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 :
如果20歲開始工作,每個月薪水兩萬五,每年調薪3%,年終獎金一個月。
每個月支出一萬元,剩下的薪水都存起來。到35歲可以存多少錢?
答 :
模式 35歲時累積資產
單純存錢 約 4,630,989 元
每月投入台灣50 約 6,987,000 元
這樣你可以看到 光靠指數型ETF的複利效果,就能多出約 235 萬元的資產!
------------------------------------------------------------------------------------------------------
我再講一下我自己的例子,我21歲退伍剛出社會的時候拿23K起薪。
我拿到就亂花,買木村代言的3D牛仔褲、Red Wing工作鞋等等
剛開始就是個月光族,過幾年朋友找合夥創業我也去了。
結果就是把這幾年存的十幾萬賠光了。
然後開始工作運好了一點,做了幾份比較合理的正職。
29歲薪水也從36K升到45K,此時剛好我家附近有人賣房(新北)。
我就去買下來了,當時的房價是一坪15萬。
當年也很流行全額貸,所以30坪的房子買了450萬,還順便貸了裝潢款30萬。
總共480萬元貸20年,每個月要繳兩萬四。
講了這麼多,直接到結論。
我35歲的時候存款只有十幾萬而已,但是我的房子已經漲到九百多萬了。
我過得比上面的例子爽太多了,但是我最終資產超過了每個月投入0050的複利效果。
只要在1990前出生,閉著眼買房子都是最強的投資。
這故事告訴我們,投胎比投資有效。
有腦袋比存款還更為重要
因沒腦袋連老闆也不要他
且只要是有腦袋百姓還怕
該擁有財富會遜於別人嗎
自然他就會高於其他人的
35歲人不會問這種怪問題
才能夠高於大多數百姓們
財富水準”

你所在意問題是我這輩子
從來都沒想要問的問題因
錢對我來說已不算最重要
因我這輩子錢都已夠用了
所以你在乎問題是我從來
都不會想要在乎的那種事
例如那一位
DeepSeek(40歲梁文锋)他腦袋
就比很多人銀行存款$還更值錢
甚比1架灣流私人飛機還更值錢

所以35歲就得要有多少
銀行存款錢這很重要嗎
得改掉潛藏在你腦袋裏
那些挺為愚腐舊觀念了
所謂金錢不單只是存款
/知識/專利/技術/創意 ~ 都是錢
甚某個老闆看上你能力
願用高年薪挖角也是錢
不是有多少積蓄才算錢
所以提升能力很重要的
不是銀行帳戶有幾位數
$888888888888888元
💰💰💰那些才算是錢

一個人總是很在乎他有多少錢存款
另個人願意砸錢去提升他進階能力
到最後會最有錢人通常就會是那位
在乎他腦袋知識比多少存款重要的
所以總聚焦在多少存款未必是好事
因存款比不上腦袋裏知識升值更快
我話能聽得進去未來你就會更有錢
因天底下最好投資就是願投資自己
連投資自己都吝嗇百姓未來很堪慮



例那些(矽光子製程工程師),未來他們
職場之路絕對是超級搶手會被挖角的
那麼未來他銀行存款錢會比你還少嗎
人類腦袋決定他口袋裏會有多少金錢
當產業需求爆發站風口上連豬都會飛
用多少年薪聘不到人年薪就會往上加
因為(矽光子產業)人才未來會很搶手!
未來連機器人腦袋都有 (矽光子晶片)
而在(AI伺服器裏)面當然是會非常多
現在,未來很多企業會猛搶這類工程師
女人嫁給這種老公還怕家裏會沒錢嗎
可能較會沒時間在家陪老婆倒是真的



男人們得要有這三個錢包例如下
第一個是實際上你共有多少金錢
第二個是你向來的信用是好不好
因此別人錢包你可調動到多少錢
第三個別人認為你大約有多少錢
小俊俊 wrote:
以大學畢業22歲 到35歲開始要成家
35歲13年工作時間要存多少 才算正常水準 贏過50%的35歲
以大學畢業22歲 到35...(恕刪)
>>>
民國7 8年7月退伍工作
民國8 5年打算買房子成家
把所有工作期間全部的投資陸續收回
大概存了8-900萬元
86年買了現在仍在住,一千多萬的房子
所以35歲的我
應該還是在付房貸,貸款年息12.5 %
存款每月只剩下生活費
接著生養2個小孩,幾乎沒辦法存錢
所以
如果認真工作,妥善理財
13年應該可以存1000萬元
>>>
-直到45歲中年失業
重新投資理財之路
101年至今13年
又存到年紀時候的一桶金
沒有想過要超過多少人
只要求自己能夠過的安心快樂
就是正常的水準!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