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請教大大有多少人會將保險納入理財投資(不是財務規劃)的範圍內

說明: 我沒有考過保險執照,也沒有看過相關保險業的法規,對於保險的認識就僅止於保險業務跟我之間的 對談,當我看完一些投資保險的保單,我把對方提供的繳費及領回的金額用簡單的算數計算后發現,單看每 年的投資報酬率跟銀行的都差不多(對方一開始是說殖利率),但銀行的現金可以解約動用,但保險的部
份卻不可以,而且保單說明上面寫的很清楚,所有的利潤只是預定的,不代表一定會發生;
相同的狀況,我每次去香港的匯豐銀行時,客戶經理在幫我作理財規劃時,都會播放影片給我看(確認投
資風險),在我看過對方提供各種投資商品后我都沒有購買;

我自己對保險的理解:
保險,在法律和經濟學意義上,是一種風險管理方式,主要用於經濟損失的風險。保險被定義為通過繳納一定的費用,將一個實體潛在損失的風險向一個實體集合的平均轉嫁。 其實通俗地講,就是一旦加入某個團體,就“一人有難,大家平攤”,是以貨幣形式平攤的社會風險轉嫁機制。 現代的社會保險制度是由19世紀德國的鐵血宰相奧托·馮·俾斯麥為了與社會主義運動爭奪工人階級而首先創建的,此後的歐洲各國也紛紛效仿,今天已經成為維護現代社會正常運轉不可缺少的一環。
簡單的說,保險本身就是人民跟保險公司對賭,人民就是要以小博大,不準備把錢拿回來;保險就是保險,理財就是理財;

我自己對保險公司推出的理財商品的理解:
賺錢是保險公司大股東賺走、保險業務分紅,損失的話,那就是保戶要賠,保單合約寫的很清楚,都是"預定"利率,天底下沒有穩賺不賠的投資;
所以我常勸親友,買醫療險就好了,其它任何理財產品都不要向保險公司購買,保險公司拿了錢,就是炒股炒房,保戶的錢放在保險公司一、二十年,利率跟定存差不多,等於是免費提供銀彈給保險公司去賺幾百幾千倍的利潤;

我自己買的保險:
一家四口的醫療險(沒有壽險)
二份儲蓄險(這份是保險業務跟我太太推銷,我人不在台灣的情況下,太太購買的)
香港四份美金保險(送意外險)

我有很多資產配置(不同國家),但股票及保險都不在我的資產配置範圍內,把大量資金投入保險業提供的金融商品所得到的投報率,還不如我自己去投資;

會請教這些問題,主要是在其它樓跟一位大大在打嘴炮,但我不想浪費時間作無謂的爭論,因為貨幣對我來是說負資產,存著現金根本沒有用,應該去作其它相關投資,以下是這位大大回文給我的內容;

想請益有這方面專業知識的大大能予以指點,萬分感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胡說八道耶~
預定利率是這樣解釋?

連預定利率幹嘛的都不知道,
還有甚麼資格說"勸"??

保險公司收你保費不投資,
你買的醫療險賠得起嗎?
健保勞保不投資嗎?

保險法翻一翻,
再來說嘴,好嗎?

鬍子沒一撇,
還學人家當先知。

我不明白,
連基本的預定利率都搞不明白,
您如何十分鐘就讓業務員知難而退?

如今房地產價位越堆越高,
難道只是一句保險公司投入一以蔽之?
要說利率,
目前全世界多數國家房價高漲,
難道不是利率太低熱錢流動所造成?
這幾年不僅房價上升,
之前的垃圾債不也是一窩蜂搶購?

而且你連預定利率都搞不清楚,
還談什麼免費教?
殷實商人不投保嗎?
保險公司儲蓄險、短年期躉繳商品買最多不就是商人嗎?

你以為保險公司買房這麼簡單嗎?
投報率金管會還要求下限呢!

水往低處流,錢往利潤高流,
這陣子美國公債利率慢慢往上,
往後實質利率也會慢慢往上帶,
絕不是你講,錢不要讓保險公司炒房這麼簡單,
只是鍵盤高手,
再掰只是讓人看破手腳,
還殷實商人哩!















2013-12-30 21:40 發佈

zeus lu wrote:
說明: 我沒有考過保...(恕刪)



真正了解保險本質與商品內容就會知道,
保險真的只適用來分攤風險用,
而非投資用。


保險不會讓人賺大錢,只會把錢鎖起來,
但了解的人就會利用這樣的特性幫自己穩定鎖錢(慢速)累積資產,
而不了解的人只能被牽著鼻子走。

因此,無論是想利用保險分攤風險還是鎖錢還是做任何用途,
最一開始還是要靠自己先做功課,
了解商品才是最實際的做法。


只有自己腦袋裡的東西別人偷不走。


ph1ph2 wrote:
真正了解保險本質與商...(恕刪)


非常認同大大的觀點,我也是認為工具在那邊,如何運用要看對時機,有重大決定時,其實我都是會請會計師及律師幫我規劃;

zeus lu wrote:
非常認同大大的觀點,...(恕刪)



只存短期儲蓄險
不存定存
利率比定存高,又免健保稅,免抵銷房貸利息扣除額
年期短,流動性風險易控制
不知道為何這樣的商品不能納入理財規劃?

AMD_Hammer wrote:
只存短期儲蓄險不存定...(恕刪)



此結論僅到今天為止
明天就要看在金管會封殺下
壽險業者怎麼上菜

zeus lu wrote:
說明: 我沒有考過保...(

保戶的錢放在保險公司一、二十年,利率跟定存差不多,等於是免費提供銀彈給保險公司去賺幾百幾千倍的利潤;
恕刪)


表示你不懂儲蓄險
三年勝定存的儲蓄險到今天為止都不難找
想買業務員還不一定想賣
何需去說服你買
你的 退休好保單
你的 退休好保單
AMD_Hammer wrote:
表示你不懂儲蓄險三年...(恕刪)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53517
2013-03-04  TWM
 
 

 
台灣人的平均壽命年年增加,但政府掛保證的退休年金卻向下打折。

能讓你活到老、領到老的年金保險,在台灣銷售了十七年,投保率卻少的可憐!

不僅業務員不愛賣,連消費者都搞不清楚是什麼,然而,它卻是你退休規畫中最重要的一環。

現在開始,你必須搞懂年金險!

製作人.楊紹華 撰文‧許樶文 研究員.蔡曜蓮這是一位退休私校老師的告白:﹁在退休前,我是個月入十萬元以上的私校老師,原本以為,退休後雖然談不上富裕,至少能有個愜意的晚年;但在六十五歲、即將退休的前幾個月,我仔細檢視財務狀況,這才忽然發現,我對退休生活的想像恐怕太過樂觀。

我沒有年金可領,退休金約有四七○萬元,加上我的存款,才一千萬元左右,這樣夠嗎?我單身、膝下沒有兒女,也沒有房子,家族的長輩們都很長壽,個個都活到超過九十歲才離開……,是的,我想我的身體裡有﹃長壽基因﹄。

一千萬元乍聽起來並不算少,但對於無妻、無子、沒房、沒收入的我來說,只要想到未來超過二十五年的唯一依靠,就只有這一千萬元,還是不由自主地緊張起來。

每晚躺在床上,我總是滿腦子計算著,扣掉房租、日常生活必須開銷等費用之後,自己每個月究竟能花多少錢?但是,怎麼算也不能安心入睡。﹃如果像家裡的長輩一樣活到九十幾歲,甚至活得更久,我現在還能多花什麼錢?﹄想到這裡,所有的問題就像是打了死結,算不下去……。第一次,我意識到什麼叫作﹃長壽風險﹄。

﹃如果活太久﹄我竟然開始害怕這件事;﹃長壽﹄,竟然會讓我睡不著覺……。﹂這位退休老師回憶起那段為了「長壽」而苦惱的日子,不只夜夜難眠,為了找到解決方法,他還跑遍書店尋找解答。「但是,我卻失望地發現,書店裡有很多書是教三十歲、四十歲的人如何準備退休金,卻沒一本書教我們這些超過六十歲、面臨退休迫切問題的人,現在應該怎麼辦。」現在,退休老師終於可以睡得著覺了。「後來聽到一種叫作﹃即期年金﹄的玩意兒,乍聽之下覺得有點無聊,但仔細一想,至少,它讓我不再害怕長壽。」他把四七○萬元退休金一筆躉繳︵繳清︶投保即期年金險,每年可領超過二十五萬元。

「算一算,其實沒有多領很多錢,但不管我活到幾歲,只要還活著,每年就能確保有二十五萬元的基本生活費可用,所以不再擔心『活太久』的問題。心情安定了,也能重新想像自己退休生活的種種可能。」這位退休老師六十七歲了,目前已經領過兩次「二十五萬元」,他對自己目前的退休生活尚稱滿意,但多少也有一些小小遺憾:「在此之前,我根本沒聽過年金險這種保險,業務員告訴我,如果早幾年投保,現在的生活可以更加寬裕一些。」這位退休老師的說法,點出了一個台灣保險市場令人驚訝的怪象:在這個全世界高齡化危機最急迫的社會,已經發展了十五年的年金險商品,投保率竟然低得可憐。

賣不動?

在台已發展十五年 但投保率仍低根據數據顯示,二○一一年年金險在台灣的投保率僅有四.二五%,也就是說,一百位台灣人中,只有四.二五人購買年金險,且還不一定會進入年金給付期,有可能在到期前就解約領回本金。

「我們已經很努力在推動了!」金管會保險局局長曾玉瓊認真地說,看到少子化及人口老化的趨勢,金管會從○六年就開始針對年金險積極做宣導,「宣導活動已經數不清辦了多少場,就是希望能讓民眾多認識年金險。」曾玉瓊解釋,為了提高民眾購買年金險的意願,金管會也參考國外作法,計畫提供稅負上的優惠。金管會在一二年十月底提出年金險及長看險能比照保險免稅額度,各給予兩萬四千元的免稅優惠,而目前的進度如何?「因為會影響到國家整體稅收,還在與財政部積極溝通中。」金管會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除了高齡化與少子化問題之外,再加上最近台灣的勞保及勞退制度正面臨大刀闊斧地改革,更讓退休規畫的議題延燒。

雖然目前仍未決定以哪個方案進行改革,但若以一月底行政院推出勞保年金改革方案中的甲案為例,所有選擇月領的勞工,若總領取金額已超過一次領取的給付,未來每月領取的金額將會下降一成以上。

也就是說,未來新的制度實施,如果原本一個月固定領兩萬元的勞保給付,在領超過一次金的金額後,每個月只能領一萬八千元,缺口兩千元必須自己找財源來遞補。

「保險公司推出的年金險,會是你養老退休最重要的一塊拼圖,但可惜大家對於保險觀念的錯誤,極少人在退休財務規畫中配置到年金險。」金管會副主委、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系特聘教授王儷玲語重心長地說。

從保險發展中心的數據可以解釋年金險在台灣的窘境。一九九七年,台灣保險市場上出現第一張年金險,但這張保單推出沒多久,卻因為銷售不如預期而下架;而年金險在台灣發展了十五年,投保率也是所有險種中最低的。

關鍵一

國人愛用還本型壽險取代年金險為何年金險在台灣都賣不動?多位壽險專家均表示,主要有三大關鍵因素,使得年金險在台灣成了一個沒人要理的孤兒險種。

宏觀財務顧問公司顧問李鳳蘭提到,第一大關鍵因素,就是大家都喜歡用還本型壽險去取代年金險。

李鳳蘭說,台灣人大多認為,保險買了沒用到,錢就該領回來,喜歡買一些能將自己所繳保費領回的儲蓄險;而保險公司也因應市場需求,設計具有還本、保障功能的壽險,強調繳費期滿後能年年領回至身故或一一○歲,甚至有些在第二年就開始還本金。

壽險業務員在第一線銷售時,話術上就把它當成年金險來賣,「但事實上,這是錯誤的觀念,壽險的本質是保障死亡,但年金險是用來保障生存、抗長壽,目的本來就不同,更不能混為一談。」李鳳蘭強調。

而用年金險或還本型壽險去規畫退休有什麼差別?根據試算,付出的成本上差了一倍之多。

舉例來說,如果一位四十五歲的男性,計畫在六十歲退休時,手上的保單開始進入年金給付期,希望退休後每個月能領到兩萬元,那麼,買一張分年繳費的「還本型終身壽險」,十五年累積總繳保費要八四七萬元;但「利變型年金險」︵依市場利率決定保單累積金額,到約定年齡才進入年金給付︶總繳保費,卻只要四百萬元左右,兩者的保費相差一倍之多。

而多出來的這四百萬元保費,如果能做更妥善的理財規畫,相信絕對能為退休老年生活創造更大效益。「可以作為購屋基金,或者用這筆資金去配置更完整的重大疾病與醫療相關保險,都比去買儲蓄險更有助於退休生活。」

關鍵二

佣金低 導致業務員不愛推除了台灣人喜歡買能領回本金的保險,壽險公司針對業務員銷售年金險的佣金,也是促使年金險在台灣無法推展開來的第二大關鍵因素。

「你可以去問,哪個壽險業務員喜歡拿年金險,去當他幫客戶規畫退休理財的主力商品?」一位不能具名的壽險業務員說。

「年金險是所有險種中佣金最低的,幾乎不到一%,如果我賣一百萬元,還拿不到一萬元的佣金,而這麼大的金額,一個月我能賣幾張?我怎麼養家活口?」「但還本型終身壽險就不一樣了,十年期的能抽一成佣金以上,二十年期的能抽二○%以上,隔年續約繳保費還有部分佣金能領,賣一張一百萬元的終身壽險,至少會有十萬元以上收入。換成是你,你會賣哪一種?」

AMD_Hammer wrote:
你的 退休好保單你的...(恕刪)



自己看好了
好的儲蓄險傭金率極低
沒人會跟你推銷的
要自己找

AMD_Hammer wrote:
你的 退休好保單你的...(恕刪)


請問類似AMD大大文中提到的年金險,各位知道哪一個保險公司有在販售?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