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奇怪了,銀行不想收定存,保險業卻大推儲蓄險?

最近收到三家保險業的推的儲蓄險廣告,算下來都比銀行的定存好一點,期限3年到6年都有,本來想買,但想想這到底有什麼問題,為什麼銀行一直限縮定存,但保險業卻大推儲蓄險,利息還比銀行好?為什麼保險業做的到,銀行做不到?
2016-01-16 12:34 發佈
儲蓄險是保險,正確來說她沒有存款功能,你是花錢買"保障"。
定存提前解約會損失部分利息,儲蓄險提前解約匯損失本金。
你可以試試看,儲蓄險簽約時,保險業務不敢提儲蓄兩個字。
因為儲蓄險陷阱很多,表面上利率比定存高一點沒錯,實際上時間要拉很長才會比定存高

但資金靈活度卻千差地遠,中途解約只能拿回本金的一半,如果急需用錢

只能拿自己(錢)保單(銀行)借錢,還要付2%左右的利息。

我自己是保富邦6年期(做人情),拿郵局定存來比,時間要拉長到8~9年才能跟郵局打平

確定不會用這筆資金,又打算放長期是可以買。

每家銀行推的儲蓄險都不同,小弟只分享自身經驗。

a814133 wrote:
因為儲蓄險陷阱很多...(恕刪)


當初也有買 不過是買美金 (那時29.X多)

匯差賺了不少
~~~~~~~~~~~~~~~~~~~~~~~~~~
nomi888 wrote:
最近收到三家保險業的推的儲蓄險廣告,算下來都比銀行的定存好一點,期限3年到6年都有,本來想買,但想想這到底有什麼問題,為什麼銀行一直限縮定存,但保險業卻大推儲蓄險,利息還比銀行好?為什麼保險業做的到,銀行做不到?

我以我的投資經驗來解析一下.

銀行收了你的定存,絕大多數是一年期,再來是二年期,
存到三年期的人,應該是鳳毛麟角.
銀行能收進來的絕大多數是短期資金,無法長期運用.
不管任何投資商品,長期的商品收益率絕對比短期高.
例:一年期定存利率100%低於二年期,二年期100%低於三年期.
同理,債劵亦然,同一家公司發行的公司債,債期長的,其收益100%高於債期短的.

因此,短期資金所能獲取的收益,100%低於長期資金所能得到的收益.
再者,銀行還得隨時應付存戶解約,以我國相關規定,本金必須100%返還,
只能扣一些利息.

反之,壽險公司從儲蓄險與年金險收進來的都是綁了5-6年約的長期資金.
其次,如果有人反悔要解約,還可以扣下一大筆本金當作罰款,
如果有人中途解約,保險公司賺更多.
因此,儲蓄險的解約率100%遠遠低於定存的解約比率.

這些5-6年的長期資金收進來以後能做什麼呢?
我說說像我這樣的自然人可以做的.
舉例來說,像是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馬來西亞主權債(Cagamas),
專門生產礦產設備的Caterpillar這些高評級公司發的人民幣債隨便也有4.5%以上的受益,
這還只是債期不到2年期的. 如果拉長到5年以上,收益率更高.

美元方面也是一樣,債期在五年以下,很容易找到3%以上收益率的債劵.
同理,五年期以上的收益率更高


市面上還有新加坡幣,英鎊,甚至滿坑滿谷的澳幣與紐幣債劵,
收益率都遠遠高於台幣的公司債/公債,當然也包括定存.

這些長期資金搭配上不同幣別的高利率債劵,達到自然一籃子貨幣的匯率避險.
這些債劵年年都有3-5%+以上的收益率,
扣除給你的保單收益率(假設是2.5),它還有0.5-2.5%以上的利差可以覆蓋潛在匯率損失,
5-6年以後,要發給你個2.5%的台幣保單滿期金,絕對不成問題.

以上債劵的價格與年化收益率是我這樣的散戶自然人的價格,
以我個人的資金規模,我是可以輕鬆達到.

如果是保險公司這樣大規模的資金,它們可以比我拿到更好的價格(也就是更高的年化收益率),
保險公司來做,更是易如反掌.
再者,資金規夠大,還可以拿出部份利潤來買遠期外匯合約的鎖定匯率.

可能有人會問說公司債違約倒債的問題.

國內許多投資人心中的定存股,
像是第一金控,它的S&P信評也只有BBB-,差一級就是垃圾公司.
國泰金控的Moody信評原本也只有Baa3,也是差一級就掉入垃圾等級,
最近才剛上調一級到Baa2.
國內許多知名企業,不是連信用評級都沒有,就是非常接近垃圾等級.

特別是亞洲新興市場的公司,能站上投資級以上,
在當地註冊國都是大到不能倒的龐大企業.

像是保險公司這樣大規模的資金,它還可以拿出部分利潤來買CDS(Credit Default Swap)
,從而規避倒債風險.

如果除了到期還本的債劵,在投資組合裡再加上一些上市的REIT,Hospitality Trust,
Commercial Trust...時間拉長到5年以上,報酬率也會遠遠高過定息公司債.


nomi888 wrote:
最近收到三家保險業的...(恕刪)


想法挺單純的....

1.保險可以趁你繳費期間 6~20年 ?? 資金流斷裂繳不出解約,大賺一筆....

銀行定存行嘛?? 解約還要給你本金+8折利息

2.保險理賠時,可以出盡花招,用龐大律師團對付你....

銀行行嘛? 定存少一毛利息,都不可以的....

對岸的險資,早就吃了許多上市房企及銀行業....反正都是要保人出的錢......


寶能系10億元資金槓桿放大...就準備吃下千億市值的房地產龍頭萬科...

反正有源源不絕的保險資金做後盾.......

保險業還在跟你算定存幾% ?

simon945168 wrote:
你可以試試看,儲蓄險簽約時,保險業務不敢提儲蓄兩個字...(恕刪)

當你簽約時
活存的名稱是(活期儲蓄存款)
定存的名稱是(定期儲蓄存款)
儲蓄險的名稱是???合約名稱沒有儲蓄二字,
儲蓄險這三個字只能講不能寫

退休老人 wrote:
當你簽約時
活存的名稱是(活期儲蓄存款)
定存的名稱是(定期儲蓄存款)
儲蓄險的名稱是???合約名稱沒有儲蓄二字,
儲蓄險這三個字只能講不能寫


大部分的儲蓄險本質是壽險,業務介紹它時會左一句儲蓄右一句儲蓄。
準備簽約時業務就會改口說你是買保障,金管會不准保險業做儲蓄功能。
銀行他沒有拒絕你的大額資金,他同樣希望你拿來承作"這項商品",才有利潤可圖

否則現在的低利率吸收存匯跟負債沒兩樣

1.受制於法規的不同,資金運用不一樣,資金創造資金的用途適法性強弱有差別。

2.這項商品不要開口閉口講陷阱,這東西沒有陷阱,清楚明白,報酬已經很低了哪來的風險

有問題的是介紹商品的人"沒有跟你講清楚"。

很重要就是:有沒有跟你講清楚 x 3,或是客人程度真的太差有聽沒有懂,亦或是遇到奧客來亂的也有可能。

======================================================
就是你有多的錢,了不起就拆筆放,同樣有流動性,

我不太相信此類客戶會因為"缺錢"來解約,

至少我的客戶沒有這類人存在,全部都是錢多到流油的人情世故業績罷了。
保險業最主要是要先和客戶建立關係,然後再一點一滴的把客戶的血吸乾~

銀行在銷售這方向沒那麼強,所以把客戶的錢留著也沒用~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