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買汽車保險,雖然是乙式,但是自付額提高(ex. 2萬),保費就降低很多。因為對我來說,小碰撞的損傷我都負擔得起。乙式保險通常提供一年一次的出險,但其實價值都低於2萬元,所以我寧願不用出險,自己負擔就好,不過降低保費,讓我可以避免一次支出數十萬的風險。
但當遇到要買醫療險的時候,卻找不到類似概念的保險。例如我目前接觸到的保險中,都是強調「每日住房給多少」,或者是每次疾病都給付多少的。但對我來說,如果只是幾十萬,甚至一兩百萬內的,其實牙一咬,也是支付得出來,但如果像有些嚴重的疾病,甚至是需要長期照護的,我就恐怕有困難了。當然目前看到的選項也有提供相當高額的保險,但問題是每年的保費真的很高!
我想知道在關於人身的部分,是否也有類似汽車保險自負額限制的概念,讓我可以不需要支付那麼多的保費,就買到足額的保險?
bb573 wrote:
之前我買汽車保險,雖...(恕刪)
請參考我最近的保險規畫與另一個一百多頁的討論串.
保大不保小/多實支實付醫療來搞定住院雜費與看付
"需求:怕殘怕病無法養活自己不怕死, 不用養家, 身後只留50萬可, 壽險不重要) ,所以小筆的看病錢還付得起, 最怕得個重大疾病與來個意外致殘。所以以下是預計要先保的險種與商品。
※重大疾病險(癌...(恕刪)"
意外險就是當中的最佳代表。以職業等級一、壽險公司的意外險來說,100萬的意外保障,一年的保費只要一千初頭,接近是1000倍的保障倍數(保障倍數=保額÷保費)。如果是產險公司的意外險,相同保障可能只要六、七百元就能買到了!
以產險公司的來計算大概相當於(100萬/650元=1538倍)
以壽險公司的來計算大概當當於(100萬/1000元=1000倍)
定期壽險也是如此,雖然保費會隨著年紀增加而越來越高,但反過來說,在年輕時比較沒有錢的時候,靠少少的錢就能獲得很大的保障。以一年一約的定期壽險來說,30歲男性、一百萬的壽險保障,年繳保費大概只要2000元左右,相當於是500倍的保障倍數。
這裡也許你會有疑惑,為什麼要優先考慮高保障倍數的保單呢?比起醫療險,這些事情的發生機率不是比較低嗎?
正是因為發生的機率低,所以少少的保費就能換到很大的保障。如果發生的機率高,保障就會很低,其實就比較沒必要投保.
低保費、高保障的險種,通常也代表了發生事故時,造成的金錢損失不少。就因為用少少的保費就能買到大大的保障,才能夠兼顧生活品質和足夠的保障。至於賠不多的保險,其實就比較沒必要投保了.這部份就可以考慮風險自負.
所以,根據「保大不保小」的原則,你也可以很容易的判斷應該先規劃哪些險種。個人認為應該規劃的險種順序:
一、殘廢險
二、壽險
三、實支實付醫療 或 定期重大疾病險
-------------------------------------------------------------------------------
什麼是風險管理
什麼是保險
基本觀念是什麼
風險管理~~
主要是 風險評估 依評估結果 來決定以何種策略執行
風險評估 依照家庭背景 資產負債 健康狀況 經濟能力 未來遠景
...等等 納入要件.分析可能會面臨的風險 討論執行何種策略 降低可能的損失
風險管理,就是替自己做好風險的管理,
例如,財務風險、保障風險~~~~等等
意外不所不在,保險就是預防萬一風險來臨時,
將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
若意外住院,那些醫療費,還有看護費、病房費等等,
甚至薪水,都可因為保險來做補償。
像我自己本身也是因為出了車禍才意視到保險的重要性,
若我有保險,我所有的醫藥費等等,都可以申請保險。
還有也是以防因意外而造成無法工作,
給家人負擔,不止沒有收入,還必須支出。
所以可以從平常就替自己做準備。
保險除了保障之外,還提供了財務規劃,
像替自己退休金、子女教育基金、購屋計劃、旅行金等等
把小錢變大錢,用時間+複利,來自己致富。
買保險 只是策略之一
例如 一位身價10多億的大地主 有需要買保險嗎?
答案是 : 不需要 因為其資產 無論是 醫療 或退休 都不愁
可以選擇 風險自留 風險自留也是策略之一 因自身可承擔
例如: 一位家庭成員5個 經濟來源是從事鐵工月收入4萬多的父親
就需要 以保險來分擔風險 其中又以意外險種為主要
bb573 wrote:
之前我買汽車保險,雖...(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