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急~三商美邦 世紀安穩變額年金保險

迷途的人生 wrote:
家人還是買下去了 ...(恕刪)


你好
謝謝你的回覆
新的基金先盡量別選(剛出1年以內)
最低價的盡量別選(有些話只能講得比較委婉)
剩下的2到3平均分配可以降低風險
現在美金匯率大約30.2(賣價)
findrte網站有美金匯率長期的走勢圖
研究一下會對匯率波動導致的保單價值可能發生的暫時的虧損會比較了解

如果長輩每個月的資產撥回領現金
應該可以領大約5000元??? 剩下的300?
領現金的報酬率要看含息報酬率
不能單看基金淨值

順便跟你釐清一下
保費收的100萬
投入基金是97萬
對帳單的報酬率是用97萬去算的
你認為的本金是97還100?
但是不管是97或100
一定會有波動

記得請長輩申請保戶帳密
很多操作可以在網路上就完成
先觀察一年再看看吧
十二夜月 wrote:
這位.....仁兄,...(恕刪)

大大你好
有時候我覺得不用太執著在內扣費用(顯示在淨值)
基金公司包裝一個商品出來
還是要有一個team去經營這個基金
出來工作就是要賺薪水
收點費用不過分吧?
自己是認為實際看到該基金的績效
如果有支基金一年內扣費用20%
但是可以給我5~6%的配息
淨值雖有波動但是市場漲上來的話基金淨值也跟著漲
客戶可以接受這樣的風險和報酬
又剛好有預算
又有人跟他銷售
客戶要怎麼運用他的錢是他的事

如果另一支基金內扣費用0.00001%
年化配息率2%
結果配的都是本金
這種基金可以選嗎?



十二夜月 wrote:
很冒昧但是還是得提醒...(恕刪)

大大你好
並沒有要逃漏稅
反倒是要誠實申報
實質課稅這個真的要很注意
case by case
在網路上也只能講大概
大筆現金,不動產要做傳承建議還是找專業地政士搭配保險去規劃
有問題代書可以先發現並向國稅局詢問
中間再依客戶的需求下去用保險規劃

三子父 wrote:
搞不懂 我在3樓 4...(恕刪)

大大你好
年金險就是用自己的錢給自己啊
只是這筆錢保險公司收了之後是保險公司自己投資(報酬率低但是一定有)
變額年金(投資的風險讓保戶自己承擔,年金給付的時候看帳戶價值有多少)
要買保證的可以去買傳統型的
但是買年金商品的就一定是要領年金嗎?
猜想保險公司會做年金商品一部分是因為現在愈來愈多人有體況
而年金是不看體況的
1.指定受益人 2.不用等到繼承辦完就可以先把錢拿回來
這種商品在"資產傳承"上是有它的獨特性
這是我回覆這類文章的主軸
要比投資有太多其他的工具

但年金一開始給付就只能慢慢領不能中途整筆領回(除了整筆領回之外)
至於話術這東西如何運用看個人
銷售人員銷售時在法定的範圍內都有解釋到
那他就沒有錯
但是如果客戶的疑問他沒有回答或是回答錯的
那就不應該
商品不懂可以問別人
像在01發問就有很多熱心的網友回覆
但是還是要有能力判斷回答的內容對自己有哪些幫助
不只是保險
社會上很多東西都是這樣
Jucy Brother wrote:
大大你好有時候我覺得(恕刪)

通常只有傻瓜買基金
不要買基金。
基金和保險都是被媒體洗腦的產品
我還以為已經沒人會買基金了...
00692/006208傳福音工作仍待努力
2021 全力VT
xpotter wrote:

通常只有傻瓜買基金...(恕刪)

你看看,除了三子父(黑傑克)之外,這些金融銷售人員有哪一個是站在客戶的立場著想?說詞千篇一律是「只要銷售過程合法,客戶是死是活干我何事?」
pigstand wrote:
你看看,除了三子父((恕刪)

網路上網友往往願意說出真相
現實生活中的狀況更慘烈
因為和錢相關的事較為敏感 吃力不討好
即便知道真相 多數人選擇沈默
現實生活保險業務的說法反倒是主流
2021 全力VT
佩服,可以將我在17F的回覆這樣解讀也算厲害了。
算我個人服了你,既然人人都習慣將投資型保險妖魔化,那我也就不多說了。

而人人都有自主權,倘若業務員明確、清楚解釋並提供相關建議,那麼業務員究竟有何干涉他人的權利?
這點不要說業務員了,就連親朋好友都是如此。
請不要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他人身上,
我們可以提供建議,但是絕對不能強加。


pigstand wrote:這些金融銷售人員有哪一個是站在客戶的立場著想?說詞千篇一律是「只要銷售過程合法,客戶是死是活干我何事?」
保險疑問請GOOGLE:【加乘保險-零加乘】
我想,時間拉長來看可能比較容易客觀的看.......
我非保險業務,只是一般的工程師........
在當時評估時,也有投資型保單的正反聲音.....
那我的想法是:
1.我要多少壽險?
2.每個月到底多少錢投入基金?
3.自己握這筆錢(自己買壽險&自己買基金) VS 購買投資型保單
大概想好上面這些......就買了

至於基金選項,我也無任何異動。(之前有理財專家說甚麼基金都不動可以翻倍且如何如何的....我想知道是不是這樣)

一路走過來,最慘的就是2008年,當時確定無選到"連動債"下,即使是-35%依然保持續扣....目前就變成下面這樣的表單了:




基本上,我也不知道也有點好奇....如果是自己操作不購買投資型,透過定存方式到底真實客觀的金額會落在哪?(有請理財達人試算一下了),提供相關資訊供理財達人試算:
1.民國96/3開始執行(70年次_男)
2.每個月扣一萬
3.壽險保障為500萬
有請理財達人 & 供實際案例給大家參考

pioneerntut wrote:
我想,時間拉長來看可(恕刪)


叮叮噹叮叮噹0050多響亮
2021 全力VT
cdfkt wrote: 而人人都有自主權,倘若業務員明確、清楚解釋並提供相關建議,那麼業務員究竟有何干涉他人的權利?
這點不要說業務員了,就連親朋好友都是如此。
請不要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他人身上,我們可以提供建議,但是絕對不能強加。...(恕刪)

銷售過程合法是最低要求,這只是保護您自己、保險公司、客戶的消極手段而已。那麼我想請問您,在進行保險銷售的時候,您個人的利益、公司的利益、客戶的利益,在您心中的優先順序為何?
xpotter wrote:
通常只有傻瓜買基金不(恕刪)


大大何出此言?

指數型基金 不是現在主流選擇之一嗎

後面你也PO了 0050的定期定額投資 數據很亮眼阿!!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