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內容還請大家幫忙看一下


主約:國泰人壽永康手術醫療定期健康保險R3 49年本人1000 元3,780 元

附約 :國泰人壽新真全意住院醫療健康保險附約CV 1年本人M-10計劃2,571 元

國泰人壽永健住院日額健康保險附約CQ 1年本人1000 元1,890 元

年繳保費合計:8,241 元

----------------------------------------------------------------------

另外癌症險部分:

契約1

國泰人壽鑫彩終身壽險L3 30年本人1 萬268 元

國泰人壽鍾安特定傷病定期健康保險附約CB 30年本人100 萬15,860 元

年繳保費合計:16,128 元

-----------------------------------------------------------------------

問題一:手術險當主約CV跟CQ好像只能保到最高各1單位嗎?

問題二:10萬壽險當主約 那CV跟CQ可以保到最高幾單位?

問題三:癌症險到底選定期比較好還是終身比較好?

問題四:如果上述國泰要增加附約CV跟CQ有何方法不動到主約,或者是保別家可以副本理賠的

但是這樣不就又要再多買一個主約?
2014-06-30 14:46 發佈
文章關鍵字 保險內容
1.最高不是1單位
cv還有M-20跟30
應該是跟主約有關
10萬壽險當主約好像就沒有限制了

3.看預算跟內容
有的定期到95歲
也幾乎是終身了
其實鍾安不算是防癌險
他還是偏向特定傷病
癌症一次給付150萬
之後就沒有了
而且我還是覺得30年期不划算
老了生病有時候都60~70歲以後的事
之後沒保障感覺很心酸
而且又沒退還

4.好像沒辦法不動到主約增加CVCQ
要保別家可以赴約理賠
確實就會再增加主約了
建議可以再多看看其他保險公司
找出覺得適合自己

有問題可以私訊我^^
富有族 wrote:
主約:國泰人壽永康手...(恕刪)

富有族 wrote:
主約:國泰人壽永康手...(恕刪)

富有族 wrote:
主約:國泰人壽永康手...(恕刪)


主約:國泰人壽永康手術醫療定期健康保險R3 49年本人1000 元3,780 元
附約 :國泰人壽新真全意住院醫療健康保險附約CV 1年本人M-10計劃2,571 元
國泰人壽永健住院日額健康保險附約CQ 1年本人1000 元1,890 元

年繳保費合計:8,241 元
----------------------------------------------------------------------
另外癌症險部分:
契約1
國泰人壽鑫彩終身壽險L3 30年本人1 萬268 元
國泰人壽鍾安特定傷病定期健康保險附約CB 30年本人100 萬15,860 元
年繳保費合計:16,128 元
-----------------------------------------------------------------------

問題一:手術險當主約CV跟CQ好像只能保到最高各1單位嗎?

這是國泰投保規則的內規問題,主附約有日額最高上限。
如果你只願意從單一家公司挑選商品,那實支搭日額很難拉高。
如果是我,寧願拿永健換新真全意,作如下規劃:

主約:國泰人壽鑫彩終身壽險L3 20年本人1 萬
附約:國泰人壽新真全意住院醫療健康保險附約CV 1年本人M-20計劃

這個規劃在健保制度更改後,不幸遇到高自費治療方式會比原先的規劃更實用。



問題二:10萬壽險當主約 那CV跟CQ可以保到最高幾單位?

如果我沒記錯,主約十萬壽險,醫療險日額最高共3,000元。


問題三:癌症險到底選定期比較好還是終身比較好?


這要看你如何去思考保費與保障的意義。

假如你現在32歲,終身癌症險100萬,年繳1.5萬元;
定期癌症險150萬,年繳 2500元(但會逐步調高)。

不幸35歲、40歲或50歲發現罹患惡性腫瘤,
可以自己算算看付出的保費與保障差距有多少。

如果沒有太多保險預算,更應該利用有限的額度來拉高保障。



問題四:如果上述國泰要增加附約CV跟CQ有何方法不動到主約,或者是保別家可以副本理賠的
但是這樣不就又要再多買一個主約?

你可以參考我給的建議規劃,如果不追求終身險&身體健康無嚴重體況,

特定傷病的保費還可以用來規劃以下幾種商品:
一次給付型重疾險或癌症險&殘廢&第二家實支。



當然有的保戶對於定期險採自然費率擔心年老時保費無法支出,
以下幾個問答提供給大家參考:

1.定期險會越來越貴,以後繳不出來怎麼辦?
Q:以後會越來越貴,會比現在買終身險還貴嗎?繳不出來不會先存錢嗎?

2.定期險保費有去無回,那我的錢不是都給別人花了嗎?
Q:那你出事時,跟保險公司拿到的理賠金不也是集合其它人一起賠給你的嗎?

3.我希望保費有去有回
Q:會有人希望用健康來換理賠金嗎?





買保險只是用可計算的小額支出來預防無法估計的重大經濟風險,
大多數人只想買醫療險,怕的就是未來生病造成的經濟損失,
但對於這類型風險該作的動作應該是預防(運動維持健康)重於治療(手術住院等)。


這裡與與大家分享幾個保障內容規劃重點:

一、風險與保險是否有必要關係可由以下幾個情況來分析:

1. 發生頻率低、損失風險低 -> 可自己負擔損失 ex:意外摔傷
2. 發生頻率高、損失風險低 -> 做好預防準備 ex:感冒看門診,但可自行注意健康狀況。
3. 發生頻率低、損失風險高 -> 轉嫁保險 ex:意外或疾病致殘、重疾等
4. 發生頻率高、損失風險高 -> 做好預防並利用其它方法分攤風險 ex:住院醫療

二、現行銷售商品以理賠條件與內容來看,我自己會分類為幾個主要項目:

1.壽險-僅理賠身故或全殘。
2.醫療險-無論疾病或意外以住院為前提才能申請理賠。
3.意外險-要符合意外定義(外來、突發、非疾病缺一不可)造成的醫療支出或殘廢才可申請理賠。
4.殘廢-因疾病或意外導致殘廢,依殘廢等疾做比例理賠。

三、保障在當下,以保大為優先考量點,若預算足夠再考慮損失小的風險。

因此考慮的規畫順序如下:

1.殘廢:一次給付型優先,殘扶次之(先拿一筆較大額理賠金,嚴重的還有殘扶金可用來當作收入降低的生活費),因為包含疾病與意外致殘都可理賠,多數會看到疾病造成的殘廢原因:癌症、高血壓、糖尿病。
2.意外險:用產險商品拉高一次給付理賠金,但如果是疾病致殘就無法申請。
3.重大疾病:限定七像重大疾病且符合條款定義才可申請理賠,多用來 cover 癌症。
4.住院醫療:以雙實支來拉高住院時的高額自費支出,但痊癒後的經濟損失無法以此險種分攤。


四、風險發生的機率是無法預期的,所以最好的規劃方式是以定期險來拉高經濟壓力最重時期,同時累積儲蓄,在年老時有現金在手邊會比依賴保險公司理賠金還要實在。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