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理專不告訴你的秘密六-保險不保你的財務風險

我覺得樓主的標題怪怪的
"保險不保你的財務風險"
有點搞不懂 他標題想表達的內容啊!
樓主先說明一下"財務風險"的定義,我會比較懂,也能長知識!

魔城主人 wrote:
嗯! 你的答案很正確...(恕刪)


所以我的意思是

如果只是銀行和理專單純想賺錢

卻沒也跟客戶利益放在一致

而把銀行與理專的利益放在前面

我很認同本棟樓主的看法

也知道服務是需要費用的

但並不是銀行與理專的利益

放在客戶之前

等出了事,再說,我們只是一個平台

您懂了嗎

wishwind999 wrote:
前輩 受教了! 直...(恕刪)


善意提醒 CFP 記得要換證喔!

http://tw.news.yahoo.com/%E6%B2%92%E9%8C%A2%E9%80%94-3%E6%88%90%E5%A4%9Acfp%E6%9C%AA%E6%8F%9B%E8%AD%89-213000978.html

"要得到一張CFP證照並不容易,因為除了要花逾10萬元、上240小時的課程外,上完課之後,還要過五關斬六將,通過六科考試之後才能取得一張證照,像目前有1萬多人上課,但只有996人取得證照。"

當時考CFP 應該不容易吧,我朋友 考三年才拿到.

iitsunny Chen wrote:
善意提醒 CFP 記...(恕刪)


感恩 我會換

金融業的制度怎樣 不是我能改變

只是我堅持 我認為對的方式就好!!

引用新聞裡面的內容 前言我就不引用了 看重點就好

**********************************

王澤仁說,台灣大多數金融業的收入結構都屬於「佣金制度」,惟有將金融商品賣出,理專才有佣金可賺。由於CFP證照的目的並非有效幫助金融商品銷售,當實質經濟效益無法立即顯現時,大家可能就不想再花錢去換證了。
台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秘書長劉凱平很無奈地表示,大部份銀行不重視理財規劃,採佣金制度在銷售金融商品,的確讓CFP沒有揮灑空間;但他相信金融環境會改變的,銀行對客戶不能一直只是賣金融商品賺客戶佣金,而不幫客戶作理財規劃,由於已見到一些金融機構如兆豐金、南山人壽逐漸重視理財規劃,相信未來會漸入佳境。
其實CFP證照是否有「價值」,完全取決於任職公司經營階層或者主管的態度,目前在一家獨立財務顧問公司擔任資深經理的蕭俊仁即表示,雖然他的公司對考CFP並沒有任何補助或者獎勵措施,但他任職的公司相當重視CFP證照,所以該證照對他的升遷考核是幫助的。

***********************************

所以

理專 再賣基金.保險的時候 會優先考慮傭金 還是客戶需求呢 ?

保險業務人員 在賣保險的時候 會優先考慮傭金 還是客戶需求呢 ?


iitsunny Chen wrote:
我覺得樓主的標題怪怪...(恕刪)


我也覺得標題下的不好 讓我在思考一下 該怎麼下標題

不過第三篇的內容 的確跟這一篇的標題 一致

wishwind999 wrote:
感恩 我會換 金融...(恕刪)


感謝樓主一系列金融商業行為的剖析與說明,讓人長知識,但我覺得追根究底的原因還是政府在金融業的法規與制度是保守的,進而限制國內金融集團的商業行為,也導致國外在這方面有競爭力的商品與制度,沒辦法在台灣有發展。金融從業人員尤其是業務銷售的人員,為達到業績目標與獲得合法的佣金(請別忘記,金融商品銷售時的佣金,是有相關規範與法令制度的,是銷售人員應得的)當然只能跟著金融財團的方向與目標前進,試問一下,大老闆要賺錢,又沒辦法開發新商品,不斷的舊瓶裝新酒,只能推出一堆在市場上me to 的產品,那要如何讓前端銷售人員願意賣命,當然只有靠商品的佣金高低來驅使,但對消費者的問題是,太過狹隘的商品選擇,當然無法滿足一般的消費心態(便宜又大碗)所以 當銷售與消費不對等時,爭議自然多.

所以我認為,由理專這種銷售角色,扛起因資訊不對秤而昧著良心銷售這樣的指控,太過沉重,因為它們單純的只是依公司的要求與誘因(工作與收入)來完成銷售的商業行為,所以我個人認為就狹義的範圍要改善的話,還是有兩個部份是消費者自己要負責的。

1.買商品錢請自己做完功課,如果連自己都不了解自己的需求最後來怪別人,那這會不會太不負責任了!
2.建立信任的資訊來源,除非你一輩子都不會與錢有關,要不然我建議還是要與這方面的從業人員建立良好的溝通與或得資訊的管道,例如不要因為你同學再做保險,你就不敢接電話,不敢約吃飯,不要因為你親人在搞投資,你就斷絕往來,因為,他們可以提供你許多知識,而且這些人因為有認識,會比你不熟的理專,或路邊拉保險或電話打來的投資顧問,願意分享更多資源給你,但是,前提還是第1點你要先完成,要不然你會不斷認為這些人在騙你!

前些年,曾經有一段時間老是覺得國內投資績效真的很爛,而且若以投資型保單而言,更是無言,對微薄收入,又要投資又要保障,簡直不可能,所以後去一趟香港,赫然發現,我的問題都不是問題,羨慕一堆國際上投資績效卓越的大師搞得基金,但買不起,也沒管道,最後,mirror fund就是幫我解決了!








有想到幾個標題.

"勿拿保險當理財工具"

"消耗型保險才是王道"

"為何一直鼓吹你投資型保單?因為傭金高呀!"

"保險歸保險,投資歸投資,綁在一起是阿呆"

"來看你的保險傭金被抽多少%"

"你被當肥羊宰了嗎?"

"保險人員沒告訴你的傭金秘密"

wishwind999 wrote:
理專不告訴你的秘密六...(恕刪)


好文 推推

wishwind999 wrote:
理專不告訴你的秘密六...(恕刪)


真是專業. 慢慢品味.
很有用的保險訊息
標記一下
多謝分享



這要做個記號-------


要不一會跟你推長照險,過一會又推美元定期保單…


真的是搞不清楚,到底是為佣金推還是


好像都不管負擔不負擔的起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