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支出,因覺得自己花費挺兇,卻又不太能掌握消費方向,因此去年記錄了八個月的開支,希望切實掌握自己到底怎麼花錢,結果發現比飲食花費更多的項目有如下項目
no.1 旅遊支出,這應該合情合理。出國一趟所費不貲,就算國內旅遊房價也是高得嚇死人。
no.2 則是花費在主要休閒嗜好,這應該無可厚非,我的主要興趣也只有一類。只喜歡健行的人顯然有福了。
no.3 是醫療支出,主要是因為植牙花費甚多。製作假牙等治療也不在保險理賠範圍裡,所以省不了。
no.4 是居家管理修繕: 包含管理費支出與房屋修繕,剛好去年房子有些大修繕花費較多。
no.5 是按摩費用,真沒想到自己花在這裡的開銷比小孩教育費及汽車相關開支多。不過no.5-7金額差距很小。
no.6 汽車相關支出(油錢、停車、保養、罰款),這可能與一般人不太一樣。大概是我TPASS用得多的關係。
no.7 是小孩教養費。大概是我給孩子零用錢比較少。此筆開銷與飲食費大致相當。
若與一般人相較,我的保險開支(壽險醫療險長照險等保險費)應該算少的。我的觀念是保險是費用不是投資。只有負擔不起也能轉嫁的才買。儲蓄夠了就不用壽險,轉嫁不了的如失能險不買,一般意外險也不買。只買定期壽險與實支實付醫療險,加一個長照人情險。其實說實話,定期壽險現在也不需要了。
此處我並未列出貸款利息支出,因我將之列為投資費用,不列為消費支出,否則最大一項支出就是貸款利息了。
現在與年輕時最大的不同,就是看待房貸的態度改變了。年輕時認為那是重大的負債,需盡快還清。現在則看成是多多益善的低利融資,可用以投資賺取更多報酬。不過現在房市轉空,投資獲利未必能抵得了房屋跌價損失,未來須謹慎操作為宜。
由於照規定增貸資金不能用來支付與房地產相關的支出,因此怎麼運用煞費腦筋。還好原本即有自有的投資,所以騰挪的方式就是,與房屋相關的支出,改由原本資產的獲利、配息或售出來支付。把借款完全用在真正的投資上。守規矩以免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於是怎麼配置就是重點。增貸的款項得付利息,寬限期過後還得還本金,耐受風險程度比較低,因此相較於自有資金,我更重視在可創造的現金流,而不是以長期來看更具成長性的資本利得,因此除了兩成配置在市值型股票ETF與黃金,其餘主要投在各類債券(ETF), 高股息股票, 以及 REITs (約 2/3), 另外停泊待命的資金約一成多。
經過一番努力,我的自有資金與增貸資金,創造的現金流,預估在寬限期內,可以打平每月貸款支出還略有盈餘。此外還有成長型資產可望帶來資本利得,用以因應未來寬限期結束後本金的償還。這場實驗,剛好在寬限期裡可實際檢驗操作想法能否成功。
目前的資產大類配置:
股票類 40%
不動產 25%
債券類 20%
現金 11%
其他 4%
主要現金流出
生活開銷 + 房貸本息 + 增貸寬限期內的利息
我知道這種資產配置方式,投資績效無法與全押大盤,或是擇股波段操作方式相提並論。但我是退休族,平時需要支應生活開銷的現金流,而且對於未來資產大幅增加的渴望並不多(穩健安全反而比較重要),也不想花太多時間投資理財。
希望此次的投資規劃能夠成功,也祝大家的投資理財都能得到滿意的結果。
別人無法能幫你解決的
我已退休16年多到至今
也沒有像你有這種問題
你最大問題就在於本身
投資能力很差勁造成的
擅長投資的人哪會有錢
不夠花費的退休時間多
把你投資能力再去精進
看要去上課還是閱書籍
人在股市想賺錢如沒有
二把刷子是不行的最後
有些人就再回去上班了
不是誰都能夠開心退休的
有人退休後開始在擔憂錢
這樣生活怎能過得很快樂
是代表你以前都還沒有把
投資能力培養好才造成的
所以能夠解決你問題的人
除了你自己還會有別人嗎
不管做投資還是控制支出
能掌控的人不都是你自己
所以詢問別人怎麼會有用
別人他能夠幫你什麼沒有
頂多是報給你一支大飆股
所以砸錢去參加投顧看看
死馬當活馬醫買會員試試
說不定死馬變成黑馬飆股
😁😁😁😁😁😁😁😁😁
uglycat wrote:
隨便享用個美食、旅行、看表演、按摩、嘗試新鮮事物,都能讓你的荷包不斷變扁。但若一直壓抑自己減少新的體驗,生活的樂趣怎麼高得起來?
不知有沒有過來人,願意分享一下經驗,指點一下後進? 先在此謝過。
1。美食:你不怕三高呀?都這年紀了,你怎能亂吃一通呢?
2。旅行:旅行要花多少錢?機票住宿,其實花不了多少,尤其自己規劃的話,長住或住Air B-n-B,可以省很多錢,而且更有樂趣。不要大腦不用,手腳不勤,只想參加團,坐遊輪這種殘障行程。這種去了跟沒去一樣。不如看看YT就好。
3。看表演:你不如看電視就好。串流電視上那麼多精彩的內容你看了有10%嗎?
真的花大錢的,一年一次差不多了。
很多做過以後,其實不過爾爾。
例如坐直昇機環島,坐船遊湖。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