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現在的年輕人都說買不起房,以前的年輕人就買得起房嗎?

以前確實比較容易買房,
因為以前的人不知道房地產可以炒啊
所以以前房子很便宜,大多數人都買得起
真實的案例說明一切。
我認識不少年紀較大收入不高的人,在早期他們都買得起房屋。
大約民國70年代有送瓦斯工人買國宅公寓才幾十萬,有清潔工買不到百萬的透天厝,有基層公務員買電梯大樓住宅基本的三房兩廳才一百多萬,那時的家庭生2~3個孩子很常見,更早期的人生3~4個孩子也不為奇,因為孩子多,有些婦女要親自帶孩子沒去工作是單薪家庭,可見他們負擔得起。如果這些人活在這個房價千萬,格局像鳥籠的時代,他們買得起嗎?就算勒緊腰帶,踮著腳尖去買,還敢生孩子兩個以上嗎?
以前沒有強調生活品質吖!
外牆二丁掛、地板抿石子、木門、會漏風的鋁窗⋯⋯⋯⋯
跟現今的建材相比⋯
十幾年前新北外圍, 以及桃園1字頭, 十幾年後的現在房價漲了2~3倍, 你出社會的起薪漲2~3倍了嗎?
之前的年輕人確實比較好買房,這個議題在YouTube很多人拍影片了,搜尋三拋、五拋、全拋世代,看完大約知道他們的困境。
jack1357 wrote:
現在的年輕人都說買不...(恕刪)


望族後裔的生活比小老百姓過的還悲慘. 這故事很勵志.
因為以前搞三民主義玩真的
耕者有其田客廳即工廠
一堆人用現金買房能想像嗎?
以前小時候會跟父母到處去親戚朋友家作客,都會比較誰裝潢花了多少錢
現在長大自己去朋友家作客,變成比較誰裝潢省比較多錢
這個差異夠大了吧
古早年代確實比較容易買房
但以前的房子附近沒有捷運、全聯、7-11
更不可能有星巴克、costco、屈臣氏康是美
以前的房子也沒有電梯、收垃圾、收包裹
也不定有附室內停車位

現在都市化程度高,人口密度更高了
少子化造成鄉村人口流失,人口更往都市集中
都市建設的高額成本都轉嫁到居住上
市府出脫土地做都市重劃,哪一次不是創區域新高?

各種條件下,房屋價格想下降確實困難
應思考的是自己的需求跟經濟能力如何取捨
一昧的抒發對高房價抱怨,或期望現實有所改變
通常只能失望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