之後才是次級債,在債權人的錢都還完之後,剩下的錢才輪到股東們,也就是說買股票的人拿到錢的次序會比拿債券的人低很多
6.債券雖然有些每個月發一次利息,但多數是每半年發一次利息,如果中途賣掉的話,買方要給您前手息,也就是從上次發完利息後持有至今理論上該得到的利息,例如假設買的是10000元,6%利息的債券,然後您在上次發完利息三個月後賣掉債券,買方除了要支付購買債券的錢之外,還要支付你三個月的利息$150!
7.承上,債券利息不像定存利息,故能免去途中取回資金時利息被打折的困擾;也不像股票、基金配息,所以中除賣出時,次上發利息至今理論上該有的利息還是會拿到(前手息),並且利息是額外得到的錢,發利息不會對本金造成任何影響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