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一個保險業務的告白

先前在車禍調解會時也曾有某產險業務一坐下就劈頭說我做18年你做幾年?在新竹地區沒有保險業務不認識我這類的話,我心想我營業處也有做25年不懂理賠糾紛申訴的,你做28年關我何事?先看清處主題再回文,我現在在討論終身醫療險不是在幫客戶規劃全險。

終身手術、長期看護險、失能險都是一個比一個大的錢坑,現在許多手術都已轉微創手術不用住院,而手術險有七成理賠項目都是住院手術,沒有住院何來理賠條件?保險公司說手術表中沒有的會和客戶協商理賠,保費你怎不和客戶協商?長期看護和失能更是終身醫療的加強版,會造成生活無法自理或肢體行動不便的原因不外呼疾病與意外造成,那你只須要問你的業務意外險內含的殘障扶助生活金與特定傷病險、重疾不是都有理賠(特定傷病理賠: 帕金森氏、阿茲海默、癱瘓造成年老失能)為何我還要保長期看護險?如果妳的業務能說服這兩項疑問就可以保了。

我自己的保險就是簡簡單單

壽險投資型250萬

實支實付醫療險3計劃 (約七萬五雜費實報實銷、1500元住院限額、750元門診限額、45000門診手術限額、75000住院手術限額、轉日額1500)

住院醫療 1500/日

意外險 300萬

意外實支實付5萬

意外住院日額 1000

投資型附約加保重大疾病險100萬

癌症險100萬

這樣每個月約2500~3000就夠了(2500元已包含投資型保費),我年齡約28

我想說的就只是請業務員拿出一點良心善用客戶每一分錢讓他們的家庭都獲得較大的保障。
板主是以理賠的角度告白,如果人人都理賠那並不會有保險公司存在..而實際上九成被保險人並不會用到理賠,因此還本保險其實是保險公司有良心的商品,只是保險人要知己知彼!
馬克一下,這片很實用,慢慢欣賞
以前單身時 比較不知如何開口拒絕 買了一堆人情保

就是3不5時會有不是常連絡的朋友同學忽然來電 聊天當中得知對方從事保險業務

我立馬說你就給我一張保單吧 對方也知道目的已達到就很識相的快快結束聊天

那些人也很奇怪 好像都有默契 都會給一張差不多保費3萬左右的保單

當然 保了險 他們就沒有再來過電話了 我也從來沒有仔細看過保單內容 也沒有續保過

後來 娶了老婆 擋箭牌有了

碰到來拉保的 一律說老婆全權規畫 抱歉囉
珍惜擁有---Topus

LIN,IN-KAI wrote:
回想起來怎會加入保...(恕刪)


好文
我覺得真的是這樣,台灣的健保已經算很不錯了,買一堆醫療險根本cp值不高
保險主的主要功能應該就是保障萬一出了問題時,有一份保障
but現在的保險很多都加入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搞的好像是投資or金融商品一樣

另外要考慮自己的經濟能力,一個月賺3萬卻保一堆有的沒的
有的人會洗腦你,年輕時累一點,多繳一點 老了會輕松一點
結果經濟能力根本不夠,繳個幾年就繳不動了,只好解約賠錢

我覺得要有一個關念,買保險是為了多一種保障,而非金融商品想在裏面賺錢

LIN,IN-KAI wrote:
回想起來怎會加入保險...(恕刪)

我都買兩家或三家的意外險兼醫療險,
不買壽險跟終身險,
醫療險每五年就會出更好內容的保險,
到時再跳過去新的,舊的不保,
LIN,IN-KAI wrote:
回想起來怎會加入保險業呢?這在我人生規劃中是不曾出現的,但加入後發現這如果能做得好是一個可以幫助人又可以實現財務與人生自由的職業,就這樣開啟了我的壽險業務職涯,一開始我也和其它業務員一樣接受業務、商品、理財規畫這些課程,主管說的我不疑有他全都聽話照做,人是複雜的動物會察覺會思考,漸漸的我對保險的認識越來越深,也發現主管教的與保險真正的意涵有所悖逆,加深了對他不信任感,我不是要說我自己有多高尚,但許多業務員是置客戶於險境而只看著高傭金來規劃保單,每一位客戶的收入、職業、家庭負擔都不相同,應該要仔細了解客戶的保障缺口與未來短中長期面臨的問題再去規劃適宜他們的保單,沒有10來萬買不到多少保障?這一直是客戶被灌輸保險都應該買終身險的錯誤觀念,其實保險就是小錢買大錢,用現在的錢買未來的錢,許多客戶對於定期險有著錯誤的觀念,老是認為繳了錢沒用到就是浪費錢,首先來談終身醫療險,這是所有險種中我最反感的,市面上過去10年的終身醫療險理賠項目有以下:
住院日額、出院療養、門診給付、救護車費用、急診、出院後回門診給付與門診手術、最後再灌個迷湯三百萬終身醫療帳戶,保費有去有回沒用到全部返還還加計5%利息,假設一個狀況: 一個父親心臟出現不適須動導管手術住院兩天即可出院,終身醫療理賠如下
以一單位(日額1000)計算
住院 X 2天 = 2000元
出院療養 X 2天 = 1000元
住院前後門診 X 4次 = 1000元 (每次約250~300元)
Total 4000
我常聽客戶說沒關係我有保終身醫療不會擔心遇到疾病,癌症與重大疾病都會賠,話說來也沒錯確實會賠,但理賠就大約像上述所列而已
台灣與歐美國家的醫療體系不同,台灣有許多人是有事沒事就往醫院跑要求要住院等的,病床永遠是供給不足,所以那怕你願意自費也是得要等病床,加上健保年年虧不得不做些改革措施限制醫院請領點數的規定,目前醫療環境就是沒有危險性的病人醫生就會讓你出院,重症危險的病人也會到一個程度讓你回家安寧,保單中強調理賠一年365天上與限又是一個高明障眼法,這好比開著一台低底盤超跑在台灣的省道跑完變廢鐵一樣,有那樣的車也要有像樣的馬路,同樣的台灣沒有讓終身醫療保單發揮的環境,說穿了就是你把錢給保險公司用一輩子他付你5%利息,中途無法繳費的話保費無法歸還。
最後台灣的升等病房雙人便宜點都要1600了,單人都在2500~5000了你買一單位終身醫療能幹麻呢?
業務員聽了高興的說所以要買三個,這和一個便當吃不飽為何不吃兩個一樣,總之保險就是保險不要再參入一些還本、加值這些花言巧語,越是簡單的保險才是真的可以買的。建議各位要把健保、勞保這兩大社保給你的保障了解清楚後再去處理個人保單,台灣社保在全世界是數一數二的別忽視自己應有的權益。


我對保險不熟,有錯還請其他專業的指正:
終身醫療保險粗分保本還本型,和非保本型,
簡單說,就是你能否拿回你繳的錢。
樓主舉的商業保險是保本型,
健保是非保本型。

保本型:
出事生病給付當然很少,因為數十年後你若沒用到,還要還錢給你,這比較像儲蓄準備概念,分散風險的成分低。

健保及非保本型醫療:
你有用到就有用到,若一輩子沒用到,就是繳錢幫別人付醫療費,這是典型的風險分散和轉嫁。
所以當然,用到的時後,會拿到相對好的理賠。
所以保險公司推出這種商品時,不但要請專業的精算師設計商品,還要篩選客戶的健康狀況。

講到這裡,你大概就可以瞭解健保是錢坑的原因,
而且很明顯,樓主是以偏概全,
保險很複雜,大家可以自己查資料,思考一下,不同的地方,以及種種問題,

看到這樓大家的回文,對於有人以偏概全,還深表贊同,
我不經有感而發,
這個資訊取得容易的年代,工具繁多的年代,
為什麼有一大部份人在生活上還是浮浮沈沈,
原因是有許多人不太用腦袋,然後抱怨其他事,
要抱怨也要先搞清楚抱怨的對象吧?
我認為現在比較重要的是,住院實支實付,長期照顧,終身醫療買的是退休或是75歲之後的事情
基本的買一個兩個也就好了,別買太多,因為有時候保險公司他玩一玩就經營不善倒了。。。。
要回歸到國外的保險經紀環境,才能使保險單純化,保險公司才會推出好產品。

放任壽險業者養一批業務員推銷自家無競爭力又高額低價值的產品,惡性循環!老一輩的人永遠只信終身保險,殊不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道理,業者又不是吃素的。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